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呆薪族存房計畫

呆薪族存房計畫

869期

預售屋、中古屋、新成屋
五道測驗題找到速配好房
房子該買多貴?房貸該借多少?
簡單公式精算買房能力
6達人獨門心法 教你將不動產變活存摺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編輯室報告

打不倒的勇氣

最近迷上正在日本暴紅的日劇《半澤直樹》;劇中主角是在大型銀行某分行的企業放款部門主管,被分行行長陷害,背了五億日圓呆帳黑鍋;在遭受高層聯手抹黑打壓的絕境之下,他為求生存奮起拚搏,硬是殺出一條職場活路。

科技線上

一元保險絲拚出營收七億大公司

向來只聽過台廠幫美商代工,功得電子竟靠著一顆保險絲,讓美商競爭對手願意放下身段為它抬轎!邱鴻智堅持逆勢擴廠、大量購買設備,一路登上全球消費性3C電子產品保險絲龍頭。

名人專欄

穩定就好

台灣各方面的表現很像我們的天氣,不太穩定,有時壞、有時好,讓人不知該如何是好。

名人專欄

不加班的方法

加班,對個人、公司及社會都沒好處。上班族面對職場工作的思考,應以不加班為前提,透過有效率的工作方法,讓自己與同事都不加班。

名人專欄

毀滅性創造是台股還魂丹

透過銀行整併,以及對私募股權基金、避險基金採取更開放的態度,能讓台灣經濟發揮毀滅性創造,促進台股還魂。

產業動態

災區童靠繩子 拉出全鄉拼博鬥志(摘)

一支得到全國亞軍的國小拔河隊,垂頭喪氣坐在返鄉巴士上,沒有拿冠軍的失落,寫在每張小臉上。當車子駛過入夜的甲仙大橋,震天的鞭炮聲與歡呼聲響起,「你們是我們心中的第一名,太讚了!」

聰明理財

小資單親媽靈活存房 勇度人生難關

人生難免有風險!當面對困境時,平時存下的房產,只要靈活運籌,靠房子增貸、收租金甚至出售換現金,皆可能是幫助渡過難關的「貴人」。

焦點新聞

貝佐斯買下百年老報的三大圖謀

貝佐斯從華倫.巴菲特的手上拿下《華郵》的股權,到底為了什麼?

科技線上

大江生醫隱身第二線 悄占十一億市場

現在看來,大江生醫做對了每一件事:在市場未成形就搶先卡位,早期投入的研發動能帶給它無限機會,也給投資人無限想像。但時間倒轉十四年,大江的決定,絕對讓人跌破眼鏡……。

名人專欄

躺著也中槍‧死心塌地

馬克,是圖文部落客也是插畫家,創作能量來自「靠腰」。

焦點新聞

寶成千金傳婚訊 中部兩大豪門低調聯姻

據了解,兩年前經葉兼志的姨媽介紹,結識志成國際董事長葉深潭的大兒子葉兼志,去年兩人同樣都考取台大EMBA周末班,葉兼志為會計與管理決策組,蔡碧珊則為金融組,由於葉兼志母親相當欣賞蔡碧珊,推動兩人感情升溫。

焦點新聞

被當核安關鍵字 劉黎兒:沒被買的要努力

針對這個現象,劉黎兒相當憤怒,因為「政府用我們的稅金去買關鍵字,好像是逼迫搜尋我的人,要先被洗腦一番。」

焦點新聞

民意決定政策? 國道計程收費亂了套

此事引起學界一片譁然,引發兩項主要爭議:第一,將費率交由民間決定是否恰當?第二免費里程的設計是否公平?

焦點新聞

龍應台做了很不好的示範

編按:《兩岸服貿協議》將在立法院九月份新會期處理,各界討論仍然持續,其中,前國策顧問郝明義先生始終穩守「為自己熟悉的產業理性辯論」立場,本文為他的最新評論:龍應台最近的發言,需要一談。

焦點新聞

宸鴻觸控面板之路 難擋低價化潮流

由於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不如預期,宸鴻第二季手機出貨下滑一六%;平板電腦也因為新舊產品交替造成訂單下滑,第二季出貨減少七成。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說,平板電腦投單保守,自五月以後訂單就急速萎縮。

話題人物

肝炎防治鼻祖 宋瑞樓留下永世典範

宋瑞樓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能被這幾位享譽國際的院士、學者視為一生追隨的典範?

產業動態

上曜董座張祐銘 不可思議的闖蕩人生

很難想像,一名四十歲的年輕人,就能坐擁六家公司董事長的頭銜,大學時期就能月入五十萬元、跨入與背景毫不相干的網咖和房產業又能勢如破竹,上曜開發董事長張祐銘闖蕩的性格,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不少驚奇,當然,也會引來外界一些質疑聲音……。

股債前線

聚焦「前瞻性情報」 半年獲利二五%

張智超指出,成功的自營部操盤手必須做好三大管理:第一、情報管理(也稱為知識管理);其次是資金管理;第三則是情緒管理。「其中尤以情報管理工作量最為繁複吃重,自營部員工每天十之八九的工作,都是在做情報管理!」張智超強調說。

焦點新聞

宏達電找小勞勃道尼代言 三.六億花在刀口上?

不過,就連國外媒體也好奇,小勞勃道尼過去曾因吸毒被逮,甚至在一九九九年入獄,難道不擔心其過往負面形象,對宏達電的品牌扣分?

股債前線

修煉投資情報力 將免費訊息變鈔票

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說過:「不進行研究的投資,就像打撲克牌不看牌,注定失敗!」而投資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從情報蒐集做起。績效卓著的呂張投資團隊,以及由張智超帶領的大眾證券自營部團隊,如何蒐集情報?如何善用情報?值得投資人好好學習。

產業動態

甲仙,就是台灣的縮影!

《拔一條河》導演楊力州,本來只是為了統一超商拍三分鐘的微電影,在取材過程中,卻發現高雄甲仙有更多動人的故事,最終發展成兩小時的紀錄片。甲仙,這個匯聚各族群、有如台灣縮影的小鎮,正用它說不盡的人情味與生命力,給予台灣人重生的盼望。

個人成長

拚搏

一支得到全國亞軍的國小拔河隊,垂頭喪氣坐在返鄉巴士上,沒有拿冠軍的失落,寫在每張小臉上。當車子駛過入夜的甲仙大橋,震天的鞭炮聲與歡呼聲響起,「你們是我們心中的第一名,太讚了!」淚水和歡笑交織,洗去了八八風災所帶來的傷痛。苦悶的甲仙人心底發出吶喊:孩子都站起來了,大人為什麼不?甲仙的孩子,用自己的一雙手,拉出了希望與未來,甲仙的大人,要如何為自己奮力一搏?

盛大文學 要發掘台灣文創人才

大陸劇《步步驚心》、《裸婚時代》席捲全台,但這些原創劇本其實都來自於中國最大的網路文學平台——盛大文學。從最早的每千字收取○.○二五元人民幣的線上付費閱讀起家,盛大文學近年積極將觸角擴散至電視、電影、遊戲以及出版業,去年營收正式突破新台幣四十八億元。

《拔一條河》特映會現場直擊

甲仙的孩子以堅強的生命力與拚搏精神,訴說一段精彩的重生故事 而今周刊《拔一條河》特映會貴賓們也深受感動,於現場寫下為甲仙打氣的一句話

名人專欄

讀美濃 理和小徑的私旅行

一本書,除了用讀的,或許也能拍成電影用看的,抑或成為一趟旅行用走路的方式,踏進書裡的故事中。

藝文風尚

Bravo! Design in Taiwan!

台灣的設計精品,從餐具、飾品、食品甚至活動,近幾年來屢在國際間重要設計大賽獲獎,引起國際間注目與報導,其實從島內到國際,成功的歷程極其艱辛,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優雅與光芒。

聰明理財

資深女業務 讓房子成為取款水龍頭

對於年逾五十即將退休的初老族來說,房子多半已從安身立命、擋風遮雨的功能轉為犒賞自己一生辛勞,或幫自己投資生財儲存養老資金的活存摺,業務員出生的Amy除了已在原鄉上海買了房子準備退休,自己原本的幾間房子更因為大幅增值,成為豐厚的老本,令人十足羨煞。

聰明理財

退職軍人聰明換屋 從小戶變豪宅主人

對於「滿巢期」家庭來說,正處孩子各項花費多的求學階段,不僅存錢難,甚至換屋的難度也是所有時期最高。今年五十歲的范德亮,卻在滿巢期這十五年間,不但房子愈換愈大、地點愈換愈好,現在更住進新竹最貴的竹北高鐵重劃區內的一百餘坪豪宅,讓不少朋友好奇他是怎麼辦到的?

聰明理財

小夫妻年薪不到百萬 五年存下第一間房

對面臨買房痛苦指數逐年攀升的年輕人而言,買房一事簡直痴人說夢。事實上,在低利的環境下,其實只要聰明節源,以及放大找房範圍的原則,還是能找到可以負擔的超值好房!

聰明理財

指數空間受限 中小型電子股不宜追高

台灣經濟陷入貧血式成長、股市成交量委靡不振,加上龍頭股台積電未來展望保守,讓電子類股跌破年線支撐,資金流向傳產股。由於指數空間受限,建議來回操作,並留意獲利穩健、美國復甦概念、利基型電子股等族群。

聰明理財

電子族群將有反彈 留意跌深業績股

半年報陸續出爐,電子股會因先前跌多關係,有一波反彈行情;傳產部分,也會因事先修正,顯得相對抗跌。大盤在兩大支柱皆無垮台理由下,指數不易大幅度崩落,瞄準股價經修正或沒有大漲、未來基本面佳的電子股,致勝機會高。

個人成長

洞察新聞背後的策略

養成批判性閱讀新聞的習慣,才不會被新聞媒體牽著鼻子走,也不會豢養出一個歇斯底里的社會。

健康

降火、顧氣、養陰 涼快你的身體

上周台北出現39.3度的氣溫,創下百年最高溫紀錄。中醫師提醒,在燥熱季節,除可多喝生脈飲預防暑熱,還可多吃富含黏液的食物,養肝潤肺,既消暑,也為秋冬做好準備!

名人專欄

無法重來的奢華滋味

西門町還在,美觀園還在,快餐的樣子也幾十年都沒變,不在的是往日的青春以及單純美好的信念;而當年那些男孩們,都老了……。

股債前線

小時候胖不是胖

投資市場不合理的事情存在已久,投資人只能當觀察者,追尋市場趨勢,不要執意去做價值判斷。

聰明理財

呆薪族 存房計畫

政府打房頻出重手,房價後市多空難測,讓所有想買房的人陷入膠著。但不論自住或投資抑或是景氣的好與壞,人生要買得好房前,首先一定要做好「理房」規畫。若能理出一套心法,存得一手好房,人生的許多難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因此,《今周刊》蒐集專家、達人的存房經驗,提供成家、滿巢、空巢和終老四大時期不同房產規畫與建議,讓房產不再是你人生的包袱,而是奮鬥路途上的親密夥伴!

管理

Club Med打造進入中國的金鑰

擁有六十多年歷史的連鎖度假集團Club Med,從中國復星集團入股後,也在黑龍江、桂林相繼成立度假村,Club Med透過中國市場的挹注,經營成績從谷底翻升,股價也由黑翻紅。

行銷

中生代奮起 找到新出路

甲仙要重生,顯現在甲仙的中生代,就是不斷往前看,放手拚出路。小奇芋冰老店的留洋少東劉士賢,一路跌跌撞撞,為品牌重新定位;學化工的陳誌誠返鄉接下餐廳,邊揮鍋鏟、邊投入社區營造,他們不斷地與現實拔河,對土地認真執著,為偏鄉小鎮注入新生命。

股債前線

日本NITORI大起 光隆市值飛揚

NITORI展現的高成長,幾乎是日本最大成衣販賣連鎖店UNIQLO成長內容的翻版,在日本和台灣投資股市,不能漏掉Nitori Holdings和光隆這兩家業務連動公司。

科技線上

網路時代將誕生新贏家

網路世界帶來新的商機、新的產業崛起、新的創業英雄誕生,下一個很可能衝擊到的是政黨生態及政治人物的未來,這一場網路革命的變化愈來愈精采!

教育

精英有很多種

在考試制度下,思考方式有別於正統的學生,難免被分到無人關心的「放牛班」。若因此讓他們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人才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