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薪水族貧富關鍵報告

薪水族貧富關鍵報告

673期

過去10年,對台灣薪水族而言,可說是失落的10年,
10年來努力打拚的結果,台灣平均薪資僅成長11.97%,
南韓成長幅度幾近我們的8倍,中國大陸則是我們的20倍以上。
薪資長期性停滯,顯示台灣經濟的慢性病,已嚴重到需要正視的程度,
產業升級腳步緩慢不前、高等教育僵化,
以及落後的賦稅制度,宛如高血壓一般,逐漸使我們的經濟硬化、弱化……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科技線上

10歲的BlackBerry 要讓年輕人也上癮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戰況火熱,各品牌紛紛推出新款機種,其中,智慧型手機始祖BlackBerry也順應時代洪流,以時尚的新面貌,取代過往沉重而無趣的刻板印象,為品牌生命創造新生機。

管理

「一呎長」三明治締造Subway奇蹟

Subway打出每份五美元的「一呎長」三明治促銷活動,不僅讓餐廳出現人潮,更成為不景氣聲浪中的成功故事。

美食旅遊

秋遊海濱棧道

秋風起,吹散了炙熱的暑氣,到海邊散步正是好時機。不必刻意的安排與計畫,只要利用周休假期,或騎乘自行車,或擺動雙腿散步,深呼吸,享受秋涼的海風。

股債前線

中收股主升段行情即將再起

從第三季財報來看,在中國經營有成的企業,已經由「概念」進展到實質獲利的階段。汽車零組件、零售通路和消費等三大產業,會是受惠成長最明顯的趨勢。投資人可以此為選股方向。

聰明理財

避免落入新貧階級從儲蓄開始

根據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每戶家庭年平均儲蓄金額為二十.八萬元,換算下來,一個月如果存不到一.七萬元,以全國儲蓄水準來看,就算是不及格。家庭支出究竟該如何調整,才能免於落入新貧階級?

股債前線

從第三季財報 挖掘優質潛力股

「遠比預期出色」,是這次市場對第三季財報的普遍觀感。連接器、汽車、生技等族群的獲利出色,有機會成為趨勢,至於設備族群因為企業資本支出提高,明年將演出補漲。

金融風雲

上海商銀才是MOU第一贏家

身為麵粉大王的兒子、中國國家副主席的堂弟,榮鴻慶有著傳奇家族的色彩,他所營運的上海商銀兩岸三地業務整合步伐,比國內所有大金控早了十年,將在金融MOU簽署後,站上新一波發展的浪頭上。

編輯室報告

走向貧 走向富

中午時分,一群上班族準備外出用餐,在廣告公司工作的小方,和同事走到麵攤,吃碗簡單的餛飩麵打發一餐,他邊吃邊說道:「已經好幾年沒調薪了!」每月薪水除了要繳房貸,還得養家活口,為了節省開銷,他設定中餐以不超過一百元為原則。

產業動態

西班牙再創全球新版圖

手頭現金滿滿,加上國內景氣不振,西班牙企業再度放眼海外,趁歐美對手降低支出時施展財力,搶灘海外市場。

焦點新聞

政策壓抑房市是實彈還是空包彈?

國內房市最近很「熱鬧」,包括央行總裁彭淮南等官員輪番對房市發言,立刻牽動政府可能打壓房市的敏感神經,不但股市應聲大跌,房市買氣也立刻降溫;究竟這回政策抑制房價是有備而來的真槍實彈,還是選舉語言的空包彈,全民都拭目以待。

產業動態

顏子傑讓高雄建商尊為「土地公」

經營土地仲介近三十年的顏子傑,經手買賣的大高雄土地超過萬坪,金額超過數十億元;信手拈來區域地段,他就立即告知目前的行情、成交價,以及未來的發展,堪稱高雄縣市土地的「活電腦」。

科技線上

三五○萬粉絲造就的遊戲獲利王

繼「殺很大」後,近來被NCC盯上的茂為歐買尬,是獲利不輸網龍、宇峻的高獲利線上遊戲公司,四十歲的執行長靠著經營忠誠的遊戲迷,成為未來最值得投資人注意的一顆遊戲新星。

科技線上

宇辰王貴璟 靠觸控技術再起飛

許多因掏空案而一蹶不振的企業,僅有極少數,能重獲新生;宇辰光電,就是其中之一。隨著Windows 7上市帶動的觸控熱潮,宇辰光電靠著嚴厲的重整過程,和專利的觸控技術,要重新贏回自尊和市場。

金融風雲

薪水族 貧富關鍵報告

過去10年,對台灣薪水族而言,可說是失落的10年,10年來努力打拚的結果,台灣平均薪資僅成長11.97%,南韓成長幅度幾近我們的8倍,中國大陸則是我們的20倍以上。薪資長期性停滯,顯示台灣經濟的慢性病,已嚴重到需要正視的程度,產業升級腳步緩慢不前、高等教育僵化,以及落後的賦稅制度,宛如高血壓一般,逐漸使我們的經濟硬化、弱化??根據《今周刊》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過去12?15年來,51%的受訪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減少趨勢,更有高達68%的受訪者對落入新貧階級感到恐慌。這份「貧富關鍵報告」,探索台灣經濟與個人的出路,值得你我關注。

個人成長

告別職場競爭 創意務農更富有

職場無情的競爭與大環境起落無常,讓人常有身不由己卻又前途茫茫的無奈。年輕新農民莊泰琳和許塍愈兩人,就選擇回歸田園生活,並靠著創新的農業經營法,讓財富和生活都更加自由。

個人成長

奮發向上不認命 脫貧人生更精采

如果把家庭年收入低於六十萬元,當成界定貧窮的粗略指標,在台灣有將近一七二萬戶家庭年收入低於六十萬元,占全國總戶數達二三%。貧窮並不可悲,只要保持奮發向上的心,脫貧的人生一樣也精采萬分。

產業動態

十年產量倍增 全球供需將變化

全球的石油公司發覺,伊拉克龐大的原油儲量更令人難以抗拒,但它們改變心意可能會使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緊張情勢升高。

產業動態

林獻忠要打造「老人迪士尼樂園」

林獻忠用生命的四分之一創辦南陽義學,耗盡所有退休金、個人資源,打造了老人陪伴老人的義學國度。在有生之年,他希望透過義學、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能讓台灣傳遞出讓老人走出來,減少醫療負擔的美好故事。

股債前線

六檔越南概念股業績出頭天

二○○七年時,越南投資熱潮興起,挾著人工成本比大陸便宜,台商絡繹不絕前往投資,如今廠房蓋好了,接單出口也開始產生績效,加上在越南可以卡位「東協」商機,因此反映在第三季財報,同樣也繳出了亮麗的成績單。

股債前線

零組件及雙星產業值得追蹤

電子股第三季財報亮麗,計有一八一家第三季EPS超越上半年,而且前三季獲利比去年全年好,從這些高成長公司中,投資人應可找出兩大投資方向,取代日本零組件的高競爭力企業,以及崛起中的線上遊戲、生技雙星產業,值得投資人長期追蹤。

管理

創業圓夢 當老闆替自己加薪

創業是上班族擺脫低薪的重要出路之一,但這條路並不好走。如何在薪水族與創業族兩條道路中抉擇?網拍達人楊淇安與自創品牌設計行銷公司的張俊傑夫婦,分享他們的經驗。

保險稅務

稅基薄弱 薪水族成課稅肥羊

台灣長期間存在稅基太窄、有錢人避稅管道太多、政府又拿不出課徵環境汙染稅的魄力。這些問題不解決,薪水階級負擔難有減輕的一日,國家財政也會愈來愈困窘。

股債前線

搶賺復甦財 首選景氣循環基金

隨著油價向八十美元叩關、澳洲及挪威升息,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優於預期,都透露三低環境已接近尾聲。接下來,資金行情將由景氣行情接棒演出,而與景氣循環高度連動的產業,將是投資首選。

名人專欄

退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日本1997年在復甦早期提高消費稅,造成經濟二次探底,相信許多國家都會引以為戒,因此筆者認為各國央行升息還要一段時間。

名人專欄

改行當「托」星

所謂得「托」,原指唐人席地而坐時擱手的扶手,後有幫襯的意思;看來,我很適合改行當「托」星,遊走各地當台灣文創的說客。

股債前線

牛眼投資法

十支二線股中,可能有八支不具投資價值,問題是如何找到餘下的一、兩支?如何射中「牛眼」?此法甚考眼光,有時更靠點點靈感。

焦點新聞

陳永泰新婚 攜嬌妻出席北京拍賣會

台灣最有實力的收藏團體——「清翫雅集」最近在北京參加收藏展,除了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及國票金董事長洪三雄這些重量級藏家亮相外,當晚最受矚目的,當屬新婚不久、首度公開露面的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袁蕙華夫婦。

焦點新聞

達能勝訴 只有宗慶後「哇哈哈」

法國達能(Danone)公司十一月五日收到一份薄薄的判決書,對於達能控告中國合資方──娃哈哈集團違反合約、不當使用商標的裁決案件,被稱為世界最有公信力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SCC)判決達能勝訴。這項長達三年、花費新台幣三十八億元訴訟費的商務糾紛案終於落幕,但對於達能而言,這只是遲來的正義,因為達能已決定賣掉股權,離開中國這個傷心地。

焦點新聞

代價太大 中方大股東拒挺張汝京

中芯國際執行長張汝京終於下台了!這個消息對於許多投資中芯多年慘賠的大股東來說,可說是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對於大股東而言,張汝京一再觸犯禁區,二度被張忠謀提出侵權告訴,付出巨大賠償,才是張汝京被迫下台的主要原因。

名人專欄

通膨再臨

中國崛起取代美國成最大趨力,這是趨勢;不只美元,大家都想貶值;因為中國等新興工業國的消費者,也加入花錢的行列。這也是趨勢,物價漲定了!

兩岸三地

前康師傅大將宋國良反攻老東家

康師傅牛肉麵、白象大骨麵擄獲大陸消費者的胃,十七年來狂銷近千億包,為這兩包泡麵定味的幕後功臣就是宋國良!曾經是康師傅的副總、又讓大陸的白象集團起死回生,如今他又出馬為中糧集團搶攻泡麵市場,他會成功嗎?

名人專欄

企業愛用的鳩山幸福說

鳩山在施政演說中強調,人有四種至高無上的幸福──「被愛、被誇讚、有用、被需要」,很獲企業界肯定,有些企業認為,拿來管理員工最有效。

名人專欄

服務業國際化的能力

與消費行為關係最密切的趨勢是生活形態的變化。企業若能掌握這些趨勢,在策略制定上就可以更具前瞻性,有更宏觀與長遠的視野。

股債前線

政策引領資金 A股緩升格局不變

在第三季財報出爐後,接下來到明年三月底前,中國股市呈現業績的「真空期」,A股仍將維持緩升格局,並且由政策受惠股領軍輪動,特別是月底即將登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勾勒整體投資輪廓的最重要指標。

焦點新聞

奇美電大將被挖是暗中布局?

「TCL挖奇美百人」消息,加上江蘇省委書記訪台,讓台、韓面板廠插旗中國的角力戰再度升溫。縱使友達、奇美電、群創鴨子划水,只要台灣政府不放行,奇美電兩大將「出走」的詭異傳聞就不會成為絕響。

話題人物

獨斷彭淮南 該換新腦袋?

10月間,彭淮南先打熱錢、再壓房市,連番出手皆獲掌聲;不過在此同時,「彭總裁說了就算」的獨斷形象也逐漸加深。而在學者眼中,彭淮南的獨斷或許為台灣換來了10年金融穩定,卻也間接牽制了台灣產業升級的契機。

名人專欄

吸引台商錢回台灣

企業在海外創造的財富,對台灣本地的就業、稅收、投資或消費沒有助益;因此政府該修改稅制結構,鼓勵企業將資本匯回台灣。

名人專欄

「男女生了沒」電影狂賣震撼 — 兼論金山電(8042)

經營企業就像拍攝電影,若能以深廣的視野看到市場轉變,即使是低成本的簡單產品,也一定會如同這部電影一樣大豐收。

藝文風尚

假作真時真亦假

藝術畢竟不同於體育,無論是自欺欺人或是權宜之計,錄音中的真真假假,最後都成了樂迷津津樂道的討論話題。就算是打假球,一樣讓人深深著迷。

名人專欄

豪宅的天價現象——尋找全球房市泡沫的源頭

創造房市大漲最大的源頭,是歐美為了對抗金融海嘯,而釋放過剩流動性的資產泡沫後遺症。

股債前線

投資,不再犯錯!

你還在毫無頭緒地擬定投資計畫嗎?太多的「專業訊息」是否讓你更加疑惑?每天不斷自問該怎麼做?避開心理偏差行為,讓你不再盲目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