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不盯盤的股市贏家修煉

不盯盤的股市贏家修煉

708期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征戰股市35年的劉俊杰,在暴賺、慘賠、再起之後,發現只有長期投資才能安穩賺進驚人報酬;
身價百億的神祕大戶,分享賺取傲人財富的關鍵,就是低檔買進、長期持股。
他們的共同特質是不隨市場起舞,甚至很少看盤。
透過成功者的經驗,我們看到了股市投資的真價值,以及所有股民都該學習的長線致富術。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管理

富過三代的祕密

「富過三代」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根據統計,只有15%的企業能夠成功交棒給第二代,還能夠繼續順利傳承到第三代的企業,不到2%,其中還能維持高獲利能力的,恐怕寥寥無幾。 家族企業成功的傳承之道,是企管學書上學不到的道理,它需要深刻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企業經營經驗累積,《今周刊》為你揭開「富過三代」的傳承之祕,不論規模大小,台灣共有120萬家企業,這將是120萬位企業主最重要的一堂課!

聰明理財

劉俊杰:選股的核心,是選人!

累積三十五年的台股投資經驗,劉俊杰從自己暴賺、慘賠、東山再起的過程中,淬鍊出安穩獲利的長期投資智慧。在他看來,長期投資的關鍵是選對「善於運用資產的經營者」,而絕佳的長線買點,往往發生在股價與市場效率失靈的時刻。

編輯室報告

放長線釣大魚

釣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放下釣竿,等待魚兒上鈎,這等待的過程,考驗著耐心與智慧,當魚兒上鈎的剎那,那種喜悅是難以形容的。

個人成長

股市達人教你放長線、釣「好」魚

杜金龍及SmartMoney,一位市場名家、一位財經作家,他們以豐富的投資經驗及多年敏銳觀察,分別推薦三檔值得長抱的好股。透過這些選股原則及邏輯,投資人不妨趁著近期台股區間盤整之際,擬定長線買股策略。

名人專欄

歐普拉:只要有夢 就可以改變自己!

媒體天后歐普拉今天已經不是單純的脫口秀主持人,她成立了自己的哈潑媒體集團,除了脫口秀,還做電影,每年賺進超過2億美元現金。最近她甚至被選為全美國最有權力的名人,凌駕美國總統之上,很難相信,半個世紀前,她的童年生活有如地獄一般,她如何爬出地獄,實現一個活生生的美國夢?

焦點新聞

味王、勤益、東元 坐擁金雞母

不畏央行打房政策,味全以高價標下位於三重重新路上的新燕土地,儘管外界多半認為成交價偏離市場行情,但無形中卻墊高了附近都市更新計畫區的土地價值,其中又以鄰近的味王、勤益、東元受惠最多,至於三洋的泰山廠,也值得注意。

健康

台灣醫療體系 如何妙手再回春?

國人的醫療需求趨於穩定,使得台灣醫療體系面臨轉型壓力。大陸觀光客對台灣醫療資源的信任,將是台灣開創醫療旅遊產業的新契機。

焦點新聞

五都改制弱化地方自治

這次直轄市所屬鄉鎮市改為官派機關,凸顯台灣的地方自治尚有改善空間,提升政府競爭力應該從落實地方自治切入。

個人成長

重返年少時

千金難買少年貧,匱乏才懂無中生有。不要覺得自己永遠不如人,每個人天賦不同,這一路上,還精采的呢!

美食旅遊

涵碧樓 絕景中的靈修養生之旅

慢活趨勢下,涵碧樓從印度請來靈修大師駐館,結合日月潭景致與飯店特色,推出結合雙修瑜伽、SPA療程與養生餐點的「靈修養生之旅」。

聰明理財

「忍耐」的威力比複利效果更驚人

一位是縱橫兩岸三十多年的神祕投資家,一位則是獨具慧眼、擅長「養股王」的股市大亨。兩人以敏銳的投資眼光,點出長線選股要訣,並將長年累積的投資智慧與讀者分享。

管理

長興化工設小內閣與少主齊成長

長興化工老董事長高英士花了整整十年時間,培養自己放洋的長子意願、也有足夠的能力接手經營,輔以專業理論,我們看到一個成功傳承的案例。

藝文風尚

動物狂想曲

本屆世界盃最出名的就屬章魚保羅,古典音樂裡找不到以章魚為名的知名作品,讓大家應景欣賞。不過倒有許多作品以動物為靈感,給人數不盡的歡樂。

聰明理財

投資大師:選好股才是獲利關鍵

彼得.林區、巴菲特和葛拉漢三人,是最受尊崇的價值投資派大師。他們的共同特色是精研企業本身的價值,是否與股價水準相吻合,並用最多精力分析營運情況。《今周刊》根據三位大師的選股邏輯,找出二十五檔符合長線投資條件的個股。

美食旅遊

法國料理也可以很親民

五星主廚把關的風格小館,可以窺見食材的捨得及繁複的作工,如果你對法國餐廳還停留在穿著正式,等待侍者說菜後才能慢食,也許你可以從輕鬆的風格小館開始品味。

個人成長

丁萬鳴押寶大聯大八年賺四倍

中鋼、大聯大是丁萬鳴十多年經驗累積,得到的長線致富法寶;前者投資十七年,後者投資約八年,長期下來獲利二至四倍。他堅信,企業獲利及現金股息,是股票投資的兩道保險鎖;長期持有,是最穩當的作法。

個人成長

葉君璋長抱興農 退休領百萬股息

從聽消息買股,到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兄弟象老將葉君璋,將棒球場上捕手特質徹底發揮,在股市中成長茁壯。他說,自己不會講什麼投資大道理,但有邏輯、理性的思考,從低價傳產股中挑選高配息公司、長期持有,就能在股市中穩健獲利。

聰明理財

長線致富術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征戰股市35年的劉俊杰,在暴賺、慘賠、再起之後,發現只有長期投資才能安穩賺進驚人報酬;身價百億的神祕大戶,分享賺取傲人財富的關鍵,就是低檔買進、長期持股。 他們的共同特質是不隨市場起舞,甚至很少看盤。 透過成功者的經驗,我們看到了股市投資的真價值,以及所有股民都該學習的長線致富術。

聰明理財

洛克斐勒家族世代安享富貴心法

隱藏在美國社會裡最富裕的洛克斐勒家族,有一套成功將財富留給後人的致富方程式,透過將家庭模擬成小型市場經濟的方式,訓練每個孩子不依賴祖產、培養專業素養的能力,讓財富不斷累積超過六倍,更傳承超過六代之遠。

焦點新聞

解析台達電鄭崇華的接班布局

在高揭「傳賢不傳子」為圭臬的科技業裡,台達電是少數讓二代進入的企業,鄭崇華給了兩個兒子從基層做起的門票,給他們證明自己能力以及與專業經理人相同的競爭舞台,這正是他的智慧接班設計。

管理

揭開國產富過三代的DNA

如今,第三代接班人林明昇就坐在祖父林燈的銅像前,準備讓復興航空再次翱翔。但就在他腳底下,從一樓到十樓,全是國產集團最主力的事業總部:國產實業、中興保全、復興航空等,是他的祖父、父親兩代耗費半個世紀建立的王國。

聰明理財

台股短期看量 八月中長多可期

在陸股及美股破底壓力下,台股卻逆勢表現,向下修正兩個多月的九周KD值從低檔交叉向上,月線也維持上揚,日成交量放大突破千億元,大盤行情從跌深反彈,強化為中期反彈,但因指數逼近七八○○點套牢區,短期續航空間仍「唯量是問」。

焦點新聞

搶當媒體大亨 威剛陳立白入股台藝台

最近想當媒體大亨的人不少,先是旺旺集團入主中時媒體集團,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也在年初買下國衛頻道,正式晉身媒體圈,就連平面媒體大亨黎智英也對電視台展開行動,成立壹電視。

焦點新聞

手機電子書暴紅 人氣作家韓寒主動示好

近來,大陸手機最熱門的加值服務,不是圖片鈴聲下載,也不是手機遊戲,更不是交友服務,而是手機電子書。這項服務讓一些原本作品並不特別受歡迎的作家鹹魚翻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很純很曖昧》這部言情小說。

焦點新聞

新金主進駐 國寶人壽天蠶變?

七月初一夕之間換掉進三分之一董監的國寶人壽,即將出現新的注資者。到底是誰對這家淨值缺口將近負一百億元的壽險公司有興趣?他又有何能耐,得以說動眾多業界專家一起投入?

焦點新聞

低調富豪蘇信吉 靠機會賺百億

全球最大的除油船「鯨魚號」在媒體注目下,駛向墨西哥灣的漏油現場,成為這場環保災難與美國總統歐巴馬、BP的救星。這艘船的老闆蘇信吉,在台灣航運界極為低調,卻擁有超過百億元的身價。

聰明理財

台股新潮(中)——日圓升值下的受惠公司

ECFA簽訂,加上中國大買日債推升日圓,造成台灣與日本競爭最激烈的關鍵精密元件,優勢持續擴大。

個人成長

蘆竹鄉間小廠 靠研發讓耐吉埋單

埔里農校出身的宋權燐,藉由對原物料的興趣與熱情,帶領華楙生化開發出一項又一項的嶄新技術。八年的時間,曾是文具商的華楙生化,搖身一變,成為各大品牌熱愛的原物料專門供應商。

個人成長

機會 是給準備好的人

每個人一夜之間成名的機會都是因為長年累積的準備,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聰明理財

成功新定義 看誰捐得多

查克.菲尼(Chuck Feeney)是誰?在他登上《富比世》富豪榜前沒人認識他;而當他登上富豪榜時,已經身無分文。靠免稅商店致富的他,早就將財產全數捐出。現在,他擁有更多了。

個人成長

天佑西班牙、天佑章魚哥

上屆的冠軍,往往被視為本屆的熱門隊伍;這些投資銀行用來預測的工具,往往就建立在這樣的邏輯,以為現狀會持續,忘了不斷變動才是歷史常態。

股債前線

指數回檔有限 逢低布局首選金融

ECFA議題持續延燒,讓台股成為全球最強勢的股市之一,儘管台灣經濟依賴較高的中國股市相對疲弱,但在指數大幅修正後,官方態度應會轉為偏多,加上人民幣匯改啟動升值,投資人宜留意傳產和金融股的未來走勢。

名人專欄

緊縮政策來得太早?

資本支出激增是今年台灣重要的經濟動力,一但財政緊縮致使全球通縮,資本支出將成沉重負擔,屆時,台灣的衰退恐更甚於其他國家。

管理

河北首富打廣告 知名度拚章魚哥

英利集團因為買下世足賽場邊廣告而聲名大噪,在此之前,沒多少人知道這家公司。為何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太陽能公司願意以去年營業額的十二分之一,贊助世足賽?背後豪氣的老闆又是何許人物?

科技線上

郭台強入主 記憶體模組三強洗牌

一場大病加一堂心靈課程,讓昔日的記憶體模組廠女強人老闆,甘願讓出股權與經營權,只願追求事業以外的人生目標。在呂采妮退出的後勁永時代,郭台強能為勁永注入多少新血,市場等著看。

焦點新聞

懼中資入侵 日本急尋國際金主

中國五月大買日本公債,使得日本政策的矛盾浮上檯面,因為經常帳順差國的日本,向來不歡迎也不倚賴外國資金,但是儲蓄率走低,未來很難只靠國內資金需求,政府甚至要設專職向外推銷公債。

名人專欄

丈夫出頭問題多

丈夫出頭或事業有成而鬧離婚的故事一點不稀奇,現在出現妻子因多金寂寞而有外遇,情形複雜多了。

名人專欄

我看農業銀行IPO——中國銀行業下一個挑戰的10年

農業銀行這次IPO,除了拿下全球最大IPO桂冠外,也是中國銀行業看素擴張10年後,另一個挑戰來臨的訊號。

股債前線

A股二四○○點以下 底部有撐

中國農業銀行的世紀上市案終於落幕,但A股的結構轉變才剛剛開始。當民調顯示絕大多數投資人看壞A股下半年表現時,擦鞋童理論將再次獲得印證,中國股市也可望上演半年報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