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小富婆私房御財術

小富婆私房御財術

710期

台灣一百萬美元以上的高資產人士,
女性就占了其中的43%,居亞太地區國家之冠。
本刊訪問14位資產逾千萬元的富婆,
發現台灣女人變有錢,係因徹底掌握投資理財門道。
她們在職場上努力打拚賺錢,更重要的是,她們不會看不起小錢,
左手記帳、右手省錢,蓄積人生第一桶金後,
憑著「用功、耐心、認輸與不貪」等特質,成為投資理財贏家。
也因此,即使她們有的出身清苦,不論年少時擺地攤、或從總機小姐做起,
最後都能嶄露頭角,撐起台灣財富半邊天。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聰明理財

小富婆私房御財術

台灣一百萬美元以上的高資產人士,女性就占了其中的43%,居亞太地區國家之冠。本刊訪問14位資產逾千萬元的富婆,發現台灣女人變有錢,係因徹底掌握投資理財門道。她們在職場上努力打拚賺錢,更重要的是,她們不會看不起小錢,左手記帳、右手省錢,蓄積人生第一桶金後,憑著「用功、耐心、認輸與不貪」等特質,成為投資理財贏家。也因此,即使她們有的出身清苦,不論年少時擺地攤、或從總機小姐做起,最後都能嶄露頭角,撐起台灣財富半邊天。

股債前線

股市就像服飾業要抓住流行趨勢

股票投資並非男性才懂的專長,細究小富婆創富之路,包括職業股東黃雪芬、蔡英文競選總部發言人謝欣霓,都選擇以股票作為累積財富的主要工具,她們有何過人之處,本刊邀請當事人現身說法。

名人專欄

柏南克「霧中駕車」—— 全球經濟新洗牌效應

柏南克在六月時信心堅定地認為,美國要執行退市措施;如今卻暗示,必要時會堆出刺激措施。這樣突然轉向,就好像在濃霧中駕車。

兩岸三地

利空不跌底部確立 法人重返A股

一紙《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表面上重新擦亮香港金融中心招牌,更大作用在於改變A股資金結構,受此激勵,中外金融機構紛紛高調宣布重返A股,加上農行入選各大指數成分股拉抬作用鳴槍,中國股市八月的半年報行情已正式起跑。

兩岸三地

有意思在別人看不上的點稱王

中國服務業下一波戰場,就在三、四級城市,有意思快餐早已深入這塊市場,趁對手還沒注意時,不僅租到好店面,還成為地標。採取複合式的經營,滿足消費者味蕾的同時,也荷包滿滿。

話題人物

黃秋蓮 讓郭台銘信任三十年的祕密

郭台銘出資拍攝的《白銀帝國》電影中描述的山西票號的掌櫃制度,可說是中國近代商業史上最重要的專業經理人文化濫觴。在現實世界中,營收達二兆元的鴻海帝國,同樣也有一位「大掌櫃」——總財務長黃秋蓮,她是什麼樣的人,為何可以得到郭台銘的完全信任?

焦點新聞

不敵央行打房 好樂迪前董座賣樓

日前,台北市西門町的「新萬國廣場商業大樓」高價標出,立即成為各大媒體的焦點。同一時間,前好樂迪董事長盧燕賢,在西門町的兩棟大樓也跟著拍出。「養地」極有耐性的他,為何大舉賣出資產,令人好奇?

聰明理財

一手賺錢一手記帳 30歲身價千萬

Janet拿到薪水後,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半的錢存起來。對她來說,出社會初期,累積本錢很重要,唯有累積一定的金額,才可以拿錢去投資,以增加更多財富。所以,Janet說,「賺五萬元的時候,至少要先存兩萬五千元。」

編輯室報告

向富婆學習

我認識一位女企業家,她的事業成功,身價以二、三十億元計,住豪宅、開名車,是典型的富婆,有一次搭她的便車,聊到投資。她說:「我是個保守的人,人家是有一塊錢就投資十塊錢,我是有十塊錢,拿一塊錢去投資…。」她的口袋很深,所以無論做事業或投資,風險都相對較低。

聰明理財

辛苦錢嚴格控管滾出上億財富

成功把小胖林育羣打造成國際明星的陳婉若,同時身兼明星藝能公司總經理與伊林模特兒公司總經理,職場成功,又善於理財,如今身價上億元,從總機小姐出身的她,成功致富的關鍵是什麼?

股債前線

強者恆強 留意創新高股票後勢

儘管大盤與年初高點八三九五點仍有距離,但在法人和中實戶的介入下,許多個股率先突圍,股價創下今年高點,食品、運輸、生技、觀光、百貨、通訊網路、金融等,都是人氣匯集的族群,在強者恆強的定律下,值得投資人關注。

話題人物

沒有病痛,我的生命存摺永遠是零

「誰有權力能說病痛不該歸我、貧窮不該歸我、苦難不該歸我。」想到這裡,吳清友對自己的病痛看得豁然,也開始學會正面思考,用正向的角度看待世間事,豐富了他所謂的「生命存摺」。

名人專欄

如何強化聆聽能力

專心聽別人講話,背後代表著對發言者的尊重、對發言內容的好奇以及本身虛心學習的態度。

聰明理財

不向環境低頭才能追求夢想財富

經營精品outlet的禮客董事長翁素蕙,打扮貴氣逼人,但外界卻不知道,她曾經以擺地攤謀生,甚至窮到必須輟學,一百元一百元地賺取生活費,到現在成為年營收五億元的精品賣場董事長,翁素蕙以三階段人生,獲得她心目中真正的財富。

名人專欄

生氣的理由

通常會生氣,是因為這件事情涉及我們的利益與心情。如果陳致中召妓的爆料為真,而他付的……是我……我們的錢?那肯定會生氣,氣死了!

管理

三之三賺「獨二代」嬰兒潮商機

台灣幼稚園一年至少關一百家,上海卻還缺五百家幼兒園。台灣今年出生人數將創新低,而大陸一年就能生出台灣三分之二的人口。看準兩岸人口的消長,三之三如何在中國爭食「小皇帝」商機?

名人專欄

改善投資環境不能只做半套

改善投資環境只注重低稅負與土地取得,等於只做半套。政府效能、法規與國際接軌、市場自由度及海外人才晉用等,才是真正考慮。

科技線上

皮克斯精神的尊榮——兼論介面光電(3584)

介面光電的開創經營過程,像極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歷經低價出售、營運虧損到大鳴大放的「皮克斯精神」,終能獲得完美報酬。

名人專欄

第四季一定好!

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提高,同時也提高通訊廠業績,對台灣影響更大的舊經濟:「Wintel」,英特爾、微軟獲利都比蘋果更傑出。第四季一定比現在那些研究報告說的好。

焦點新聞

投資捷徑 溫州幫很愛台灣金融業

大陸溫州幫來台,投資台灣的金融業八字有一撇?

產業動態

周俊吉複製康師傅模式搶攻中國

籌備三年,信義房屋日本分公司終於熱鬧開幕,這是台灣房仲業者第一次跨足中國以外的海外市場,也是信義房屋為重新掌握中國市場的第一步。短期內信義成為兩岸投資日本的平台,長期則將與日本夥伴搶攻中國一、二線城市。

焦點新聞

急流勇退 外資教主張果軍決定喝茶去

要在高峰時期急流勇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自己過得去,外界似乎也不輕易放過,最近張果軍心裡應該有很深的體悟。

名人專欄

「變成日本人」?

這首歌原本在描述年輕人的不安,擔心受到非預期事件的干擾;以此對照當下美國決策者的不安,也極為貼切。

科技線上

不當「島耕作」 葉裕洲要做觸控王

介面光電董事長葉裕洲的經歷,幾乎是日本暢銷漫畫「課長島耕作」的縮影。只不過,葉裕洲在日本大企業奮鬥二十年,儘管績效卓著也不過幹到「副部長」。他毅然離開安穩職位,創立介面光電,豈料,一開始卻是一場人生災難的到來。

產業動態

懂失敗 王光祥學會「自製好運」

十年前,總銷達百億元的「天闊」推案,讓三圓建設副董王光祥在新店經歷慘痛一役;走過「天闊」案銷售不順的低潮,王光祥捉住生命中所有機會,以高品質推案,建立品牌知名度,並成功上市、跨足客運業,迎向事業豐收期。

基金投資

認清投資風險靈活操作穩賺報酬

購物專家玫伊在投資出現虧損時,勇於停損轉換標的,因而有機會逆轉勝;另外,ING證券董事長陳怡芬,利用房貸、結構債、ETF、基金等多元分散布局,為既有財富營造穩健增值的贏家局面。讓她們來分享小富婆的理財觀。

個人成長

向愛迪生學怎樣找靈感

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不代表我們能掌控的部分只有99%。愛迪生那1%的靈感,也可以經過不懈的努力,按照一套嚴謹的規則達到!

股債前線

瞄準十三亮點 股息、價差兩頭賺

除權行情強強滾,投資人想要股息、價差兩頭賺,得視後續填息能力而定。法人認為,產業趨勢及未來獲利,是確保順利填息的關鍵,而符合「中、新、高、穩」條件的族群,最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完成填息目標。

股債前線

智慧型手機、節能概念股看俏

歐、美、亞洲三大經濟體的景氣都在成長復甦當中,中國A股走勢也逐步向上攀升,受惠於兩岸和平紅利的台股,表現更是亮眼,選股以關稅優先減免的傳產類股為首選,電子類股則以智慧型手機及政策作多的節能類股著手。

名人專欄

公司的壞話可以說到什麼程度?

現在有網路這種便利的東西,許多人把公司的壞話全寫在網路上,當下各國法律都很保護企業,這或許是資本主義的陷阱,不能不小心。

焦點新聞

揭開股市大戶林滄海的神祕面紗

股市大戶林滄海「下海」擔任LED基板廠兆遠科技董事長,讓這檔興櫃股票倍受市場矚目。林滄海企業經營的能耐,是否能與股票操作的本事並駕齊驅,是所有兆遠股東最關心的一件事。

焦點新聞

金管會很熱 主委陳裕璋卻很冷

金管會最近很熱鬧,一下要更改上市公司私募制度,嚴格限制體質健全的公司不得私募;一下又退回力晶、南亞科上百億元的增資案;但是金管會主委辦公室卻是安靜得出奇,新主委陳裕璋葫蘆裡在賣什麼藥?

焦點新聞

《法官法》過關救不了司法?

法官收賄、司法沉淪,各界開始討論研議將近二十年的《法官法》是否應該快速訂立。然而綜合專家意見,《法官法》只是司法改革的起步,關鍵還是在於法官「自律」,畢竟,法官是良心事業,「他律」所能扮演的角色,相對有限。

藝文風尚

遇見 設計界的台灣之光

在一片舶來品充斥的設計市場上,其實有許多來自台灣的品牌已默默在國際間打出知名度,在標榜文化創意的趨勢下,現在認識這些品牌還不遲。

名人專欄

普通讀者

也許未來,電子書真的會顛覆世界,讓海明威從墳墓爬出來,想重寫《老人與海》;然而,在此之前,閱讀、手握一本書的體驗,應該還是無可取代。

兩岸三地

搶賺第三波紅色財富

ECFA相挺、創投加持,台灣服務業競爭力大增,正磨刀霍霍搶進大陸市場,為台灣開啟新頁。 2000年以前,台商服務業第一波搶灘,由仙蹤林、達芙妮、元祖、象王洗衣等業者打頭陣。 2005年,吉的堡、三之三、兩岸咖啡、全家便利商店等陸續跟進。 放眼2010年,台灣服務業從連鎖大品牌到個體戶小店,以85度C的傳奇當典範,全面啟動第三波登陸計畫! 不過,在店租、工資年年漲的中國這個世界市場,究竟誰才有本事,賺到13億人口的商機?

管理

佑生讓上海產婦體驗豪華月子

一輩子只「生」一次,讓上海女人這二、三年來越來越懂得善待自己,流行到「月子會所」坐月子。佑生如何搭上這波新風潮,將台灣月子中心的整套服務,引進上海發揚光大?

管理

生活工場搶占新興生活美學商機

中國早期居家市場重裝修、輕裝飾,這幾年,八○後敢消費,肯在居家上花心思;加上中產階級崛起,房地產又熱,開始重視「軟裝」,生活工場也趁勢西進搶市。

聰明理財

分散布局與投資紀律是不敗鐵則

有基金教母之稱的宋文琪,曾是台灣共同基金界的女強人,在事業高峰時,懂得急流勇退,積極擁抱「最大的財富」——健康。訪談中,她除了分享人生體悟,也給基金投資人中肯專業的建議。

名人專欄

熱翻天的暑假活動與夏日商機

夏日熱浪席捲而至,今年暑假活動明顯熱絡起來,展現內需經濟復甦的力道,如果颱風季不明顯的話,將會是商機無窮的夏天。

房地產掃瞄

想在房市賺錢得先練就基本功!

房地產是台灣富婆們創富的主流工具,不論在法拍市場挑好貨,瞄準都市更新商機當包租婆,還是鎖定精華區段挑好屋,均有獨到之處,本刊邀請四位傑出女性剖析背後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