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18位年輕總經理傳授升遷智慧/30招職場絕學

18位年輕總經理傳授升遷智慧/30招職場絕學

713期

坐在台灣萊雅(L'Oréal)剛落成的員工咖啡廳裡,
第一眼見到陳敏慧時,
感覺她有股「穿著Prada的惡魔」中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的幹練氣質,
但卻沒有咄咄逼人的主管氣焰,
才四十多歲就登上台灣萊雅化妝品集團總裁「大位」的她,
不但是法商萊雅史上首位台灣籍總裁,也是萊雅亞洲區十三個國家當中唯一的女總裁,
突破萊雅向來任命男性總裁的傳統。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個人成長

測測你的領導素質

一位卓越的領導者除了要有能服眾的傑出能力之外,對自己本身也要有一定的信心,最忌下達指令心存猶疑、做起事情畏首畏尾,商場登龍招數中所謂「要想成功,自信為先」 不無道理,本篇要旨即在讓讀者檢視,自己是否擁有身為領導者的兩樣基本特質。

個人成長

吃掉200萬元 會計師創造王品新品牌

三十二歲之前,她,是專業會計師,是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四十歲那年,她卻以餐飲人的角色站上第一線,籌設新的餐飲品牌;餐點內容、品牌名稱、工作團隊、陳設風格,全部都得自己來。在王品擔任財務長的八年時間,楊秀慧學會「拋棄專業」,讓她從會計師變身年營收四億元的夏慕尼鐵板燒總經理。

編輯室報告

台灣社會生病了!

登頂,對登山者而言,是一個艱鉅的歷程,路途中,必須克服險阻,披荊斬棘,憑著過人的體力與耐力,才能登上頂峰。登山是如此,職場中亦是同樣道理。

焦點新聞

劉憶如:改變 從民間投資做起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將台灣評為「全世界最醜」的經濟體,原因是經濟成長過度仰賴出口。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承認,台灣的經濟結構的確已經扭曲,她的願景,是內需至少貢獻一半的成長力道。她要如何執行這場經濟整形工程?

個人成長

實在 才能讓客戶始終跟隨

以歐洲古典建築風,配合細緻的工法,中悅豪宅向來吸引許多名人、企業主青睞,擁有逾20年代銷、房仲資歷的陳再河,更是中悅站穩桃園豪宅市場的重要推手。

金融風雲

杜拜處理金融犯罪 手法受質疑

不久以前,英國商人萊恩.康納留斯(Ryan Cornelius)還過著優渥的生活,並在巴林從事房地產生意。他帶著家人去肯亞遊獵,還乘著他的遊艇去海釣。如今康納留斯卻蹲在杜拜的牢房裡,並被指控貸款詐欺。他被關了超過兩年,卻等不到法院的判決。

個人成長

女業務掌控人脈溫度 成就網通女王

二十三歲才轉業到網路通訊公司,但魏美玲只用了十四年,就從最基層的業務員升任友訊台灣區總經理。在以男性為主的資訊產業中,她是個異數,在穩健保守的網路通訊產業中,更是絕無僅有。

兩岸三地

釋出土地庫存能有效調控房價?

中國為了澆熄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過熱房市,除了升息,更呼籲銀行房貸核准從嚴。反觀房價同樣驚驚漲的香港,卻是加速釋出龐大的土地庫存,擴大供給,希望達到調控房價的目的。

個人成長

從小研究員到國泰金控投信總座

五年前,三十九歲的張錫是ING安泰投信最年輕的投資長,在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力邀半年下,再以不到四十歲之姿就接下國泰投信總經理一職。這位兩度空降的職場王者,如何從本土跨到外商?又是如何率領國泰躋身國內前五大投信?

個人成長

劉宗聖帶人帶心 榮膺3年最佳CEO

38歲時就當上寶來投信總經理的劉宗聖,不但連3年拿下《亞洲資產管理》雜誌頒發年度最佳CEO獎,還曾被集團內部譽為最年輕的「空降師」。

個人成長

擁有專業與個人品牌 就有伯樂

曾經當過記者、現任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的張欣民,1996年,在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的支持下,他出版了「台灣地區房地產產業年鑑」,並且持續11年;2002年,張欣民又與國外合作編製了「信義房價指數」,是國內第一個房價指數,亦成為房地產業重要的觀察指標,這些成績不但對當初信義房屋申請「企業國家品質獎」有正面助益,張欣民亦從副理躍升協理,在業界做出口碑。

個人成長

大客戶力挺 走出假帳風波晉升執行長

今年三月初就任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執行長的于紀隆,是所內極力培養的中生代會計師,才四十三歲已出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的大位,在人才濟濟的會計師界裡,晉升的速度之快、位階之高都相當罕見。

個人成長

克服人際關係弱點 征服哈根達斯

一年前,旗下擁有綠巨人(Green Giant)、哈根達斯(Häagen-Dazs)等品牌的美國通用磨坊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邀請時任嬌生(Johnson & Johnson)亞太區經銷總監的鄧曉華,到上海進行台灣區總經理面試,即使鄧曉華在外商工作已多年,怎麼也想不到等著她的,是一場如此古怪的面試經驗。

個人成長

總裁坐冷板凳十八個月 再上高峰

一九八四年麥當勞在台灣成立,李明元是創始員工之一,他從基層員工,一路歷任門市、經理,到成為台灣總裁一職,前後只用了十二年。

兩岸三地

買盤卻步 A股靜待空頭退潮

中國股市在七月大漲後,八月分指數開始陷入整理,尤其國際經濟數據不佳,更讓「二次衰退」的聲音甚囂塵上,然而由於中國進出口數據維持高檔,且企業的獲利亮眼,等空頭勢力退潮後,A股仍有機會再創新高。

美食旅遊

海鮮捲

海鮮捲是肉捲的變奏,美學特徵是表皮酥脆,色澤金黃,內餡鮮甜多汁;欲臻此境,首在材料的鮮度和飽足,市面上很多小吃攤或餐館都吃得到。

美食旅遊

王傑 從紅酒中品嘗出經營況味

在網路上知名度甚高的元樂年輪,最近推出了台灣首創的紅酒和白蘭地鳳梨酥,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元樂的董事長王傑,是標準的紅酒迷,收藏了超過一萬瓶的紅酒。透過紅酒,王傑體會了人生況味和經營企業哲理。

焦點新聞

無感復甦

根據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達7.7%。然而,你有感覺嗎?薪資仍然不漲、就業困難,台灣年輕人失去夢想未來的勇氣,買不起房子、不敢結婚、不敢生子,人口負成長的惡夢提早到來,經濟復甦、人民無感,這個社會出了什麼問題?台灣,該怎麼辦?

焦點新聞

彭淮南的獲利魔術何時落幕

二○一一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再度編列了一千八百億元的央行繳庫歲入,在外匯存底激增、台幣升值壓力升高之下,央行總裁彭淮南還要勇敢嘗試達陣嗎?如果是,台灣或許還看不到走出低匯率悲哀的轉機。

名人專欄

愛迪生的三項啟示

創造的事業猶如一程又一程,在陌生未有海圖的海域中探索前航,「追獵」蘊藏知識寶藏的金銀島。

科技線上

台灣NB三兆元產業鏈巔峰已過?

筆記型電腦品牌大廠宏碁七月業績大跌四成,專攻代工的廣達、仁寶業績也下滑兩成,甚至傳出廣達已凍結人事!這波業績急凍只是反映景氣不振的短期現象?還是整個筆記型電腦即將出現關鍵轉折的結構調整?

焦點新聞

酸雨威脅 文蛤之鄉剩十年壽命?

每十顆肥美的文蛤就有八顆是來自雲林、彰化沿海,但,「文蛤之鄉」正遭逢嚴厲的考驗與挑戰。石化廠所釋放出來的有害物質,既影響人體健康,也影響附近水產的品質。這一切究竟是一場意外,還是預料中的後果?政府應負起調查的責任。

個人成長

成為老闆的依靠 老總還能變老董

八月初,中山區「新科地王」又添一樁!通用地產集團(GE)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的「和成企業總部大樓」,成功以十億元賣給皇家季節酒店董事長李銘松,換算每坪土地成交價格高達七百萬元,而幕後的推手,是今年一月甫由總經理升任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的朱幸兒。

焦點新聞

柏南克樂做金融市場的魔鬼終結者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近來頻頻對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但氾濫的資金卻仍使得股市一路上漲,把一干空頭大師拉得幾乎要上吊。空頭大師們忽略了,柏南克是金融市場的操盤高手,自金融海嘯以來已注入市場兩兆多美元,而且完全沒有回收的意思。

房地產掃瞄

美國房市危機脫困無期

娜安.赫姆斯(Nan Holmes)在愛達荷州Boise一家保險公司工作,年薪原本有十五萬美元。二○○七年,她認為自己對當地的房地產市場瞭若指掌,於是買了一棟有三間臥室的房子。之後,經濟大衰退出現,美國加州、內華達與佛羅里達幾個州的房市紛紛瓦解。現在,房市不景氣的浪潮開始席捲愛達荷州,五十五歲的赫姆斯也陷入困境。

焦點新聞

無懼大同被退綠能再戰金管會底線

金管會七月底才召開公聽會,針對上市公司辦理私募提出新的監理措施,大同集團旗下的綠能立刻在八月十一日宣布將辦理六千萬股私募。外界對綠能私募案如此關切,源自母公司大同三二一億元的減資案,八月九日才被金管會退件,綠能卻在兩天後提出私募案。由於時間點過於巧合,似乎頗有向金管會挑戰的意味。

個人成長

跳脫固有思考 IBM副總變老總

2001年,葉緯還只是IBM負責伺服器銷售的部門副總,當年公司要求葉緯全力銷售刀鋒伺服器,並且訂出相當大的銷售目標,但刀鋒伺服器並非只是新產品,「它是個統一集中,提供電源、風扇散熱、網路通訊的伺服器服務,跳脫現有的產品架構。」葉緯如此形容他當時對這新產品的觀點。

藝文風尚

富邦媳婦翁美慧的城市美學運動

有美身為富邦二董蔡明興的夫人,外界看翁美慧是光鮮貴婦,但她看待自己卻很自在,就像藝術品在她的眼中,意義不在於標價後面有幾個零,而是再單純不過的生活。

名人專欄

大家來預言

最近看了電影「愛找麻煩」,梅莉史翠普在戲裡從大老婆變成第三者,外遇對象卻是前夫,當年破壞兩人婚姻的外遇這回反成正宮,多角關係怎麼理都理不清。

個人成長

高中女教師 變身跨國集團總經理

坐在台灣萊雅(L'Oréal)剛落成的員工咖啡廳裡,第一眼見到陳敏慧時,感覺她有股「穿著Prada的惡魔」中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的幹練氣質,但卻沒有咄咄逼人的主管氣焰,才四十多歲就登上台灣萊雅化妝品集團總裁「大位」的她,不但是法商萊雅史上首位台灣籍總裁,也是萊雅亞洲區十三個國家當中唯一的女總裁,突破萊雅向來任命男性總裁的傳統。

股債前線

強勢股、補漲股仍有獲利空間

在傳產、金融輪動帶領下,台股一度站上八千點大關,然而由於中美兩國經濟數據傳出利空,使得買盤追高出現疑慮。面對多空紛擾環境,要如何持盈保泰?透過三大名師解析,投資人將對未來盤勢有更清楚樣貌。

股債前線

太陽能、智慧型手機族群成績不俗

上市櫃公司的半年報公告時間即將在八月底截止,就目前的情況觀察,大部分公司上半年的營運表現優異,其中又以智慧型手機和太陽能族群最為明顯,而法人認為,在終端需求帶動下,這兩大產業仍是下半年重點觀察的方向。

名人專欄

「二次衰退」的領先指標?

多數經濟學家似乎還沒注意到,上海的不動產市場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領先指標。不幸的是,目前這個指標透露出的訊息並不是很樂觀。

名人專欄

《全面啟動》很震撼(下)——飛捷(6206)的「諾蘭精神」全面呈現

《全面啟動》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一九七○~),二十六歲拍攝首部電影《追蹤》(Following,一九九六),僅六千美元的極低成本,卻在世界各大影展獲好評,因而受電影公司注目,連拍多部佳作,在美國電影網站IMDb上,觀眾票選的前五十名電影中,諾蘭執導的電影就有三部,是了不起的成就。

焦點新聞

李健熙下重手 台商LED廠剉咧等

三月底,三星總裁李健熙才回鍋坐上總裁大位,第二季就交出營收、獲利創新高的成績單,只是第三季才剛過三分之一,三星就拋出LED電視出貨目標要下修的煙霧彈,讓人滿頭霧水,背後究竟有何玄機?

個人成長

成功,就靠「筆記力」!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要接收、處理數以千計的資訊,而筆記就是你篩檢關鍵資訊的最好工具。時常丟三落四?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不如人?善用筆記術,你也可以面面俱到。

焦點新聞

豐泰朱惠德用「蜂王理論」來台搶地

近來,台灣指標性的房地產標售現場,都可以看到一位廣東口音的低調富豪現身投標,他就是手握數百億元資金的豐泰地產首席投資官朱惠德。這位神祕的香港房地產大亨到底是何方神聖?

個人成長

諾基亞總座靠職場導航學再登頂

二○○九年五月,許培禎以四十一歲的年紀,坐上台灣諾基亞(Nokia)總經理的大位,四十出頭就擔任外商總經理已極度罕見,但熟悉許培禎經歷的同業都清楚,其實他早在八年之前就已經是台灣總經理,二度進出這個職位。

兩岸三地

北大「高調」錄取李敖之子的盤算

李敖之子李戡就讀北大,北大校方特地為此發布新聞稿,高調的動作,凸顯中國和香港大學間的激烈競爭。台灣若要開放陸生來台,勢必要在政策配套、財務補貼方面做好準備,才能加入這場人才爭奪的賽局。

名人專欄

成功的自誇術

日本至今的價值都是要人必須謙虛,不要自誇,默默努力,自然會得到別人承認。尤其年輕時更會覺得「別人的想法跟我有什麼關係?」對喜歡自誇的人很不屑,但這個時代,要等到世間有什麼東南風正好吹到自己身上,而讓別人發現自己很不容易,自我宣示、宣傳變得非常重要。

名人專欄

天下糧荒?「衣食為天」是未來主流產業

前幾年,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曾經說過一句令人深省的話,他說未來賣醬油可能會比賣晶片好賺,意思是說,從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行業可能比半導體還好賺。這句話乍聽之下,大家會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從最近氣候多變,造成小麥、糖價出現飆漲,慢慢讓人意識到「天下糧荒」可能到來,下一個主流行業可能是農業,也就是「衣食為天」的時代降臨。

名人專欄

風險在哪?

近廟欺神,不珍惜身邊事務是人之常情,因此最不看好台灣前途的是台灣人,所以投資人買海外基金的勁頭比買台灣資產熱中百倍。有檔高配息債券基金,在台灣銷售金額超過新台幣三千億元,與投資台股的基金總額差不多。

金融風雲

金管會打斷投資海外安全橋樑

金管會在八月十二日,以「經營未經許可之業務」為由,重懲富邦證券,這項懲罰不只影響富邦金,也打斷了一條台灣投資人資金安全進入海外市場的重要管道。

名人專欄

馮小剛 沒有退路的挫敗是成功的養分

一位只有高中畢業的北京年輕人,在社會底層打滾10幾年,好不容易進了電影圈當導演。但是他不拍大卡司的排場電影,反而以社會底層的庶民為主角,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導演,他就是商業電影之王——馮小剛,他靠什麼精神登上人生的巔峰?

名人專欄

小心德國經濟見頂

德國離希臘近,還是離中國近?在地理意義上,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經濟學意義上,答案取決於觀察問題的角度。

股債前線

十二檔智慧型手機、觸控股出列

下半年的電子股基本面出現不少雜音,惟有智慧型手機和觸控族群,因出貨持續成長,避開這波需求不振的利空襲擊。第四季宸鴻掛牌可望發酵的比價效應,以及營收高成長的手機零組件供應商,可作為投資人的選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