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經濟海嘯正從日本輻射蔓延至全球/全球震盪 關鍵報告

經濟海嘯正從日本輻射蔓延至全球/全球震盪 關鍵報告

743期

311對日本來說,是一輩子永不磨滅的烙印。
這一天,融合地震、海嘯、火災、核災的複合式九級大地震,
侵蝕了日本1%的GDP成長率,
未來將付出超過5000億美元的重建費用,
在日本受傷的同時,全球經濟也跟著淌血。
短短兩個交易日,全球股市市值蒸發1.2兆美元。
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仍處於動盪中,
「日圓先生」榊原英資斷言,今年將是非常動盪的一年!
日本的地震無疑雪上加霜,讓全球經濟起伏更加劇烈。
面對此景,未來要如何因應?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金融風雲

謝國忠:亞洲通膨壓力更顯沉重

財政吃緊的日本,遇上難以估計的天災重創,謝國忠預言,日本央行恐怕被迫印鈔票,影響所及,情勢已經不容小覷的通膨壓力,將有快速惡化的可能,這是今年最須關注的經濟風險。

焦點新聞

全球震盪 關鍵報告

311對日本來說,是一輩子永不磨滅的烙印。這一天,融合地震、海嘯、火災、核災的複合式九級大地震,侵蝕了日本1%的GDP成長率,未來將付出超過5000億美元的重建費用,在日本受傷的同時,全球經濟也跟著淌血。短短兩個交易日,全球股市市值蒸發1.2兆美元。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仍處於動盪中,「日圓先生」榊原英資斷言,今年將是非常動盪的一年!日本的地震無疑雪上加霜,讓全球經濟起伏更加劇烈。面對此景,未來要如何因應?

藝文風尚

謝幕時分

謝謝觀眾陪演出者到最後,不只是因為這是對演出者的尊重,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樣的鼓勵也是藝術進步的要件。

藝文風尚

駕馭時間、跨越流行的競技場

緊接在瑞士日內瓦鐘錶展之後,巴塞爾鐘錶展(BASELWORLD)將從三月二十四日展開。或許是時尚產業也感受到全球經濟蓄勢待發的威力,正準備大顯身手,今年的Pre-Basel就有許多精采看頭。今周刊並邀請鐘錶專家曾士昕解析錶款特色。

焦點新聞

台灣第二大石化集團一甲子不敗傳奇

剛出爐的《富比世》二○一一年全球富豪排行榜,長春石化三位大股東林書鴻、鄭信義以及廖龍星各以十六億美元的資產,名列全球千大富豪之列。這個成立已逾一甲子的台灣第二大石化集團,在三個家族共治下,到底有什麼「長春」的祕訣?

焦點新聞

觀音.麥寮.大城 幸福與悲歌的啟示錄

觀音鄉、麥寮鄉、大城鄉,三個台灣偏僻的海邊小鎮,卻都因石化廠而改變了命運。觀音鄉二十年前拒絕了台塑六輕,為何成為種滿翠綠連花的幸福小城?麥寮為了發展而擁抱六輕,為何如今又要反六輕?大城會成為第二個麥寮嗎?

聰明理財

三一一強震為基金市場投下震撼彈

日本三一一強震、海嘯與輻射外洩疑慮,不但震驚世界也衝擊全球股市,讓原本就處於震盪修正走勢的新興市場,投下更不可預期的未爆彈。究竟在原本投資獲利難度就較去年提高的現階段,投資人該如何檢視或布局自己的基金,以增加投資勝算?三位基金達人提供他們對市場的看法與操作策略,值得參考。

股債前線

震後短期可布局鋼鐵、塑化、被動元件

日本強震,為全球股市投下一顆震撼彈,在市場資金動向仍不明確下,投資人短線宜提高警覺。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日盛投信投資長張島郎及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郭恭克,三位台股名師一致認為,若將作戰時間拉長,台灣受惠兩岸關係改善,將使台股在這波變動中,有良好保護傘。

焦點新聞

地方政壇不願承認的公開祕密

工程配合款是行政部門與民意機關的「共犯」行為,需要拿出改革決心,否則不容易根除此一陋習。

焦點新聞

當孩子問起世界末日

日本一場九級大地震,帶出許多生命的課題,身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告訴孩子什麼事災難呢?

焦點新聞

買抗震建築 先破除三大迷思

你住的房子防震嗎?日本發生芮氏規模九級大地震,海嘯灌入城鎮的畫面,讓同樣身處地震帶的台灣人「聞震色變」,究竟什麼樣的結構才算是安全的住宅?建築物又該如何耐震?

焦點新聞

現場直擊 人民優良素質遭無能政府賤用

日本經歷世紀大地震,因為平日就有充分的準備,也沒有噬血的媒體,儘管政府領導人無能,但日本仍能耐心面對巨災,有條不紊地展開復舊作業,也贏得國際的尊敬。

國際瞭望

通縮與通膨並存的經濟

全球經濟似乎開始分裂兩部分─通膨和通縮並存,這對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是一大挑戰。

管理

為何爭做尾牙晚會主持人?

中基層的人員有正式的管道在高階長官面前展現他們的才幹與潛力,而不必擔心「懷才不遇」時,或許就不必那麼努力在晚會主持人角色上爭取高階的注意了。

國際瞭望

大亂見真章

關鍵時期除了伶牙俐齒外,還需要對大局的認識與決斷力才行,地震尤其考驗這些急於想出頭天的人!

焦點新聞

「無役不與」的李健熙三星也做西藥!

三星(SAMSUNG)準備賣西藥!這個年營收逾三.五兆新台幣、規模比台灣政府總預算高二倍的集團,將製藥正式納入版圖。連世界一流的公司也跨足,說明市場前景確實看好;但是對業界而言,三星加入後的競爭壓力,才是長期觀察的重點。

房地產掃瞄

三個魔鬼細節 打造全球每坪最貴豪宅

今年一月一日,第一太平戴維斯進入大中華市場三十年來,出現首位華人執行官李偉文。在香港有「刁王」稱號的李偉文,去年帶領香港分公司促成新台幣一千億元交易案,在香港,刁王是deal、交易王的代名詞,他是如何爬上這個以往只由英國人出任的大中華區最高職位?

國際瞭望

面對巨變

這幾天,日本大地震的新聞,讓人震撼得無以復加。尤其是看到大海嘯來襲,人們的驚懼惶恐,感嘆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小如螻蟻,禁不起大自然摧枯拉朽的力量。

焦點新聞

福島爆、台灣憂核能公安三警訊

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二十萬人撤離,如果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台灣,台灣能不能做得比日本更好?台電、原能會、地方政府三頭馬車,讓居民難以信任台灣的核能公安危機處理能力。

金融風雲

榊原英資:今年是非常動盪的一年!

看日本,榊原英資的看法明顯比媒體傳來的災情報導樂觀許多,但是,看全球經濟與投資展望,這位日本當今最具全球知名度的經濟與金融專家,卻對世人提出警語:「小心,這會是非常動盪的一年!」

話題人物

犀利製作人王珮華用赤裸人性征服三百萬人

「犀利人妻」擊敗「新兵日記」,登上收視冠軍,幕後的推手是著名製作人王珮華。究竟她有何能耐,可以掌握三百萬觀眾的情緒?並且讓那些不看電視的民眾也開始守在電視機前?

個人成長

榊原英資:人生沒有退休這件事!

前日本大藏省財務官榊原英資因為一九九五年成功地和美國連手阻升日圓,因此有了「日圓先生」的封號。即將七十歲的他,仍不斷寫書、演講,傳授他的經驗,為培養下一代領導人而盡心盡力。

名人專欄

已經拉肚子了還吃瀉藥!──日本「震」撼 台灣有「雙臂」折斷之虞

若是日本情勢惡化,加上中國連番加薪,台灣的電子代工業已叫苦連天,而這次奢侈稅幾乎打掛了內需產業,台灣等於雙臂都折斷,形同已經拉肚子的經濟繼續吃瀉藥。

股債前線

台灣仔李志賢,讚!──炎洲(4306)大步跨全球

文由團隊年輕工作夥伴彭薇雅(二十七歲,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鋪陳架構,落筆初稿,再由本人以長期向李志賢先生請益所感知的炎洲(四三○六)內容略做文字調整完稿,期待李志賢的奮鬥歷程能給台灣的企業精英帶出學習的借鏡內容,這文章就值得了。

個人成長

劉永好家族二十年不敗的守富哲學

劉永好剛開始創業時,曾想向銀行貸款人民幣一千元卻不可得,如今他所擁有的新希望集團年營收逾人民幣六百億元。過去二十年,他在中國富豪榜屹立不搖的致富與守富祕訣是什麼?

聰明理財

飯店股短線拉回 逢低布局陸客商機

受到日本強震侵襲,台股波動加劇,儘管今年來飯店業營收亮麗,短線仍不敵震災衝擊。但展望第二季陸客自由行上路,即將上櫃的桃園店,股價仍逆勢走強,值此之際,投資人不妨靜待利空過後,逢低參與陸客商機。

焦點新聞

詹啟賢讓老外買單挽救國產疫苗信心危機

當國人對國產疫苗產生信心危機,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不惜以狀告名嘴反擊,而國產疫苗大廠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則把國產疫苗賣給外國人使用,讓國際市場為國產疫苗背書,試圖挽救國人對國產疫苗的信心。

焦點新聞

向施振榮取經先繳三萬美元學費

想向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取經」要花多少錢?不多啦,三萬美元,近九十萬元新台幣。即使花費不貲,仍讓許多中國企業家趨之若鶩!

金融風雲

A股盤整格局不變 建立部位的好時機

中國的兩會剛剛結束,從會中聚焦的問題來看,未來中國會把控制通膨、控制匯率、利率市場化以及調整信貸政策,列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意味著今年中國會在金融議題上頗多著墨。

名人專欄

悼!

日本可以從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中吸取教訓,並重新站起來,才有信越、發那科這些主導產業方向的企業。這次,又將萃取出哪些教訓?

焦點新聞

過勞死增列刑法也救不了台灣勞工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擬將過勞死發生個案,對雇主課以刑責,但勞委會如果缺乏更有效的稽查人力,課以刑事責任,也將只是一紙空談。

聰明理財

外部資訊投資法 發現飆股

股票市場中訊息流竄不息,要怎麼在茫茫股海中挖到長期潛力股?提出「80 / 20商業法則」的大師告訴散戶,該怎麼搜尋資訊,還有工夫應該下在哪裡,才能洞燭機先,發現績優股!

聰明理財

布局首選中國內需與震災概念股

茉莉花革命激起的油價高漲尚未平復,日本強震恐再造成全球經濟復甦減緩,國際政經變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台股指數走勢僅能隨波逐流,但個股則可望因題材發酵,反有發揮空間。

聰明理財

受惠中國裝潢需求 台玻、永大商機看好

中國房市迅速成長、中國政府又推出興建保障住房及「建材下鄉」等政策,為周邊建材、設備業帶來龐大的商機。有這股成長趨勢支撐,台玻、永大、成霖等業者的營收業績持續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