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綠色德國奇蹟

綠色德國奇蹟

807期

德國,靠工業出口吃飯的歐洲經濟大國,
卻放棄核電走上綠能之路,
誰說沒有核電,就無法發展經濟?
台灣日照比德國多、風力比德國強,
他們能,我們為何不行?
《今周刊》深入6座城市,探討德國電力大革命,
為台灣發現一條新的能源之路。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焦點新聞

綠色德國奇蹟

德國,靠工業出口吃飯的歐洲經濟大國,卻放棄核電走上綠能之路,誰說沒有核電,就無法發展經濟?台灣日照比德國多、風力比德國強,他們能,我們為何不行?《今周刊》深入6座城市,探討德國電力大革命,為台灣發現一條新的能源之路。

焦點新聞

證所稅一夕變數三場聚會掀起台股風暴

這場讓台灣股市跌得七葷八素,全部股民人仰馬翻的證所稅鬧劇,究竟誰在主導?三場聚會,各方勢力相互角力,其中關鍵的一句:「改革的腳步不可以停止」,為這場大戲就此定調。

名人專欄

做一位快樂成功的領導人

園丁需要為花提供水與肥料,而領導人需要為員工提供訓練,並且提供證明的確有效的訓練。

焦點新聞

報告馬總統 國家治理出現危機!

簡單比較就能發現,台灣資本市場的現行稅負,其實已是美國的2.4倍、日本的5.6倍。政府以復徵證所稅作為稅改第一步的理由根本不存在;而這種缺乏研究、輕率草莽的決策品質,已讓台灣陷入國家治理危機。

科技線上

售價高低 決定Win 8 能否贏在起跑點

微軟三年一次的大改版Win 8,不但要反攻ARM陣營,也要終結掉骨董級系統XP。倘若Win 8順利帶來換機潮,NB、觸控將是最大的受惠族群,投資人可逢低布局,不過宜留意微軟售價可能太高的問題。

焦點新聞

林百里嘆代工利薄 賈伯斯賺五百他賺五元

六月一日,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參加後PC時代創新論壇,席間備受禮遇,還沒上台就被主持人封為「台灣的賈伯斯」,上台演說時更被形容是為眾生「開示」。

國際瞭望

〈暗黑破壞神Ⅲ〉熱銷的祕密

「請問,你打〈暗黑〉了嗎?」到底線上遊戲〈暗黑破壞神Ⅲ〉有什麼樣的魅力,在這個已經被〈魔獸世界〉、〈天堂〉等知名線上遊戲盤據,〈憤怒鳥〉等APP小遊戲又當道的時代還能引發熱潮?

焦點新聞

費爾:市場自由化 綠能發展才有生機

台灣在二○○二年的《環境基本法》已經揭示廢核目標,但十年後核四仍準備運轉。《今周刊》專訪德國再生能源之父費爾,他說,台灣九九%的能源都仰賴進口,從經濟層面來看,發展再生能源是台灣唯一的出路,但前提是必須讓電力市場自由化。

藝文風尚

活動接二連三 陳澄波熱度不減

從去年「我是油彩的化身」音樂劇演出,高雄市立美術館「切切故鄉情:陳澄波紀念展」,到今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行過江南:陳澄波特展」、台灣創價學會「豔陽下的陳澄波」畫展暨「繫絆鄉情:陳澄波與台灣近代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相繼舉行,或許對許多人而言,「陳澄波」(一八九五~一九四七年)終於不再是個陌生的名字。

編輯室報告

決心

近一年來,德國,有兩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歐債風暴下,德國總理梅克爾一力扛起挽救歐元區的重責大任。另一件則是在日本福島核災後,喚起德國人民對車諾比核災的記憶,他們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延後廢核時程,梅克爾最後決定如期在二○二二年廢核,德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使用核電卻站出來廢核的國家。

科技線上

一場非蘋陣營的復仇大戲

這是一場由台廠搭起棚子,直接力拱微軟迎戰蘋果的大戲,幕前將場子炒熱的是宏碁、華碩,幕後推手還有英特爾、安謀、高通、英偉達,熱騰騰地就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映。

健康

奶奶的綠豆水 燥熱體質的剋星

每到端午節,大家正在吃粽子時,Elsa想到的卻是奶奶的綠豆水。淡淡的綠色水,除了治好她流鼻血,也勾起她對奶奶的思念。

科技線上

觸控族崛起 讓汽車電子找到新方向

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全球行動通訊愈來愈夯,讓汽車與電子業的結合更加緊密。首度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的福特汽車,不僅透過SYNC、APP、雲端等三大應用科技,喚起大眾注意,也希望吸引更多軟硬體業者,加入汽車電子新應用的開發。

焦點新聞

「超額發電屋」自給自足還賺退休金

德國電價很高,讓人民叫苦連天?《今周刊》深入德國家庭,發現民眾不曾抱怨電價高,反而發展出一套套省電、發電系統,全民一起參與綠能革命。德國不但透過立法將節能植入每個家庭,更催生「超額發電屋」,讓人民可以靠發電賺進退休金!

焦點新聞

拒用核電 爭取電力解嚴!

一位德國媽媽為了孩子的未來,改變了整個國家的能源政策;現在台灣也有一群媽媽,她們正努力與政府斡旋、向台電爭取,希望有一天台灣民眾也能夠遠離核電,有權選擇乾淨的再生能源-綠電,但台灣要邁向綠能幸福國度,鬆綁電業法令是必須跨出的第一步。

健康

甩肉七字箴言:少吃、多動、有恆心

肥肉一旦上身就很難「甩」掉,台大資訊所學生在網路上成立「腹仇者聯盟」減肥粉絲專頁,揪大家一起對抗「肥肉」。減重只要執行「少吃、多動、有恆心」,就能達成。

美食旅遊

東加西減浪漫輕搖 夏日消暑來一杯

想要在家做調酒,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只要備好一款酒性溫和的基酒,就能簡單調出四款味道迥異的夏日風情。

美食旅遊

媽媽好手藝 粽子不用端午也飄香

不論是台式粽,還是上海粽,陳孝慈對粽子的熱愛,從國小就開始;他表示,好吃的粽子不用蘸醬、也無須配菜,只要搭配番茄蛋花湯,就很能滿足。

聰明理財

曾國城投資「世礦」賠三○%的三堂課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在台灣吸引超過新台幣八百億元的投資金額,堪稱最受「基民」歡迎的海外基金。然而,知名藝人曾國城卻在這檔基金栽了個大跟頭,虧損逾三○%。投資波動性大的基金,尤其是產業型基金,你一定要先知道三件事!

名人專欄

是能力不足?還是傲慢?

在某些思惟下進行的稅改,很容易失敗,尤其是「既輕忽課稅理想,又輕忽被課稅者感受,只為了稅改而課稅」

名人專欄

換種方式過日子

二戰過後,我們一直處於富饒的狀態,如今眼看大環境就要蕭條,不妨學著回收、減量,好好過日子。

焦點新聞

臉書股價直直落 獲利模式是關鍵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掛牌,投資人不買單,股價從掛牌價三十八美元一路跌。而《今周刊》四月十一日邀請來台的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早就預料,他直指:「問題出在獲利模式。」

個人成長

在逆境中放膽做決策

自1990年代以來,日本企業界普遍缺乏具專業知識且敢於做決策的人才,導致國家競爭力日漸疲弱、日本經濟盛極而衰,若你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那麼,「放膽嘗試」將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股債前線

等市場恐懼疲乏後 留意蘋果概念族群

受到證所稅、歐債問題干擾,近期台股波動加劇,操作難度提高。未來投資人該如何因應詭譎多變的局勢?《今周刊》專訪兩位近半年操作績效傑出的台股基金經理人,透過他們的分析觀察,給投資人最實用的建議。

名人專欄

台股跌到十年線,是買點!——兼論唐德龍成就雷笛克LED照明大業

六月上演五大歐美政局攻防戰之後,美債資金的流出大潮,將翻動股市大漲。雷笛克光學站在LED趨勢上,四月營收創歷史新高,應列入投資追蹤。

話題人物

陳沖18小時就找到新財長的關鍵

在隆隆炮火中接下財政部部長大印,這位過去外界並不太認識的新任財長張盛和,憑什麼出線?陳沖又為什麼堅持非他不用?事實上,身段柔軟的他,早在奢侈稅一戰就展現功力,他能否延續勝績,讓證所稅順利上路?

焦點新聞

走了一個鄭弘儀 政論節目將重洗牌?

台灣最具指標的親綠政論節目吹熄燈號,夜間時段的政論節目收視群是否會重新洗牌?各家電視台將有什麼動作搶攻這塊必爭時段的收視?台灣政論節目所象徵的意見指標將有什麼消長?

名人專欄

優質生活中心的願景

台灣近年GDP成長,勞動所得卻停滯,發展優質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產業,應該能創造更多本土就業機會。

名人專欄

不能把台灣交給核電幫

核二廠一號機螺栓斷裂肇因不明,原能會、台電居然打算開啟,如果釀災,規模絕對大於福島核災,是一次亡國,全民哭訴無門。

焦點新聞

「養母」輸給「生母」王老吉之戰落幕

在《聖經》故事裡,所羅門王在兩位爭搶嬰兒的女人之間找到親生母親,讓雙方心服口服。但在現實世界,香港加多寶和廣州藥業誰也不認輸,因為他們共同覬覦的「嬰兒」,背後利益實在太豐厚了。

焦點新聞

投信總座大暴走 蔡培珍暫別保德信

市場無情,投信總經理大暴走!六月初,國內老字號的保德信投信總經理蔡培珍向公司遞出辭呈,消息震驚業界。同業私下表示,金融海嘯以來,投資市場險惡,現在還有好幾家投信總經理懸缺,就知道這位置實在不好坐。

科技線上

美國超賺錢公司為何看上深坑小工廠?

一家位處新北市深坑,兩年前才設立自有產線的小工廠,憑什麼獲得全美二十年來前十大最佳投資報酬率的高科技公司青睞投資?

名人專欄

倒轉的世界——兩個基本點

幾十年來,大家的主調都在創造財富,無形中讓槓桿愈撐愈大;但原物料價格下滑、歐債問題難解,被各國膨脹出來的錢,很多都蒸發了,此時如何守住現金,可能成為未來兩年投資主調。

名人專欄

解決當前的問題沒有捷徑

帶動經濟成長的長期要素是投資、教育和科技,也是資金該去的地方,但我們必須面對要耗費數年,才能開花結果的現實。

焦點新聞

補教名師高國華 房產大戶身分曝光

補教名師高國華因委託房仲賣屋違約,法院判賠仲介近五百萬元,成為房地產業茶餘飯後的話題,也讓外界見識到,高國華不僅靠補教業累積財富,近年趁房價飆漲,也多了地產投資大戶身分。

名人專欄

防空洞爆滿!

資本市場的防空洞,就是強勢貨幣的政府公債;美國短天期國庫券負利率,代表投資人對經濟前景悲觀。這個市場要變盤了!

兩岸三地

王健林:清大、北大 都不如膽子大!

當中國房地產企業被官方打壓、被銀行緊縮銀根而哀鴻遍野之際,手中擁有二、三線城市龐大房地產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為何還能拿出新台幣近千億元,購併全球第二大影城,他的成功之道為何?

產業動態

老牌客運民營化 由虧轉盈三部曲

二○○一年,台灣汽車客運公司民營化,旗下路線移交國光客運經營,面對內部弊端與高鐵瓜分客源,一度陷入危機。在三圓建設董事長陳浴生、總經理王光祥及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入主後,才讓營運穩定下來,去年獲利更首度站上億元,替國營企業轉型上了一課。

股債前線

基本面缺乏實質利多 投資保守為宜

美國房市需求不振、希臘和西班牙等歐債問題變數多、中國今年面臨景氣成長趨緩,加上國內證所稅方案一波三折,使得台股缺乏買盤支撐;但投資人宜留意不少個股的股價淨值比偏低,顯示已有超跌現象,急跌可逢低酌量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