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打造小市民的終身俸

打造小市民的終身俸

827期

在不景氣的時代下,軍公教從業人員的終身俸,
羨煞許多正為勞保退休金未來可能縮水而焦慮的小市民。
然而,不管再怎麼自怨自艾,終身俸不可能從天而降。
為了不要一輩子都在吃苦,不如上半輩子多吃一點苦,
及早做好時間流與金錢流的「二流」管理,
你也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終身俸,領得更有尊嚴,過得更自在。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聰明理財

打造小市民的終身俸

在不景氣的時代下,軍公教從業人員的終身俸,羨煞許多正為勞保退休金未來可能縮水而焦慮的小市民。然而,不管再怎麼自怨自艾,終身俸不可能從天而降。為了不要一輩子都在吃苦,不如上半輩子多吃一點苦,及早做好時間流與金錢流的「二流」管理,你也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終身俸,領得更有尊嚴,過得更自在。

話題人物

非理性市場中最理性的聲音

憑著鑽研歷史、開拓閱讀視野,羅伯特.席勒培養出和市場與眾不同的獨到觀點。如今面臨QE3與美國大選的衝擊,這位曾二次準確預言股市、房市泡沫的經濟先知,將為你揭開二○一三年全球經濟真相。

焦點新聞

核能是地獄之火 不是人類所能控制

自日本發生三一一核災後,台灣民間對核電的危機意識日漸提高,人民的反核聲浪高漲。上周末《今周刊》與宜蘭人文基金會共同舉辦「二○一二非核家園論壇」,邀請日本京都大學原子爐實驗所學者小出裕章,第一手分享日本的「核災經驗」。

藝文風尚

插畫結合設計 電腦繪出手感風格

插畫家王怡璇以電腦工具輔助畫筆,同樣能畫出手感風格,她的插畫書結合整體設計,還納入心理學應用,創新有趣,因而屢獲大獎。

名人專欄

你的選擇是什麼?

人生會這麼有意思,如果我們朝這個方向去搜尋的話;能這樣滿懷熱情地活一生,度過每一天,該多好!

國際瞭望

一堂有錢也進不去的經濟閉門課程

為了讓「全球青年領袖」精英們了解未來關鍵趨勢,席勒特別受邀在耶魯大學講授一堂閉門課程,深入剖析人類心理對於經濟活動造成的影響。《今周刊》帶你走進現場,聆聽這場一年一度的重要演講。

名人專欄

美食服務的國際化

台灣餐飲品牌進軍國際,不一定要在先進國家開疆拓土,成長中的新興市場反而是可以優先考慮的標的。

聰明理財

自力救濟三招補足你的退休金缺口

為了解決勞保破產危機,給付改制從嚴幾乎「勢在必行」。在「領得少」好過「領不到」的前提下,不妨先概算勞退給付改制後可能少領的缺口,再思考如何補足,起身打造屬於自己的終身俸。

話題人物

許芳宜沒有頭銜 反擁抱無限可能

許芳宜,出身蘭陽平原的台灣女人,而立之年,身上就有無數桂冠。瑪莎.葛蘭姆舞團和雲門舞集的首席舞者身分無法局限她。年過不惑,她對自己說:「我不要延續許芳宜,我要傳承的是希望、是夢想。」暌違兩年,她在10月26至28日,帶給台灣觀眾全新的舞蹈創作「生身不息」。

股債前線

電子營運漸轉淡 短打生技與資產概念

繼出口數字表現亮眼後,九月外銷訂單年增率亦在連續六個月負值後轉正,基本面持續轉佳再配合美國總統大選,台股有機會出現跌深反彈。唯嚴峻的全球經濟考驗仍等在後頭,操作上不宜貿然追價。

國際瞭望

經濟流感未退 全球微復甦

美國經濟情況起起伏伏,總是牽動市場神經。從表面上看來,房市、就業數據似乎已有明顯改善,讓人鬆一口氣。但席勒卻於此時再度提出冷靜的聲音,特別提醒投資人別高興得太早,這場緩慢的「微復甦」劇本,還未畫下句點。

藝文風尚

美軍宿舍變身煎焙咖啡豆體驗學院

你可以為自己煮一杯咖啡,卻鮮少有機會煎烘咖啡豆;坐落在台中的「珈琲院」,讓人實際體驗烘豆的樂趣,經由親手烘豆,對咖啡的了解與情感也將更深一層。

名人專欄

勞保危機也是改革轉機

決策當局要讓台灣各項社會保險合理化,必須透過有「給」也有「要」的過程,縮短彼此之間的給付差距。

聰明理財

菜販之子脫貧成有錢有閒快樂投資人

從菜販之子到成為國內投信界知名的基金操盤手,這些年來,陳冠升始終貫徹管理時間與金錢流的理念,讓他在四十三歲那一年,不靠勞保年金,已退休無虞。

股債前線

退休財務長 人生先苦後樂的五項修煉

五十歲退休,從企業的夥計改當自己生命的老闆,是許多上班族夢寐以求的目標。陳為國四十歲前財富歸零過三次,卻能在十年內重新達到財富自由,他歸功於自己與眾不同的「二流管理」。

美食旅遊

大稻埕人文街區 鉛華再現內蘊深遠

台北市大稻埕於九月成為北區國際光點計畫的第三處,老建物、新店鋪,漫步商圈、愜意心情,回味舊時光。

聰明理財

銀行小職員 花十年拚成千萬小富婆

跆拳道奧運國手蘇麗文的姊姊蘇麗方,從銀行行員做到超級理專,不到四十歲的她,已經為將來退休生活打好基礎。懂得投資保本型商品,是她下半輩子不再為錢煩惱的關鍵。

話題人物

果農徐英忠不裂果技術讚 千元蓮霧名聲響

從小成長在蓮霧園中的徐英忠,改良了不裂果的技術,並堅持不灑農藥,採牛奶、豆渣、蛋殼有機施肥,種出連年獲獎的巴掌蓮霧有紅、白、綠三色,飛彈蓮霧既黑又甜,從初秋到端午節都能吃得到。

健康

擊退胃潰瘍 防止胃癌找上身

藝人小剛日前透露,自己因為罹患幽門桿菌,加上出片壓力大,短時間內暴瘦了十多公斤。醫師提醒,幽門桿菌是造成胃部疾病最重要的凶手,如果不積極治療,甚至可能增加罹患胃癌機率。

編輯室報告

無憂未來

擔心領不到退休金、擔心老了之後,錢不夠用,這是現下台灣人最大的憂慮!

名人專欄

從叛逆到叛變

俗語說「吃誰的怨誰」,很有道理。但耍完耙子如能自立門戶還好,千萬別對著幹,那就成內鬥。

焦點新聞

美國電池明星企業隕落 千億市值蒸發

一家由麻省理工學院台裔教授蔣業明創辦的電動車電池公司,被視為美國新能源科技的明日之星,不但獲得歐巴馬的支持,美國科技巨人也爭相成為它的股東;為何三年後它會走上破產的不歸路,這家創新公司犯了什麼錯誤?

焦點新聞

關鍵七問 保住你的勞保年金

勞保公布精算報告驚傳十五年後將破產,引發全國勞工恐慌,根據勞保局統計,近日申請勞保老年給付案件比過去多增加六成,且請領一次給付的案件也比平常大幅增加,但是一次給付真的是最佳選擇嗎?值得勞工朋友慎思。

金融風雲

兩岸金融商機 美選擇權女王來台搶客

兩岸貨幣清算協議後一個月就訪台的美國選擇權協會,主要動機是著眼於中國潛在的選擇權商機,試圖來台發展合作管道。台灣金融業者除了積極運作人民幣業務,和外商合作切入中國市場也是另一種經營路線。

名人專欄

美國職棒運動家隊震撼(下)——兼論鈺齊林文智製鞋的卓越力

Beane「營運重組模式」給出投資第二個思惟,投資者在觀察企業面臨營運谷底時,可用Beane「營運重組模式」試著觀察,找到戰勝標的。

個人成長

購併談判是藝術不是科學

企業購併交易的先後順序、輕重緩急,有經驗的人謀定後動,有條不紊;沒經驗的人輕舉妄動,手忙腳亂…。

股債前線

電子股交棒 十三檔中收股可擇優布局

根據歷史經驗,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與股市落底時間幾乎同步,現在可能將是中國股市最後撿便宜良機。像鄰近的香港,就已發動攻勢,過去兩個月上漲超過七%,居亞洲之冠。第四季只要跟隨市場腳步,鎖定相關傳產族群,同樣能分享中國內需雄厚的成長潛力。

名人專欄

股災重臨?!——全球股市有10月崩盤危機?

20多年來,全球三大股災都發生在秋季,最近著名的美國財經新聞網MarketWatch警告投資人,要提防閃電崩盤的事件重演,道瓊指數可能出現一天狂跌3000點的恐怖戲碼。

國際瞭望

新航可以向價格戰說「不」的祕密

多年來在航空業界備受推崇的新加坡航空,無論在產品、服務各方面皆受到肯定,即使近年遇上經濟衰退、油價高漲、低價航空入侵,航點數量與機隊規模皆非全球第一的新航,仍能保有一定地位,營收仍能交出亮眼成績。新航的積極改造與進步,值得台灣所有服務業學習。

股債前線

電子股基本面疑慮多 轉進外資買超股

台股除了證所稅問題導致成交量低迷外,占主要權重的電子股,由於美國科技股表現不佳、匯損的隱憂一直存在,加上重量級公司老闆對景氣不看好,使得股價缺乏買盤。投資人最好轉進有外資買超撐腰的個股,才能趨吉避凶。

產業動態

台灣商辦投資帶頭熱 催出千億市場

二○一二年住宅市場成交量持續萎縮,但商用不動產市場卻異軍突起,出現「商辦熱、住宅冷」現象,為何台灣商辦逆勢走高?《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以及永慶建設、代銷暨永慶資產管理總經理葉凌棋等三位財經房市專家有精闢看法。

話題人物

新東陽麥寬成百億身價揭密

幾聲槍響,不但驚嚇到理髮中的新東陽老闆麥寬成,也讓這位「肉鬆大王」成了新聞焦點。「新東陽」家族如何在火爐旁一鏟一鏟炒肉鬆,炒出如今身價?麥寬成、麥石來兄弟致富後為何引發家門訴訟,成為麥寬成心中的最痛?

科技線上

變身規格制訂者 奇美電擺脫殺價宿命

奇美電子要轉虧為盈了!這個消息等於為苦悶三年多的面板業,注入一股暖流,昔日「雙D慘業」終於看到曙光。究竟,一千多個日子走來,奇美電如何熬過銀行追債,成功逆轉勝?它又有何祕密武器,可以領先韓國面板廠半年?

科技線上

英特爾結盟宏碁、聯想 緊咬聯發科

在二○○七年曾以「行動上網裝置MID」之名推出通訊晶片的英特爾,花了五年時間,重返手機市場,這次找上宏碁、聯想等昔日PC同盟合作出擊,並把對手設定為聯發科;但是智慧型手機的「intel inside」策略能奏效嗎?

名人專欄

雞生蛋?蛋生雞?

政府要讓股市漲,不妨積極去管一管股價下跌,請跌價公司解釋財務狀況,市場自然就會有人撐住股價。

名人專欄

資本利得稅真的一無是處?

台灣課徵資本利得稅,是提升資本市場素質的正確方向。但無法解決那些不會被課資本利得稅的投資人未何反對?

名人專欄

這樣當然討人厭

說話是一種學問,凡是開口自吹自擂、幸災樂禍、固執不通、廢話太多、不知所云,都會讓別人覺得討厭。

焦點新聞

都更陷入黑暗期 建商棄開發 賣地自保

內政部《都市更新條例》修正草案通過後,大幅提高土地整合門檻,台北市都更熱潮隨之消退。不少建商眼看房地產景氣反轉向下,急著抽回資金,紛紛在市場拋售都更土地並感嘆:「這段都更黑暗期沒有個五年、十年不會結束!」

焦點新聞

問題不在薪水 立委認不認真才是癥結

各界興起政府高官減薪風潮,一向刮人鬍子、年薪九百多萬元的立法委員也被點名,應該減薪與民「共體時艱」。面對外界聲浪,立法院長王金平連忙說,這數字有些膨風,「六、七百萬元都是助理費,不要算在委員頭上」!

焦點新聞

開越少、繳越多 汽燃費荒謬怪現象

汽燃費爭議又起,立委揭發近七年來每年逾期未追討的汽燃費,累計已超過百億元,汽燃費不但逾期的收不到,還向人民超收!據統計,國人光是去年就被多收了一五五億元的汽燃費,而且出現開越少、繳越多荒謬現象,汽燃費的徵收已到了該全盤檢討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