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今周刊

退休好保單

退休好保單

845期

當勞保、軍公教退休金大縮水 你該靠什麼養老?
退休族 領到一筆退休金,如何靠年金險活到老領到老
中年族 40歲開始規畫,60歲快樂退休沒煩惱
青年族 選對保單,及早準備,不必擔心勞保越領越少
年金險大解析
三步驟算出你的退休金缺口
挑對最適合你的年金險商品

  • 優惠價: NT$80
  • 原價: NT$99
此商品已完售
話題人物

古榮海用微創意 催生一顆十八元雞蛋

全台蛋品供應商龍頭勤億蛋品,三十二年前,董事長古榮海創業時,因一場「意外」,讓他從一介軍人跨足到這陌生的領域;儘管是門外漢,他卻憑著勤跑業務、技術改革和創新發明站穩了陣腳,甚至一路打進頂級市場,創造出市價六倍的黃金蛋。

焦點新聞

陳劭彥:每次展出都是一場硬仗

旅英服裝設計師陳劭彥,不到三十歲就自創品牌,六度登上倫敦時裝周舞台,去年更被英國媒體選為百大潛力新秀。這位沒有雄厚財力背景的宜蘭囝仔,如何在時尚圈闖出一片天?

話題人物

大法官陳新民 兼具人文情懷的憲法守護者

一則父親寄來的剪報,讓他種下當法律人的芽苗;熱愛歌劇的他,選擇留學德國,因而接觸葡萄酒;如今,他是台灣能同時撰寫葡萄酒書及釋憲意見書的人,他不住豪宅、不懂財經,自許為精神貴族,他是陳新民,顛覆一般人印象的大法官。

聰明理財

買年金險前 你必須弄懂的關鍵5問

年金險具有「保底」、「保終身」功能,上班族在退休規畫時,可考慮將其當作選項之一。如何聰明選購,不再被保險業務員牽著鼻子走,在買到適合自己的商品前,有五個問題一定要事先掌握。

個人成長

互相尊重 提振士氣

一位真正的領袖,若能提升同事的專注力與快樂感,並互相尊重,就能吸引人們追隨,創造一個具有向力心與生產力的團隊。

教育

社會新鮮人拚公職 一年登榜首祕笈

大環境氛圍下,社會新鮮人二十二K起薪幾成常態,一名成大畢業生認清現實,報考符合興趣的國考類科,一年就考上「穩定、薪優、離家近」的公職,擺脫青貧族命運,他有什麼祕訣?

聰明理財

用儲蓄險規畫退休金 差點退不了休!

因為錯把儲蓄險當成退休規畫標的,又誤信業務員而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龐大的保費重擔讓于安慧的家庭財務一度陷入窘境,更讓他們離退休目標越來越遠。所幸,在積極調整之後,不僅使保障更周全、保費大幅降低,透過年金險規畫,也讓他們對退休目標更加明確。

焦點新聞

擴大技職教育未能解決問題

「減少大學、擴大技職體系」並非解決學用落差良策,鼓勵大學教師了解業界需求、解決業界實務問題,才是關鍵。

藝文風尚

駱駝的窗戶

中階幹部像駱駝,在駱駝的生活中,最需要房子裡有一扇可以讀書、休息、發呆的窗。

焦點新聞

壽險業手腳綁住 蔡鎮宇輕鬆標下起家厝

元宵節過後,台灣商辦市場傳出「蜂炮」級的成交好消息,手中現金滿滿的前國泰金控副董事長、寶豐隆興業大股東蔡鎮宇,以八十八億元標下敦南金融大樓(原新光敦南大樓),引起房地產業關注。

編輯室報告

誰來應徵?

「台灣技職教育走錯方向,台灣正在耗盡人才存糧!」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不只一次疾呼台灣技職教育出了問題。言猶在耳,沒想到台灣人才空洞化竟如此嚴重。

金融風雲

投資新藍圖 債市、原物料何去何從?

雖然QE退場現階段比較是美國聯準會放話操作的手法,QE這盆點燃市場活力的熱火還不會移走,但全市場已有共識,柏南克不會再有QE4,或是其他買債行動,印鈔票救經濟的策略近尾聲,接下來要思考的新方向是沒有QE的世界經濟。

健康

四十五歲後做詳盡檢查 避免心肌梗塞危機

台中市長胡志強證實做了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除了引發政壇風波外,也讓許多民眾好奇:為什麼沒有採用比較常見的血管支架手術?

話題人物

管中閔上火線 是改革先鋒還是先烈?

無畏於民粹當道,第一位敢勇於反對「立即調漲基本工資」的政務委員,管中閔帶著大炮性格,一路當上經建會主委;這位政治資歷僅僅一年多的政壇新人,在這個「非財經內閣」裡,會衝撞出什麼火花?

名人專欄

QE下台對股市是好事

市場對Fed可能提早結束QE的反應或許會延後出現,「遞延」時間以「年」為單位,這種情況對債市不利,但對股市絕對有好處。

焦點新聞

停建核四保命又保錢

續建核四,要追加個數百億元,但日後運轉若釀災,將造成人命死亡。台灣沒有核四並不缺電,政府應該停建核四。

產業動態

電視的奇幻旅程

電視節目越來越不好看,電視圈像進入了「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開始返老還童,越活越回去。

名人專欄

煙火般的繁榮

台股的生技新藥及學名藥股在年後表現強勢,但生技股早晚一定泡沫,且絕對會在端午節前就發生。

聰明理財

美國翻轉全球經濟向上——兼論蛇年台股強勢族群公司(上)

從2012年起,新一波的先進製造業開始回流美國,引領美國經濟復甦、全球經濟向上拉升。蛇年台股也可從美股創新高公司中找到投資新機會,包括成衣供應鏈、雲端伺服器等都值得被關注。

焦點新聞

張金鶚、蔡正元互嗆 其實都挺奢侈稅

奢侈稅到底該廢還是該存?大炮學者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與國民黨立委蔡正元槓上,一個罵對方「顛倒是非」、另一個則罵對方「色盲」。

焦點新聞

反核恐將因公投面臨決定性挫敗

對於核四爭議,新上任的江宜樺院長決定訴諸全民公投做一次性解決。然而,受限於現行《公投法》的遊戲規則,反核勢力幾已注定遭到挫敗,唯一的突圍可能,是從「命題」著手。

焦點新聞

雙子星開發案 中華工程能扛得起?

雙子星大樓由中工敗部復活取得議約權,但中工是否有能力承擔這樁金額龐大的開發案,卻也立即引來各界質疑,命運多舛的雙子星案,是否將走上機場捷運第二的命運?

聰明理財

選股是重點 鎖定科技新品概念、金融

受到中國央行緊縮銀根及打房干擾,去年底起漲的港股及陸股,近期開始回檔;好不容易突破八千點的台股,再次退回七字頭。現階段指數漲跌空間不大,投資人如何布局才能贏在第一季?本刊特別專訪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及國泰投信副總經理張雍川,為讀者釋疑。

金融風雲

印鈔派對即將結束 後QE時代來臨?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推行逾四年,投入上兆美元,一旦政策退場,必然帶來極大的影響。無論聯準會何時結束這項政策,投資人都得試著及早因應。究竟沒有QE的金融市場將如何發展?陶冬、羅傑斯和麥嘉華等投資趨勢專家,提出了他們的專業觀點。

金融風雲

談升息還太早 金價不會泡沫化

聯準會裡出現了停止印鈔收購公債的聲音,引發市場動盪,價格反應敏銳的黃金,近來更見急跌走勢;兩位一路「因為美國印鈔所以愛黃金」的投資大師,如何分析聯準會的印鈔速度與金價未來?

焦點新聞

周永明的背水一戰 重押「行銷」

萬眾引頸企盼下,宏達電新一代旗艦機種「One」在倫敦登場了,各地好評陸續傳出。然而更讓王雪紅與周永明捏把冷汗的行銷大戰,才正要開打。

國際瞭望

越洋直擊 德國「師徒制」 教育啟示錄

《今周刊》採訪團隊,在農曆年期間,飛行九千四百公里,來到整個德國、乃至於全球青年失業率最低的地方,為台灣技職教育改革提供一個參考方向。

教育

尋找解方 台灣首例「師徒制」 企業、學生雙贏

四天當學徒、兩天上課,平均月領二十二K、四年後領大學文憑,外商瑞健公司提供高職生另一個選擇,引進瑞士「師徒制」,滿足台灣的文憑主義,更解決產學斷層與企業人才荒,為台灣技職教育闢出一條新路。

勞保勞退

保險業務員不想賣你的退休好保單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年年增加,但政府掛保證的退休年金卻向下打折。能讓你活到老、領到老的年金保險,在台灣銷售了十七年,投保率卻少的可憐!不僅業務員不愛賣,連消費者都搞不清楚是什麼,然而,它卻是你退休規畫中最重要的一環。現在開始,你必須搞懂年金險!

教育

消失的技職生

台灣青年失業率逐年增加,但是技術人才大缺工,產學斷鏈與人才失衡問題,正嚴重衝擊台灣社會,阻礙經濟發展,背後最大的問題就在「技職教育」。到底我們的技職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要如何解救我們的技職生及產業?

業務員不想賣的退休好保單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年年增加,但政府掛保證的退休年金卻向下打折。能讓你活到老、領到老的年金保險,在台灣銷售了17年,投保率卻少的可憐!不僅業務員不愛賣,連消費者都搞不清楚是什麼,然而,它卻是你退休規畫中最重要的一環。現在開始,你必須搞懂年金險!

美食旅遊

虎尾厝沙龍 女性主義的文化寶庫

王麗萍,一個頂著阿兵哥頭的女人,你可以跟著上頭印有嗆辣紅脣的名片叫她「辣董」,但友人口中的「萍哥」應該是個更對味的稱呼。她十年前一手創建「姊妹電台」,未來還想成立一所女性主義運動大學,從教育著手,改變這個以男性為中心的世界。

話題人物

鄭罕池用五十年歲月 讓窮村種出億元奇蹟

50年前,農村出身的鄭罕池不捨鄉親因貧窮受歧視,發願改善農村經濟,從零開始種植愛文芒果。曾歷經多次失敗,並遭受低價收購,心血付諸流水。如今,昔日的窮鄉僻壤已成年產值數億元的芒果重鎮,高齡84歲的鄭罕池心願仍是:希望讓鄉親過更好的日子。

聰明理財

操作轉穩健 留意資產營建、跌深電子

台股在農曆年後繼續挑戰八千點關卡,從過去統計數據看,三月上漲機率在七成以上,不過由於景氣復甦緩慢,加上多空因素雜陳,因此指數將進入高檔震盪,投資人須靠選股策略勝出。

聰明理財

簡單3步驟 算出你的退休金缺口

「退休,我到底該存多少錢才夠?」「我要怎樣算出我的退休金缺口?又要怎樣配置?」「現在做,還來得及嗎?」這些疑問,是許多人在退休前最常提出的問題,而這些疑問都能在概算下獲得解答。

焦點新聞

黑手狀元 技職生也能出頭天 沒高學歷照樣年薪百萬

許多大學畢業生月薪二十二K(二萬二千元),生活苦哈哈;但是公東高工畢業的森平房、成大附工的高三生周于瑄、佳東農校畢業的張昇華,靠一技之長,月領五十K以上,甚至不到三十歲就年薪百萬。

聰明理財

行動裝置新商機 看好七檔個股成長性

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是近年來成長軌跡最為明確的產業,從市場高度關注的全球移動通訊展(MWC)內容來看,高解析度、多核心處理及新功能,將是未來科技股的三大投資方向。

焦點新聞

台灣技職教育崩壞 挽救須靠四大解方

台灣青年失業率逐年增加,但是技術人才大缺工,產學斷鏈與人才失衡問題,正嚴重衝擊台灣社會,阻礙經濟發展,背後最大的問題就在「技職教育」。到底我們的技職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要如何解救我們的技職生及產業?

美食旅遊

討好女人的胃 就抓住女人的心

隨著女性經濟的獨立、價值的提升,愈來愈多餐廳看準「只要女性喜歡,男性會奉陪」,大膽以女人偏愛的口味與空間感,打造主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