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152筆,顯示第1頁/6頁
編按:鴻海(2317)股價連3日跌停,反映中美貿易戰升溫、對等關稅衝擊與地緣風險升高,市場恐慌情緒急遽升溫。美國總統川普4/10宣布暫停關稅90天後,台股噴起來,鴻海更亮出漲停板。 有股民提到存股400張鴻海,本來獲利很多,現在的全部吐回去了,鴻海這樣上沖下洗,到底現在該趁鴻海回血立刻停利停損,還是繼續抱住等待重回200元榮光? 投資達人楚狂人分析,從股性來看,鴻海上漲的時候容易落後大盤,但是下跌會跌很久。從殖利率來看,鴻海2025年配息5.8元,殖利率4%是145元,建議存股族可以用來當作進場成本的基準,至少套牢了還能夠領高股息。
20250328編按:受到美國總統川普汽車關稅重拳波及,鴻海(2317)周五(3/28)盤中跌破160元關卡,最低來到155元,跌幅逾3%。外資更連日賣超,光3/27就重砍鴻海3.3萬張。鴻海跌破160元關卡,市場對鴻海的投資看法也逐漸轉變,從「能否回到兩百元」,變成「股價是否將要做頭」,一名網友哀喊「去年賺了600多萬,今年大概都吐回去了」。還有鴻準(2354)跌回到前平台整理區間能買嗎?投資人應該考慮到那些要素呢? (本文首刊於3/27)
台灣高股息ETF聲量在2024年初達到最巔峰,尤其00940在募資期間就有創紀錄的1700億,但整個2024年高股息績效普遍輸給市值型,所以投資人又都去追逐市值型了,但高股息真的就不行了嗎?這一年多來曾經火熱的高股息ETF發展如何呢?今天跟你聊聊冷掉的高股息其實也有值得關注的標的。
以過去幾十年台股美股走勢來看,平均走三年牛市就會有一年熊市,然後牛市漲個五成八成,熊市跌兩三成回來,所以如果都閉眼買進,只買不賣,長期持有是可以賺錢的。 從台灣50(0050)上市就開始定期定額,經過了22年,長期投資的年化報酬率是6.78%,的確是可以賺錢的。
今年對投資人最大的動盪絕對是川普上任後的美國政策,跟拜登完全不同方向,現在投資兆豐金(2886)能閃過黑天鵝嗎?這次來聊聊川普對兆豐金的影響力有多少。
月薪如果只有3、4萬,最好的投資方式是什麼?當然不是學人家月領10萬以上的人怎麼投資,因為立足點不同,所以對人家有用的方法對你沒有任何幫助,如果你對月領10萬也有興趣,這邊提供一些我的建議。
0050 除了調降內扣費用,又打算一分五,這讓過去以管理費便宜、股價小資友善的市值型ETF 兩大優勢不再,會對市場造成何種影響?另外也意外重燃與高股息型 ETF 討論,到底哪種才是長期投資首選呢?
今年哪一檔金融股的股息比較多呢?直接參考近三年配息情況,再搭配2024年EPS,心裡就會大概有個底...
2025 年川普貿易戰持續,高股息 ETF 分散風險但可能錯失強勢股,金融股成長性較佳但受景氣影響大。若景氣穩定,金融股較優,若景氣下行,0056 防禦性較強,長期投資仍偏向金融股較具優勢。
2024 加權指數上漲 30%,股民平均帳面獲利達 136 萬元,但扣除台積電,褲子就要被海水沖走了。不過這也代表許多好公司又到了相對划算的價格,當然川普關稅戰對企業營運可能造成影響,而那些不在影響範圍內的好股票,不就更有優勢了嗎? 今周刊存股總編輯謝富旭靠著獨門存股心法,去年(2024)股票大賺600多萬、獲利40%,2025年他看好哪幾檔股票?
在川普就任即將滿一個月的現在,投資空手者也回到市場行列中了,所以大家又跑去看一些短線題材的電子股,或者「川普概念股」。 不過這邊告訴各位,只要大盤好,ETF就會好,通常電子股也不會太差,最後受惠者就是金融股。 原因很簡單,因為金融業本來就是跟著總經景氣以及股市多頭獲利,只要市場好,金融股持續投資的績效就不會差。
最近幾年兆豐金越漲越高,股價從以前不到30元,到現在已經衝上40元,所以很多投資專家開始避談兆豐金,但兆豐金說到底還是官股金控的第一把交椅,這次特別來跟你聊聊,買40元的兆豐金會直接住套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