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90筆,顯示第1頁/6頁
在打官司的過程中,孩子主張的是:「父親在贈與名下財產給繼母的時候,已經是失智確診,因此他的認知判斷能力已經不足,他不知道自己是在把自己的財產無償的過戶給妻子!」
我們有能力的大人,可以的話,就是把自己活好,不要成為年輕人的負擔;我們的晚輩,才有勇氣敢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不滿兒子趕她去養老院 92歲老婦開槍轟死72歲子》,這是2018年7月間一則外電新聞的標題。美國一位與兒子同住的老奶奶,行兇後向警方表示,兒子說她越來越不好相處,最近還打算把她送去養老院,老奶奶因此對睡夢中的兒子開槍。
一個單身女子,獨自面對這麼多問題,不只是應接不暇,有時還求助無門。台灣即將進入高齡社會、甚至超高齡社會,而陳蘭所面對的困境,其實只是眾多家庭照顧者心聲的小小縮影:不清楚長照目前的資源與資訊、需要喘息休假卻得不到機會無從找起、不自覺成為家庭中的犧牲者、看不見自己的未來、對老年更充滿困惑或恐懼……
昌明說,他寧願疑神疑鬼,也不要只是幫老爸買瓶銀杏就好。令人好奇的是,當年失智症知識尚未大開,他為何就有這種警覺性?原來是失智症權威名醫劉秀枝曾經上過節目,劉醫生所敘述的症狀,有好幾項與侯爸爸雷同,於是他用半哄半騙的方式讓父親接受篩檢,「果然中了」...... (編按:原文發布於2017年)
引起老人身上異味的主要原因,是當年紀逐漸邁入老年後,皮脂腺功能逐漸退化不平衡,四肢與身體的皮膚出油少、呈現乾澀;但臉部、額頭、頭皮和胸前等部位的皮脂腺卻會大量分泌油脂,經氧化後形成不飽合醛,容易產生一種「油膩」的味道。
「悲傷與死亡,是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課題!尤其是『喪偶』,一聽就覺得觸霉頭。大家喜歡正面、歡樂、愉快的感覺或氣氛,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接受悲傷的存在,才能放下悲傷。」
心力交瘁,憂鬱沮喪,若持續超過兩個禮拜,也不能等閒視之。至於因為照顧工作而失眠、胃口不佳、容易緊張擔心,若已明顯影響生活品質,也不要再獨自承擔。
照顧殺人事件,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的長照體系不足以支撐老年照顧責任,只能放任各別家庭自行處理,放任失智失能老人家在陰暗的角落苟延殘喘,終至氣絕。為避免照顧殺人再次發生,失智失能以後必須由別人照顧;長照不只服務失智失能老人家,更多受惠者是至少四到五倍人口數的廣大需長照家庭。
因為疾病或是超高齡,活動力降低,造成越來越虛弱的狀況,終致臥床,到底臥床多久會死亡,難以準確預測,有時長達數年。 臥床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家人/照顧者也跟著辛苦。 失智症確定診斷時或是中風突然發生時,可能要談身後事的規劃和安排都比較晚了。
20210402編按:台鐵太魯閣號4/2發生嚴重出軌事件,造成51人死亡、至少178人受傷送醫。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一個個家庭痛失至親,悲痛不已。 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面對悲傷,生者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周邊的朋友又該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場難關? ---------------- 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輔導、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我們有能力的大人,可以的話,就是把自己活好,不要成為年輕人的負擔;我們的晚輩,才有勇氣敢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神清氣爽的彭大維老師坐定後,談及第三人生規劃有如展翅之雄鷹;他的三昧真火是對生之歡愉、死之豁達,以及活在當下的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