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的跑步對關節有益處;但跑馬拉松、鐵人3項等過量運動,因為強度過大或時間過久,可能造成關節磨損。如果不是長期的訓練或比賽的要求,每次跑步最好在5000公尺內,運動時間應在30分鐘內,且一週不要超過5次。
人人都會走路,也都會跑步,但是知道正確走路、跑步的人並不多。走路和健走不一樣,健走和跑步又是兩回事。換句話說,這是3種不一樣的運動。走路是和緩運動,光靠走路,可以消耗掉很多熱量,人體熱量主要的供應來自脂肪、糖、蛋白質;從事有氧運動時,例如走路或健走、慢跑,身體會燃燒脂肪產生糖,製造熱量,以供你前進;從事無氧運動時,例如百米快跑或激烈的籃球運動時,身體來不及燃燒脂肪供你利用,於是只好直接燃燒蛋白質,快速供給熱量。
這兩者最大的差異是:有氧運動,燃燒脂肪,有助於減肥,並減少自由基的產生;而無氧運動,脂肪繼續囤積,身體也因為快速燃燒蛋白質,而產生大量無法排泄的自由基,日積月累下來,你的老化加速,各種莫名的病痛,也隨之而來。
這就是美國連續3屆奧運百米短跑金牌得主劉易士在退出體壇後,全身是病痛,甚至得一度靠著輪椅前進的原因;因為他長時期從事無氧運動,體內累積的自由基已經讓他不堪負荷,加上關節膝蓋的磨損,而今的他,雖然還年輕,但體力已經大不如前。
所以,怎麼走路、跑步很重要,看起來一樁小事,卻蘊含很多學問。像走路或慢跑這類的有氧運動,在一開始時主要都是將碳水化合物當成能量源來使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能量源就會變成脂肪。運動開始後約1分30秒至4分鐘之間,脂肪會開始一點一點地燃燒,過了20分鐘之後,脂肪的使用量會比碳水化合物大幅增加。運動時間愈久,脂肪的消耗率會愈高,因此確實是長時間走路會比短時間走路的效果來得高。但是最重要的並不是一次要走多久,而是要經常持續的走路。走路最大的問題在於,單位時間消耗的熱量太低,要靠走路減肥需要經年累月及長時間的運動。因此,如果可以逐漸提升運動強度至健走或慢跑,但又不會因為速度太快太累而減少活動時間,對健康是相對更有利的。
一般走路姿勢要注意的重點:
1. 下巴往下拉,視線鎖定前方5-6m處
將下巴自然地往胸部方向下拉,並且放鬆展開肩膀,視線則是自然地看向前方5-6m 處,此時臉微微抬起的話能防止肩膀不適。
2. 肩膀要呈現水平
利用鏡子檢視肩膀是否往某一邊傾斜,並使肩膀保持水平。
3. 胸部、肚子、腰部要挺直
胸部和肩膀伸展開來,而肚子要盡可能往背部縮,並對腹肌施力,腰部也要打直讓脊椎有確實豎直的感覺。在走路的時候不要只是單純的移動腿向前走,而是要有點腰部向前推的感覺,身體在往前移動的同時,重心也往前移動。而這時若是過度的將上半身向後傾,可能會造成腰痛。此外,走路時兩邊膝蓋要稍微互相掠過,這樣才能防止內八或外八等不良姿勢。若能在走路的時候對臀部施力,對於提臀會有相當的效果。
4. 手和手臂要自然
走路時手不要放在口袋裡,能輕輕的握拳或是像握著雞蛋似的空握拳。雙臂要自然地貼住身體,前後角度維持在90度,以輕輕掠過側身的程度前後擺動,不要過度用力。隨著手臂角度的不同,運動強度也會不一樣,角度若是愈小,運動強度也會提高。而角度的大小請依自己運動當天的情況做調整。
5. 走路時,要從後腳跟開始呈現11字型
走路的時候,後腳跟要先著地,接著讓重心往腳的前側挪移。這時會依序由腳的小拇趾開始承受力量到第4拇趾、中間拇趾,最後再到大拇趾完全著地。若是以整片腳掌直接接觸地面的話,會容易感到疲勞,腳掌也容易感覺疼痛。所以要像前述那樣踩到地面,才能盡量減少身體所受到的衝擊。
同時,要盡量以11字型來走路!我們常說的8字型走路姿勢,會對腳踝和脊椎過於勉強。以膝蓋後側感到伸展的方式走路的話,能刺激腿後側肌肉。對大腿內側施力走路,也有助於維持正確的姿勢。
6. 呼吸時利用腹式呼吸法
走路時會比胸式呼吸時多消耗兩倍以上的卡路里。但實際上走路速度若是變快,會比較難集中於腹式呼吸。若是感覺太困難,可按平時呼吸的方法自然維持就好。就算不是運動時,在平時常做腹式呼吸的話,也能看得到減肥的效果。
健走對身體的益處有6大項:
健走,是指每小時速度7公里左右的快步,健走路對身體的益處包括以下6點:
1. 可減少膽固醇和中性脂肪
健走時會把呼吸到的氧氣和身體裡的體脂肪當成能源來使用,不僅可減肥,更有降低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效果。
2. 降低血糖指數
用到身體所有肌肉和關節的全身運動,能使肌肉葡萄糖代謝活躍,也有降低血糖指數的效果。
3. 強健骨骼
運動能讓骨頭充分吸收從食物中所攝取到的鈣質,而在沒有活動的時候,還能補滿所流失的骨質。對於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女性來說尤佳。
4. 對於心血管疾病有益
患有高血壓的人運動時,能使末梢神經的血液循環變好,並且供給充分的氧氣;低血壓的人適當做運動能輸送較多血液,有鍛鍊心臟變健壯的效果;健走會增加呼吸的頻率,深呼吸可使心臟跳得更快,在這樣的過程中,血液中的紅血球或血紅素數量會增加,對於改善貧血相當有幫助。
5. 活化腦部機能
人體的下半身聚集著許多能夠刺激腦部、防止腦細胞老化的緊張肌。健走可以刺激這些緊張肌,連帶活化腦細胞。
6. 可治療憂鬱症
只要健走5 分鐘,腦部就會分泌出腦內啡,使情緒好轉。健走運動具有治療憂鬱症的效果,也有助於消解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壓力。至於跑步,我們建議的是每小時速度約8、9公里左右的慢跑而言,這樣的速度,符合有氧的標準,過快的速度,只是增加自由基或快速磨耗膝蓋關節而已,除非是職業級的運動選手,否則不在鼓勵之列。
慢跑的好處遠大於危害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期刊》研究,追蹤近9萬名跑步族群及健走族群發現,跑步族群中,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或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人,比健走及其他運動來得少。研究分別追蹤7萬4,542名跑者7.1年,以及1萬4,625名健走者5.7年,結果顯示,從事不同強度、距離的跑步運動族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風險,比健走或從事其他運動者來得少;其中退化性關節炎風險少1成5到1成8,髖關節置換風險少了3成5至5成。
研究結論指出,跑步比從事其他運動更能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主因跑步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擔,並增加軟骨密度、彈性,對健康的促進遠大於危害。
對於美國的這項研究,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主任李炫昇醫師表示,已有不少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對關節的幫助遠大於損害,常活動關節可加速軟骨的新陳代謝。軟骨就像海綿一樣,存在骨頭與骨頭間,常受刺激可使彈性更好。
李炫昇說,適度的跑步對關節有益處,但跑馬拉松、鐵人3項等過量運動,因為強度過大或時間過久,可能造成關節磨損。如果不是長期的訓練或比賽的要求,每次跑步最好在5,000公尺內,運動時間應在30分鐘內,且一週不要超過5次,並配合適當的休息。關節已受傷的患者,最好不要以跑步當運動。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林鍵也建議,跑步前應做5到10分鐘的暖身運動,可使用護具來保護關節,並選擇平地進行。運動結束後,應做10到15分鐘的緩和運動,避免運動傷害。
6. 呼吸時利用腹式呼吸法
走路時會比胸式呼吸時多消耗兩倍以上的卡路里。但實際上走路速度若是變快,會比較難集中於腹式呼吸。若是感覺太困難,可按平時呼吸的方法自然維持就好。就算不是運動時,在平時常做腹式呼吸的話,也能看得到減肥的效果。
健走對身體的益處有6大項:
健走,是指每小時速度7公里左右的快步,健走路對身體的益處包括以下6點:
1. 可減少膽固醇和中性脂肪
健走時會把呼吸到的氧氣和身體裡的體脂肪當成能源來使用,不僅可減肥,更有降低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效果。
2. 降低血糖指數
用到身體所有肌肉和關節的全身運動,能使肌肉葡萄糖代謝活躍,也有降低血糖指數的效果。
3. 強健骨骼
運動能讓骨頭充分吸收從食物中所攝取到的鈣質,而在沒有活動的時候,還能補滿所流失的骨質。對於容易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女性來說尤佳。
4. 對於心血管疾病有益
患有高血壓的人運動時,能使末梢神經的血液循環變好,並且供給充分的氧氣;低血壓的人適當做運動能輸送較多血液,有鍛鍊心臟變健壯的效果;健走會增加呼吸的頻率,深呼吸可使心臟跳得更快,在這樣的過程中,血液中的紅血球或血紅素數量會增加,對於改善貧血相當有幫助。
5. 活化腦部機能
人體的下半身聚集著許多能夠刺激腦部、防止腦細胞老化的緊張肌。健走可以刺激這些緊張肌,連帶活化腦細胞。
6. 可治療憂鬱症
只要健走5 分鐘,腦部就會分泌出腦內啡,使情緒好轉。健走運動具有治療憂鬱症的效果,也有助於消解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壓力。至於跑步,我們建議的是每小時速度約8、9公里左右的慢跑而言,這樣的速度,符合有氧的標準,過快的速度,只是增加自由基或快速磨耗膝蓋關節而已,除非是職業級的運動選手,否則不在鼓勵之列。
慢跑的好處遠大於危害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期刊》研究,追蹤近9萬名跑步族群及健走族群發現,跑步族群中,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或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人,比健走及其他運動來得少。研究分別追蹤7萬4,542名跑者7.1年,以及1萬4,625名健走者5.7年,結果顯示,從事不同強度、距離的跑步運動族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風險,比健走或從事其他運動者來得少;其中退化性關節炎風險少1成5到1成8,髖關節置換風險少了3成5至5成。
研究結論指出,跑步比從事其他運動更能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主因跑步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擔,並增加軟骨密度、彈性,對健康的促進遠大於危害。
對於美國的這項研究,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主任李炫昇醫師表示,已有不少研究顯示,適度運動對關節的幫助遠大於損害,常活動關節可加速軟骨的新陳代謝。軟骨就像海綿一樣,存在骨頭與骨頭間,常受刺激可使彈性更好。
李炫昇說,適度的跑步對關節有益處,但跑馬拉松、鐵人3項等過量運動,因為強度過大或時間過久,可能造成關節磨損。如果不是長期的訓練或比賽的要求,每次跑步最好在5,000公尺內,運動時間應在30分鐘內,且一週不要超過5次,並配合適當的休息。關節已受傷的患者,最好不要以跑步當運動。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林鍵也建議,跑步前應做5到10分鐘的暖身運動,可使用護具來保護關節,並選擇平地進行。運動結束後,應做10到15分鐘的緩和運動,避免運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