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一定要用手先寫一遍,才等於將靈感思維「描摩」一遍。有效率、有溫度、有感情,如此才能快速將別人的智慧,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一直勤做筆記不輟的中山女高歷史老師邱永春,自己認真做筆記,也鼓勵學生做筆記。他認為,做歷史筆記,最重要是整理出每個時代的特色,特色找出來,將脈絡理出來,就可以了解複雜的歷史事件。
例如,西方中古時代的特色是莊園、封建、基督教。找出這3大特色,就可以延伸出這3大特色的發展、影響、重要人物、思維觀點。
再如周朝的特色是封建,周武王分封親戚和功臣,戰國時代封建崩潰,各國紛紛提出變法強國,秦朝統一中國實施中央集團。這些特色找出來,相關人物、事件、思想等脈絡一一梳理出來,就可建立清楚的史觀。
通常邱永春在開學的時候,會要求學生先看一遍課本,了解上課要講的內容,每學期也規定學生讀幾本課外書。另外,他會整理內容詳細的講義給學生參考,上課的方式則是講重點、談智慧、理觀念。
整理中外歷史
重大事件的對照表
另外,對歷史的發展要有時序的概念,同學可以編年的方式,把重大事件整理出來。例如,中外歷史也可以按照年代先後,做出國際事件簡單對照表,有助於了解中西方歷史的綜觀全局。
高職畢業的邱永春,畢業後曾經當過郵差,讀到卡謬的著作《瘟疫》,書中主角李爾醫生,將瘟疫由開始到終結之間的人生百態一一記下。
這本書觸發了他寫筆記和不斷思考的靈感,他深刻體會到,一切事情都要想清楚、記明白,此後他隨身帶一本筆記本,把想到或讀到的東西記下來,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決定考大學,經過努力後考上台大中文系,又修習台大教育課程,從此步上教書生涯。
念大學時,邱永春積極求知,透過做筆記來強化知識的汲取。除了白天在學校上課,求知欲強的他,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又到著名儒學大師、大家尊稱為毓老的愛新覺羅‧毓開設的書院聽課,大師授課字字珠璣,邱永春勤做筆記,一天2小時的課,大約可記7千多字的筆記,他聽課的時間長達8年多,筆記的總字數高達1千萬字,相當驚人。
聽毓老上課記筆記,訓練出他寫筆記的功力和速度,多年來所寫的筆記,大大小小堆在一起,可堆到腰部這麼高。一面聽毓老講課,一面記筆記,讓他更深刻感受到筆記的用處,所以現在他也希望學生上課時能勤做筆記。邱永春從自身經驗,認為記筆記有3大好處:
記筆記好處1
人的潛意識有無限可能,最好的創意,往往來自片刻的靈感,靈光一現,一定要立刻寫下來,否則就消失無蹤。
記筆記好處2
無論是讀書、聽演講、看戲,都可從別人的智慧中啟發自己。
記筆記好處3
記住有趣的人、事、時、地、物,讓它成為美麗的回憶,並滋養自己的人生。
不要小看筆記
筆記可能寫成大學問
他說,《論語》裡面充滿著人師智慧,是孔子的弟子針對老師的講述做的筆記;清朝乾隆年間,趙翼辭官致仕,讀書寫書自娛,並用筆記形式把資料記錄,累積成《二十二史劄記》。
這兩個例子顯示出,不要小看筆記,筆記可能寫成大學問。至於記筆記的方式,他認為,這是很「個性化」的東西,不一定要和別人一樣,但他建議,應盡量做到:
● 圖文並用,增加立體感與說服力。
● 寫字加畫圖,可加快記筆記的速度。
● 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可以當場記,也可以事後寫;可以寫在課本或講義上,也可以寫在筆記本上。
● 挑自己喜歡的筆記本,筆記厚、薄、大、小,形式不拘,看場合和需求使用。
邱永春認為,筆記,一定要用手寫一遍,等於將靈感思維「描摩」一遍,有效率、有溫度、有感情,如此才能快速將別人的智慧,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邱永春5個讀歷史黃金定律
● 先瀏覽一遍,對整體有大概了解。
● 找出重要概念,如時代特色。
● 注意作者的立場,不同立場的人,對同一事件的觀點和論述就會不同。
● 找出事件的因果關係,理出脈絡。
● 讀歷史不是幫古人化妝,而是增進自己的智慧。
好筆記的6要點
邱永春拿出自己做筆記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他認為,一個好的筆記,要做到:
要點1
內容精簡或詳細,要看對象,一般的上課筆記和普通演講,寫重點就可以了。但是大師級的講話,每一句都是智慧結晶,一定要詳細記下來,他記毓老上課的筆記,就是詳詳細細,沒有遺漏,也磨練出他寫筆記的速度。
要點2
筆記要分層次,大重點、小重點要層次井然。
要點3
段落和段落間要留空白,方便複習時寫眉批,或補充新資料。
要點4
手拿兩支不同顏色的筆,快速用顏色區隔重點。
要點5
方法上,可採用心智圖記憶,較容易看出邏輯關係;也可採時序直線圖,清楚分配重點在記憶中的位置。
要點6
一定要註明日期、地點、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