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階人員的最佳在職訓練場合就是內部會議,如果機構領導人能夠善用個案教學的觀念與技巧,與會人員都可持續提升管理上的知能。
在職人員利用公餘時間到學校進修,當然是充實知能的重要途徑,然而,若能在工作中不斷吸收學習,則知能成長的效果可能更佳。
有些人能夠在工作中檢討反省、從觀察中自我學習,但大部分人還是需要有「教」,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教」。相對而言,基層人員比較容易教,其主管可以利用示範、指導、要求等方式來提升屬下同仁的知能,而且也可以靈活運用各種獎懲工具來促進學習效果。
然而,對中高階人員,就不宜像對基層人員一樣地耳提面命,也無法為他們設計學習的進度,即使舉辦讀書會或專題演講,其實質效果也十分有限。
事實上,中高階人員的最佳在職訓練場合就是內部會議。如果這些高階人員的長官——例如機構領導人,能夠善用個案教學的觀念與技巧,每一位與會人員,包括會議主持人在內,都可經由此一過程而持續提升管理上的知能。
要使內部會議發揮個案教學的效果,就要做到以下幾件事。可惜實務上,這些基本動作往往都未能落實。
第一是會前資料必須充分準備、及早提供,而且所有與會人員都應事先閱讀、深入了解。
其次,會議主持人要針對與會人員所發表的各種意見,提出深刻且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提問的目的不僅在澄清觀點與背景資料,而且也是試圖提升與會人員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使其考慮的層面更周詳。這些提問包括了:找出資料對決策的含意、驗證因果關係、挑戰方案的前提假設與可行性,或要求對未來執行的細節做進一步的思考等。
第三,要求與會人員仔細聆聽彼此的意見,除了要確實聽懂之外,偶爾還必須進行觀點的整合以及適度的評論。
第四,對言不及義或內容鬆散的發言,主持人應予以導正。
如果與會人員都能維持對事不對人的基本原則,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別人意見、分享自己的看法,則不僅會議效果可以大幅提升,所有與會人員,都將在分析與決策能力上有所增進。
當然,先決條件是主持人必須放棄對結論的成見以及權威的作風,改以循循善誘的方式來鼓勵大家參與。而且他本身觀念上的中立與開放、聆聽他人意見的耐心與習慣、思考問題時的邏輯嚴謹程度與廣度,以及整合眾人意見的能力等,也是不可或缺的。
高階同仁能否在工作中成長,與上級主管的這些態度及能力高度相關。領導人在這些方面若明顯不足,則其影響所及,不僅局限高階同仁的知能成長,也勢必不利於組織長期整體績效。(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