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是明朝御醫第十四代傳人的顧娟,近十年有上千名台灣病患,飄洋過海慕名求診;儘管療效毀譽參半,但跨海求診者仍絡繹不絕。
高齡七十六 五歲背家傳藥經
今年已經高齡七十六歲的女中醫師顧娟,正是許多海內外華人癌症病患求診的對象。每天一早顧娟在兒子曹國平的陪伴下,到酒店裡替病患把脈問診,傍晚就送來煎好的水藥;外觀看起來類似圓桶狀鮮乳瓶裡的藥汁,入口頗為苦澀,一天需喝上兩三瓶。「病人會找上顧娟,多半有點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但總得試試吧!」一位患有胃癌的王先生百般無奈的說。
號稱是明朝御醫第十四代傳人的顧娟,在上海中醫界一直是爭議性的人物。本籍江蘇通州的顧娟出身世醫家庭,祖上顧邦賢在明朝萬曆年間便因醫術高超而聞名鄉閭,後經地方官引薦為御醫。
據《通州地方誌》記載,顧邦賢懸壺濟世、扶貧濟危,送醫送藥不收分文,治癒了老百姓的疾病,「百姓鄉親皆往福壽堂拜謝邦賢」。顧邦賢還研擬了醫治疑難雜症的多種秘方,而其創設的福壽堂國藥號於一五八二年建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不過藥房老宅在文化大革命中已遭摧毀。
「我五歲就開始背家傳的藥經了。」顧娟雖然已經高齡七十有餘,但說起話來仍然精氣十足。顧娟回憶從小和哥哥每晚都要圍坐桌前,等待父親的考試,若沒能將一段現學的藥經朗朗上口,就會被處罰;兄妹四人中,屬她的悟性最高,也最得父親的歡心。
「『顧氏藥經』就像民間流傳的中醫『湯頭歌』一般,採口訣方式編排,內含藥方搭配之道。」不過顧家流傳的藥經,就像金庸小說裡的武林祕笈般,空有口訣是練不成絕世武功的,還需有精義補充,才能修成正果。因此,顧娟年紀稍長時,就將藥經內的陰陽生剋搭配之道,瞭解得至為深入。
名氣飄過海 上千台灣病患求診
顧娟說小時候常在福壽堂前跳繩子,口裡唸唸有詞地背著:「弟弟賣草藥,百元皆歸母」、「蘇子歸湖後,官貴伴三蘇」家族長輩聽她唸的起勁,順道考上一段,「前兩句何解?」顧娟立即答道,「弟弟」為生地、熟地,「賣」就是麥冬,「草」是生甘草,「藥」就是芍藥;而「百元皆歸母」裡的「百」就是百合,「元」是元蔘,「皆」就是桔梗,「歸」就是當歸,「母」就是貝母,這味藥可以養陰潤肺,化痰止咳。說得長輩拍手稱
好。
不過幼年受寵的顧娟,成年後的命運卻是一波三折。丈夫在文革中被鬥死,家傳的古籍文物也都付之一炬。顧娟的家裡廊庭外迄今還設有丈夫曹一民的靈堂,顧娟每天按三餐呼喚著老伴該吃飯了,「我一直覺得他沒過世,依然鮮明地活在我心裡。」顧娟說著就雙手合什,向靈堂拜了兩拜。沒有正式醫學學位的顧娟,一直被共黨官員視為異類,直到一九九三年後才逐漸獲得官方的認可。
十年內看了上千位來自台灣的病患,顧娟的醫術到底如何?答案也是相當分歧。「當然有病人病況好轉的案例,顧娟的名氣才會飄洋過海,但若稱為『神醫』可能有些過誇。」一位曾經看過顧娟的台灣病患形容,顧娟將他的癌細胞有效控制,但無法消除;反倒是隨同看病的太太,長年的便秘、胃痛等毛病被完全治好了。
毀譽參半 求診者仍絡繹不絕
上海老一輩有正式執照的中醫師,提到顧娟多所貶抑,但顧娟的能耐卻一直傳奇性的被描述著。「應該有幾帖很有效用的家傳秘方。」元富證券駐上海代表翁基能的岳母罹患癌症,在顧娟開藥方治療後,精神已經大為好轉,他說:「實在很難形容顧娟這個人。」
一位台灣的周姓陸軍將領,患有末期的直腸癌,吃了顧娟一年半的藥之後,經西醫掃瞄診斷後發現腫瘤仍有些變大,於是信心大失,在斷藥之後三個月腫瘤突然加速擴張,不得不立即開刀,「手術很成功,醫生發現其他內臟都很乾淨,沒有擴散跡象。」退役周姓將領的兒子說:「也不知道是不是顧娟的藥發生了效用。
」
顧娟對於遠來的病人提供水藥並不收錢,但其後返台攜帶的膏藥仍所費不貲,「一個月的藥將近台幣四、五萬元台幣。」王小姐也因父親染上胃癌認識了顧娟,並擔任義工幫忙送藥收費,「很多病患在上海吃現煮的水藥後病情大為好轉,但問題是長年累月治療很耗時,所以許多病患中途就放棄了。」由於被醫治者的風評各異,顧娟的醫術也因之毀譽參半,而絡繹不絕前來求診的台灣病患,仍將顧娟當成最後希望,更憑添著顧娟在上海中醫界的神祕色彩。(本文轉載自363期今周刊)
/小檔案/
顧娟
出生:1927 年, 江蘇南通人
現職:上海顧氏福壽堂藥業董事長
經歷: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民族疑難病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入選「中國著名特色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