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讀書後,我知道書裡就可以找到答案。」所以不論是人生的疑惑,還是麵包的祕密,都透過感恩和好奇的兩顆心,像塊海綿般,透過閱讀大力汲取。
吳寶春
■台灣知名麵包師傅
■2008年,拿下法國世界盃麵包大賽團體冠軍、歐式麵包個人優勝獎
■2010年,再次拿下世界盃麵包大賽個人冠軍
20歲,就像吳寶春生命的第一條楚河漢界。在那之前,他無憂無慮生活在屏東大武山的山腳下,就算考試都拿零分也不覺得會有什麼負擔,因為「整個村子幾乎都是文盲」。在那裡,沒有人會過問你的學業,連媽媽問起考幾分,吳寶春還會很自作聰明地回說:「百壹!」(老師都在○分下面唰唰畫兩橫,轉過來看就成了110)。
上國中後,不會ㄅㄆㄇ、不會九九乘法的吳寶春,開始意識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但二年級分班後,被分到放牛班,又回到國小般的無憂國,老師放棄、同學間也沒有被比較被取笑的壓力,「到國中畢業時,連什麼是高中聯考都不知道。」
但國二時吳寶春的一場病,讓他看見媽媽沒錢帶他看醫生的悲涼,開始有了「必須成功」的念頭。到台北當學徒時一心以為,「只要當上麵包師傅就能成功」,但第一天上工時竟然發現,自己連磅秤都看不懂!這時吳寶春才第一次看清,「若不認識字,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一切為時已晚,吳寶春只能等待契機,暫時土法煉鋼先度過這段學徒生涯再說,碰上必須記麵包配方時,不會的字就用圖代替,例如豬肉就畫隻豬、胡蘿蔔就畫根紅蘿蔔。
「認識字之後,我的人生是可以不一樣的」
學徒3年,吳寶春19歲,他漸漸理解台灣麵包師傅的宿命:40歲以後沒體力,就沒工作了。正覺人生茫然時,收到兵單,連他自己也沒料到,這竟是跨越自己生命楚河漢界的轉折點——在軍中遇見一位中山大學的同袍,願意從注音符號開始教他。這等於是交給了吳寶春跨越命運門檻的第一把金鑰匙。
吳寶春回憶說:「在那些大專兵身上看到自信的笑容、清楚的人生目標。我慢慢發現,認識字之後,我的人生是可以不一樣的。」失而復得的學習,讓吳寶春每每拿起書,都充滿喜悅與感激。再加上他自小就好奇心重,愛實驗,以鴿子為例,就做過兩次「實驗」:一次是,發現一隻鴿子飛得很快,那兩隻綁一起會馬力加倍嗎?另一次是,爸爸愛喝酒,喝多了會醉,那鴿子喝酒呢?這些看似調皮的舉動,卻是吳寶春探索世界尋找答案最本能的方法。
「學會讀書後,我知道書裡就可以找到答案。」所以不論是人生的疑惑,還是麵包的祕密,吳寶春都透過感恩和好奇的兩顆心,像塊海綿般,透過閱讀大力汲取。但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他白天做麵包、晚上洗車,抓到空檔就拿書來看。在這個過程中,吳寶春遇見了開啟他視野與決心的一本書:世界名著《天地一沙鷗》。
花三年間全心接納麵包新製法,走出舒適圈摘下世界冠軍盃
受到《天地一沙鷗》強納森的鼓舞,吳寶春也期許自己永遠不要甘於「當一隻在沙灘搶食小魚和麵包屑的平凡海鷗」,要跟強納森一樣,為了理想,每天練習飛行。所以為了學習,吳寶春加入直銷,好可以上免費的成長課程,但因為都沒業績,一年後公司請他走人;為了向世界各國的麵包大師求教,他經常得存一整年的錢,才能夠籌足旅費和學費。這一切,就為了不甘於「當一隻平凡的海鷗」。
在拿到世界麵包冠軍之前,吳寶春幾度懷疑自己好不容易學到的麵包製法,為了讓自己打從心底相信新作法是正確的,他再度發揮實驗精神,下班後不斷把日本師傅和台灣師傅所教的作法拿來比較,花了三年時間,直到參加世界大賽時,才真正把台灣師傅土法煉鋼的那套完全拋棄。
拿下世界麵包冠軍後,「寶春師傅」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他始終還是那句話:「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他不但自己身體力行,進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EMBA,還用母親的名字,在家鄉設立教育基金會,「為的就是推廣閱讀」,希望讓下一代了解,閱讀是件多麼快樂的事。
「學會讀書後,我知道書裡就可以找到答案。」所以不論是人生的疑惑,還是麵包的祕密,都透過感恩和好奇的兩顆心,像塊海綿般,透過閱讀大力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