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生喜歡去大公司工作,而且進入大公司後,日本人對組織沒有抵抗感,比較順從公司意志,日本人比較信奉「滅私奉公」精神。中國人卻不一樣,中國學生想掙很多錢,都想當老闆,要爭第一。他認為中國的民族性格當中,也更有野心,更有闖勁,更願意往外看。
聊完公務之後,中午一起用餐,才慢慢了解到,這位叫藤井義彥、70 多歲的前輩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畢業於著名的日本私立大學——慶應大學(Keio University),期間作為交換生在史丹佛大學讀書一年。在史丹佛念完書後,在美國、歐洲、亞洲做背包客流浪了 7 個月,期間在中亞一個國家時,所借宿的家庭還希望把女兒嫁給他。目前他已經去過 65 個國家。
藤井義彥(Fujii Yoshihiko)跟中國也有頗深淵源,年輕的時候沿著絲綢之路一直走到吐魯番,去過中國多個城市。2007 年成為西北工業大學客座教授。藤井在中國出版過兩本書,《挑戰!哈佛AMP留學》和《獵頭——跳槽風雲錄》,前者講述他 1990 年(48 歲)前往哈佛商學院取得 AMP(高級商務管理)學位的經歷,後者描述他在日本著名化妝品公司佳麗寶(Kanebo)工作30年後對日本式企業管理哲學的思考。
藤井從中國回到日本後,擔任筑波大學客座教授,2010 年辭去該職,專心打理他 1998 年創立的顧問公司 GRI(Global Leadership Coaching),為企業高層進行培訓。
以上訊息是我在午餐中採訪他關於「日本人為什麼不創業」的問題後,發現他的開闊視野和思考問題的高度,才進一步了解到的。當初沒有想到,隨友人來拜訪的,竟是如此一位神奇人物。
關於日本人為什麼不創業的問題,藤井義彥作了兩方面的回答。
一是日本學生喜歡去大公司工作,而且進入大公司後,日本人對組織沒有抵抗感,比較順從公司意志,日本人比較信奉「滅私奉公」精神。中國人卻不一樣,中國學生想掙很多錢,都想當老闆,要爭第一。他認為中國的民族性格當中,也更有野心,更有闖勁,更願意往外看。
藤井做過一些隨機調查,發現 90% 的中國學生想創業,日本學生則完全相反,90% 的學生想進大企業。比如我這位友人,留學畢業後,在日本京瓷工作兩年,就回國創辦了一個語言學校,面向日語人群教授中文。我後來了解到,他創業的想法其實在留學生涯開始之前就已經想好。
二是日本缺乏小企業、創新企業成長的土壤。在日本,一個小企業或創業公司要成長起來非常困難。因為與歐美市場不一樣,在日本發布一個創新產品,日本人會關心創業者的背景、公司的背景,看重公司的信譽度。要知道,一個創業公司從無到有,一開始幾乎是沒有任何名氣和信譽度的,但日本社會卻很在意這些。
由於缺乏寬容的環境,日本人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藤井說可能1000 個創業者裡只有1 個成功。而且日本民族精神裡講究「和」,不願意出頭拔尖,更擔心出格之後被孤立——日本社會往往把創業行為看作一種出格行為。
藤井還補充到,日本企業的「年功序列」也是日本人較少獨立創業的原因。所謂「年功序列」,即國內所說的「排資論輩」,一些管理職位,沒有在公司熬上多年的年輕人是夠不著的;另一方面,年齡較長的人,即使沒有很大的功勞,公司也不會輕易解僱,工資會隨著工齡的成長而增加。在渡邊淳一的《失樂園》小說中,男主人公和他的朋友就經歷過多次「職級降低薪水不變」的情況,降級雖然會使人受挫,但日本人較少就此離開公司或創業。
不過藤井義彥也強調日本社會也在發生改變。就宏觀方面來說,日本1995 年經濟泡沫之後,人們就開始認為要有創業精神,日本政府在政策方面也予以扶持。比較巧合的是,藤井義彥辭職發生在1995 年——工作30 年之後;自己所創辦的公司,則是在經濟泡沫三年之後。從這一點來看,他本人也是身體力行。
另一個變化就是「年功序列」制度的動搖。藤井說「年功序列」制度已經在40 歲年齡段發生變化,現在大公司裡40 歲的日本人,有職位高的,也有職位低的,「在以前不是這樣的」。日本年輕人對於「年功序列」開始存在不滿,為什麼工齡長就拿更多的工資,慢慢開始湧現更多創業。
不過即使有政府的支持,社會環境也在變得更寬容,日本年輕人走上創業道路的仍然不多,從日本創新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潮流中集體失聲就可見一斑。這可能要歸究於經濟環境。自1990 年代經濟泡沫以來,日本經濟一直在執行通貨緊縮政策,日本人實際上收入基本沒有增加。時代變化非常快,生活壓力也大,一些年輕的日本人就希望更穩定一些,這時候去大公司是比較好的選擇。這個時代與藤井年輕的時候是相反的,他說那個時候經濟整體向上,人們希望變化,希望求得更好的發展,「現在是經濟下滑,大家求穩定」。藤井提到日本學生為了更穩定的生活,現在出國留學的學生也在逐年減少。
藤井義彥本人一直在倡導日本年輕人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不應該是「滅私奉公」,而應「活私奉公」。他認為企業有自己的價值觀,個體也有自己的價值觀,一個人在公司工作必須要有個人理想,要有自己的主體性。不過他不認為日本人應該顛覆傳統的「和」的團體意識,而是在現有民族意識上加上「主體性」意識。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和使命,藤井會在多個場合演講他的「活私奉公」倡議。不過他認為改變的關鍵還是在於日本人自己,「日本人總喜歡找藉口,說『失敗不可原諒』、『社會環境不寬容』,不敢創業」,藤井說,「但年輕人要有創業的勇氣,不要怕失敗。日本人有更多自己的主體性,日本社會就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