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易子而教」,小孩必得別人來管,某些時候,真是一點兒也不錯。
有一年暑假,好友工作忙碌,一對姊妹花經常住在我家。原本,小姊姊非常挑食,很多東西都不吃,但在我家,餐桌上端出什麼,她就吃什麼,一句廢話也不敢吭。
猶記得餐後,我端出了一缽葡萄,每個小孩分10顆。我說:「吃完了才能下桌去玩。」小姊姊看著葡萄發了半天怔,我故意裝做沒看見,於是她只好一邊作嘔一邊把葡萄吃下去。
隔天,我告訴她媽。她媽拍手笑道:「哇!妳好厲害!這是她這輩子第一次吃水果耶!她從來不吃任何水果的!」
哈哈!這可不是我厲害!只不過,我不是她娘罷了!
我常笑說,父母不在身邊,小孩往往「識相」得很──沒有親爹、親娘可以耍賴,她只有「力求生存」。
得要裡子、要面子的,唯恐在外面給人看輕、不喜歡,就算有千百個不願意,也只好乖乖往肚子裡嚥下去。我有個朋友說得很傳神:「小孩在外面,都是『做口碑』的啦!」
為什麼在學校都表現很好,回家就耍賴?
上父母成長課的時候,心理學老師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自我,一個是「嬰兒自我」,一個是「成熟自我」。「成熟自我」包含成人性格中社會化的一面,它是受教育而來的,像是:
「禮貌、忍耐、克制、思考⋯⋯」等,而「嬰兒自我」則是天生未經修飾的部分,像是「情緒、生理需求⋯⋯」等等。
在壓力比較大、面對外來人群的時候,人們往往展現的是「成熟自我」。而回到家中、在熟悉的環境下相處時,自然而然「嬰兒自我」就展現出來了。
所以,為什麼一個在教室裡會把外套掛好、書包放好,跟老師道早安、跟同學和睦相處、天使般的小孩,回到家卻是隨手亂丟衣物、襪子,對爸媽相應不理、跟兄弟姊妹大小聲,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個人般的變成小惡魔?道理就在這兒。
所以,父母常覺得奇怪:「為什麼在學校都表現得很好,回到家就變了個樣兒?」難道老師真的有神奇的魔法?其實,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表現良好,而在家裡跟在外面差了十萬八千里,那麼,在挫折之餘,你也不要太難過,至少你可以慶幸,你平常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孩子在你的諄諄教誨之下,已經懂得分辨出,他「可以撒野」跟「不能撒野」的地方。也就是說,他在外懂得展現「成熟自我」,保持自我要求與規律,回到家來,在壓力驟減的環境下,勢必需要休息一下,展現出「嬰兒自我,表現的是對這
個環境的信賴與放鬆,那麼家長也就不會那麼難以釋懷了!
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孩子在家很乖,在學校卻讓老師頭疼斃了,那你就得好好反省,你的教育是否出了問題?孩子在外面覺得放鬆、天不怕地不怕,回家雖然服從你的管教,卻對你的管教「陽奉陰違」,長久下來,行為上一定會產生後遺症。
此外,我們也可以多利用孩子在校表現出「成熟自我」時,與老師共商訂出孩子的戒律,甚至改變他的一些壞習慣。
家長自重自愛
孩子長出成熟自我
比方說,孩子很在意「外在形象」,而老師也很專業,跟孩子相處有界線,那麼某些時刻「告訴老師」就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我曾經遇到一個家長,他對孩子做功課老是拖拖拉拉這件事,十分煩惱又找不到解決之道。後來,跟老師討論後,老師只花了1分鐘,便輕易解決了這個問題:老師告訴孩子,以後每天請家長把做回家功課花了多久時間,寫在聯絡簿上,1小時之內完成,便有獎賞。之後,這個孩子做功課便飛快完成,解決了家長的心腹大患。
我自己也曾利用此法解決了兒子漏做功課的問題:孩子不怕家法,那麼漏寫作業時,便改請老師處罰。從此以後,糊裡糊塗的小子立刻變得細心多啦!
不過,最後要提醒所有家長,要孩子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首先要從家長自己做起。
一個自重自愛、尊重專業的家長,才能讓孩子長出足夠的「成熟自我」。如果家長自己都目無法紀,在小孩面前屢屢說出瞧不起老師,或與老師教導相牴觸的言論,那麼,就算老師再有辦法,你的小孩也不會聽老師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