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數學想想國總主筆史英表示,其實每個人在剛開始學習時都充滿興趣,但是後來孩子為什麼討厭數學?結果,發現孩子通常並不是討厭數學這門學問,而是討厭學數學的過程,因此,專家建議,搶救孩子的數學一定要講究教學方法,挑起孩子的學習動機,是讓孩子學好數學的關鍵。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挑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呢?
絕招一
讓孩子當老師
孩子碰到不會的問題,家長通常都是以老師的身分去「教」孩子。但是,史英建議,為了要讓孩子肯自主性地去學習,孩子碰到困難時,父母應轉換角色變成學生,讓孩子當老師。
即使是他看不懂的問題,也要他以老師身分講解,只要他願意講解,進入問題的情境,通常就可以解決。此外,你還可以不停地問為什麼,甚至很簡單的問題都要孩子教你,如此他的自信心將會建立,將以高昂的態度去面對困難,這對克服問題將有幫助。
當然,做父母的你,不能是去考問孩子「答案」是多少?因為計算才是答案,數學是一種推理過程。
絕招二
建立成功經驗
數學老師發現,孩子只要出錯就會退縮,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出錯,則會選擇逃避,從此遠離數學。偏偏數學概念是累積的,環環相扣的,如果分數的加減乘除沒學好,解代數問題就會碰到困難,甚至連學物理、化學都會受影響。因此,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變得非常重要。
絕招三
解題先猜猜看
解題先猜猜看
兒童的頭腦非常可貴,他就像一張白紙,會有自己的「直覺」。史英建議,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妨要孩子猜,孩子如果不敢猜,父母乾脆自己猜,讓孩子感受到解題的樂趣。
像在數學想想的授課過程中,小朋友是共同討論與爭相提出自己意見,這個互動的過程和動動腦的思考在學校裡也看不到,等於扼殺了小朋友學習的誘因。
史英解釋,大人做實驗都會先有假設,然後去驗證假設的正確性,找假設本來就有猜的成分。小朋友解數學如果不知道要用哪一種方法,先猜猜看,就如同是大人在設定假設,等到熟練後,自然就不會再用猜的。
絕招四
慢慢進階是好事
有些父母在小朋友念幼稚園時,為了培養他們數學的感覺,要求小朋友背九九乘法表,可是對於這年齡的孩子,他們用的是記憶力,而不是理解力,背的出來,小朋友受到父母的鼓舞,卻讓他專注在記憶,而喪失了「直覺」。他認為,學校安排九九乘法是小學的課程,絕對有道理,而且用背的,小朋友也忘得快。
在幼稚園時期是培養數量感,了解多與少的觀念,數字本身並不重要。史英舉點數為例,1、2、3、4、5,數到5,但5到底是「第5個」還是「共5個」,要讓小朋友辨別清楚,因此初期的慢是件好事,根基要打得穩,父母不要心急,更不要功利心太重。
絕招五
遊戲中學數學
正規的教育都是老師在講台上講,孩子在座位上猛抄筆記,是一種指令式的教學。史英說,遊戲好不好玩對小朋友才是關鍵,老師扮演一個引導的角色,給他有故事、有情境的教學,孩子和孩子之間會爭相舉手、討論,才是一種有熱情的學習。
絕招六
教的人很重要
特別是升上了小四開始,如果只一味跟孩子講公式,孩子仍不懂,就可能挫折,影響學習。不少孩子並非不會數學,是沒弄懂數學遊戲規則,因此,老師的數學知識和教法,以及是否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都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關鍵。小學數學沒學好,到了國中就很容易放棄,惡性循環下,小孩子就討厭數學。
學習的理由也不要和孩子講得太遙遠,告誡他如果學不好加減乘除,以後買東西會被別人騙,這種恫嚇話語,只會收到反效果。
數學教育的成果,是從小累積出來的。如果孩子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會逃避數學,數學教育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