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壅塞的清晨,一所國小的校門口,滿是送孩子上課的父母。他們背著孩子該背的沉重書包,小心地牽孩子過馬路,一直到校門口後,才心疼地把書包交給孩子。
沉重的書包裡,塞滿各種書商為賺錢而衍生出來的教材;同樣的國語,現在的孩子除了課本、還有習作、生字甲本、生字乙本、生字預習本、考試本、造句本;如果將經書、作文、成語等相關功課,都當成國語課範圍,那一堂國語課要買的教材,比父母讀書時要多上四、五倍。
這些教材都要錢,望子成龍的父母,還會幫孩子買參考書,算起來,光一堂國語課的教材費用,少說得花上一、二千元。
於是,不忍心的父母,就幫孩子背書包。這樣的場景,一直到孩子上國中,才算告一段落。
但國中之後呢?念私立?還是念公立?巷子裡一位鄰居的媽媽會告訴你,她孩子在公立國中,功課很好,但同儕會警告她孩子:「下次不要考那麼好……。」言語中排擠、威脅意味濃厚。
更何況,這些孩子下課後,還得趕著上補習班,並隨著基測接近,最後,還是每天都得忙著補習。
想想,就上私立中學吧。但從國一開始,每天都有考試,課後輔導一直到晚上九點,人生才開始的孩子,就得學著面對未來前途的壓力。
不輕鬆的孩子背後,都有個辛苦的家庭。父母親辛苦上班賺得的薪水,大部分都投入孩子的教養費上,總想著,要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
錯誤的教育政策,讓多數人只得在這樣的輪迴中循環!於是父母們,只能在看著孩子稚嫩的臉龐時,找到辛苦的代價,繼續為孩子的學費與未來,努力打拚。
本期的封面故事(每月五千元 搞定教育基金),就是希望透過務實的理財規畫,讓讀者了解應如何做好子女教育基金的準備。
其實,辛苦真的可以少一點,只要懂得未雨綢繆,從現在開始,每月存下五千元,並做適當的規畫,孩子未來的教育基金,或許就不再是父母肩膀上,無法負荷的甜蜜負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