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驪歌高唱的月分。看到「失業率五%將成為常態」的新聞,「畢業就是失業」不再是句玩笑話了。今年裡,家中兩個兒子一個要就業、一個要深造的開發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胡定吾,對於兒子們前途選擇的建議是:要就業的,選擇老闆是三十五歲到四十歲之間的小公司,要深造的,最好能選修一門工程學科以便提升自身的研究發展能力,才符合未來台灣以研發為主導的就業市場需求,並且將英語練到精通,最好能再學會日文,更有利於未來的職場視野開拓。
跟著年輕的老闆學習才會紮真馬步
胡定吾說,他的態度是以這兩兄弟的興趣為依歸,只給建議,不強迫接受,但有趣的是,兩兄弟都以老爸的工作為參考背景,都想當金融或科技的專業經理人;而這兩個兒子的求學經驗完全不同,所以胡定吾給他們的建議也因此差異極大。
先說在美國主修電腦與行銷、準備投入職場的老大胡亦侃。美國波士頓 Bentley Collage 畢業的胡亦侃在初三時,自己決定要到美國念書,由於先進語文學校降級一年,所以才會與在國內升學的老二同年畢業。由於太早就出國留學,同學全是洋人,對台灣的了解並不太深入,胡定吾說:「我建議他先回台灣工作,兩年之後再談深造問題,而他也接受,現在正在找軟體行銷、應用方面的工作。」
也是自己找工作的胡定吾認為,「找工作」是一個很好的人生體驗,唯有經歷跌跌撞撞找到的工作,才會珍惜,才會有敬業態度,所以人面很廣的胡定吾要胡亦侃自己上網看工作機會、自己丟履歷,不過做老爸的還是怕小孩沒有經驗,因此會幫兒子把關哪些公司經營得還不錯,但他要求兒子要做最後決定時,一定要挑老闆是三十五至四十歲之間的小公司。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應該要向三十五到四十歲之間的人學習,而不是向我這種五十多歲的人學習。我從科技界中看到所謂的『五年級生』中優秀的人才很多,而且這一代成長環境與我這一輩的成長環境不一樣;這群人事業小沒關係,何況我個人反對他到已經非常有制度的事業機構就職,這也許與我在創投業混太久有關吧!活力十足的企業多半展露在開天闢地的企業中,而且『理想很高、從無到有』的學習機會相當難得。」
基礎工程科學有利研發能力
至於二兒子胡亦嘉,原本也想就業,或是考國內的研究所,赴美留學的胡定吾覺得沒有在國外念過書,國際視野會不足,所以即將從交通大學應數系畢業的胡亦嘉聽從老爸的建議,決定明年初出國、申請美國西岸的學校留學,不過他要念的是「財務工程」、未來想進金融業,這一點讓老爸有點意見,認為數學很不錯的胡亦嘉應該再念一點流體力學等工程學科。
胡定吾說,這是基本知識,尤其是台灣的發展離不開電子產業,在他來看,未來產業主軸不是資訊就是生物科技,必須從中選擇一個了解,而且這兩個產業的深度非常深,金融業反而較淺、沒辦法與這兩個產業相提並論。不過,既然金融是亦嘉的興趣,他也不干涉,但是「若要唸金融,就應留在美國工作五年,以我在美國工作五年的經驗,對我的成長有滿大的幫助,而且在美國金融市場工作,眼界也會比較開闊。」
面對大陸熱,胡定吾是否也建議兩個兒子到大陸就業或深造?胡定吾說,他不確定大陸研究所品質究竟如何,但美國研究所的品質有一定的保證,到什麼學府得到什麼教育,可以絕對掌控;至於要孩子到大陸就業就更沒想過了,因為大陸市場還沒有成型,就算「台灣的未來在大陸」是正確的,但是最先進的技術與知識還是在美國,所以想出國留學的年輕人還是應該先到美國多學習,等到三、四年之後再評估是否要到大陸發展。
大陸就業、就學市場還待觀察三、四年
胡定吾研判,未來台灣就業市場是以研究發展取向,因為世界最大的工廠一定是在大陸,所有製造業一定出走至中國,但研發一定都留在台灣。觀察未來的十年,台灣的研發會與美、日等研發重鎮更緊密地結合,所以台灣專注在研發面的就業機會會很好,有利於受過較好教育者;無法接受較好教育者,在台灣的就業機會也會因此較差;服務業雖會取代勞力型的就業市場,但服務業成長有限,尤其台灣服務業裡最大一塊市場的金融業是面臨緊縮而非擴張,縱使連鎖型服務業可以釋出不少的就業機會,但以台灣幅員不夠、連鎖業發展有限之下,服務業提供的就業機會總數仍嫌不足。
對有人質疑,未來台灣人力資源全投入電子與生物科技的規畫並不妥,胡定吾倒認為,以台灣產業發展的經驗,就是以人力集中的方式讓某一產業成型,例如半導體就是很多人投入而造就今天的成績,要所有人才都投入、絕對性的質量要出現才行,台灣的半導體業是一九七八、七九年才開始,醞釀了二十多年才有今年的成果,而生物科技現在才剛剛起步而已。
兩個兒子的就業與學業問題解決後,胡定吾接下來得面對的是小女兒胡亦蓮的多元入學方案。胡定吾承認,什麼是多元入學方案、到底要不要聯考?他還沒開始研究,現在一點概念也沒有,至於對女兒的求學就業規畫,一樣由她自己決定。
三個小孩有沒有要求要朝他們所喜歡的才藝發展?胡定吾說,朝特殊才藝發展的要件必須是「真的才華洋溢」,三個小孩雖然喜歡音樂,但他不認為這三個寶貝的音樂天賦很夠,純粹當成興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