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五日下午一點三十分,《今周刊》在台灣大學第二學生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全球經濟趨勢大研判」研討會,由本刊社長謝金河主持,首度邀集本刊三位專欄作者同台分析,這三位是前行政院長、現任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有台灣先生之稱的月涵投顧總經理谷月涵,及長期在第一線拜訪上市、上櫃公司的投資專家呂宗耀。
本刊特別把這次精采的趨勢研判整理出來,內容分成三大篇:一、九一一鉅變後全球經濟何去何從,二、建立大台灣市場,三、四大新線索下的八家好公司。讓所有《今周刊》的讀者,對全球、包括台灣的未來有一番全新的視野,並從中間獲得啟發,或許面對困境、不景氣就不會手足無措了。
謝金河(主持人):這是九一一以後,公開舉辦的大型演講會,今天的來賓有一個特色,都是在《今周刊》執筆寫專欄多年的時間,在面對全球最複雜的關鍵時刻,請三位嘉賓就全球的經濟發展走向做深入研討。
美國九一一是關鍵轉捩點,美國過去一百年來,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過去美國只會到國外去打別人,很少國家敢在美國太歲頭上動土,但賓拉登這十九個人就把美國搞得天翻地覆,住在美國變成不安全,最近台灣外銷到美國的防毒面具供不應求,不安全的感覺油然而生。
其次,全球化的進程,美國集全世界財富之大成,美國道瓊指數不管怎麼跌,市值還是在十兆美元以上,那斯達克從六兆七千億美元,掉到剩二兆三千億美元,但是美國股票總市值還是占全球一半以上,顯示全世界財富集中在美國。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都是靠美國創造這麼高的成長,九一一事件,台灣首當其衝。回顧二十年來,泡沫經濟是全球經濟的大敵,房地產土地價格節節上漲、股市上漲時間長於下跌,這兩個問題造成台灣泡沫。
台灣三十年第一次發生負成長,前所未見的情況,對於台灣投資理財面臨挑戰,二○○一年是新世紀的開端卻是空前坎坷,我們希望能夠從這次演講中幫大家找到新出路。
九一一鉅變──重創全球經濟 蕭萬長:美國最冷的一次耶誕節
蕭萬長:全世界很興奮地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臨,但不幸的,二○○一年卻多災多難。美國經濟的不景氣連帶造成全球的不景氣,就當經濟學者預測美國經濟在明年應可復甦之際,卻發生了九一一事件。這個大悲劇若發生在兩年前、美國經濟仍處榮景期時,將只視為短期衝擊而已;然而美國經濟正逢衰退,九一一的影響遂成為「雪上加霜」,造成美國投資意願快速降低、消費信心動搖,美國今年耶誕節的買氣將成為最冷的一年。
由於美國耶誕節訂單以紀念九一一等產品小型訂單為主,其他的訂單相當少,說明了美國的經濟已經進入 U 字形循環、非 V 字形快速反彈, 而 U 字形下滑時間有多長才能反彈還待觀察,對我們的影響多大,值得思考。
至於歐洲,經濟雖不太好也不致太差,然而受美國經濟的拖累,歐股也出現重挫;日本景氣呈 L 形,至今還看不出何時能為 U 字形反彈。如今全球經濟體景氣非「 U 」則「 L 」,當然投資信心會受到相當大影響,尤其是美、歐、日三大占全球生產總值六○、七○%的經濟體同時不景氣。
台灣國內生產總值中五三%是靠國際經濟,當國際經濟不佳,我們當然會很糟,加上內在因素因政黨輪替產生的政局不穩、兩岸膠著,以及天災連連,鄰近中國大陸經濟又在成長,大陸自然成了塊磁鐵、產生強大的吸金作用,造成台灣資金與產業外移,並產生空前高失業率與負經濟成長。
谷月涵:產能過剩問題趁機解決
谷月涵:美國九一一驚爆事件後,一般認為會影響世界經濟情勢,尤其是各個投資市場的重挫,但我不認為美、歐、亞股市的跌深源自於九一一恐怖分子危機,而是市場已走至向下探底的階段,因為在八月底九月初,美國、歐洲、日本、香港等主要市場早已出現幾近崩盤的走勢。其實股票投資最危險的時期,是在其跌深、看起來進場加碼風險相對較低時。
以那斯達克為例,九一一發生之前,指數由五千點跌至二千點,跌幅達六成,換算本益比至少已是六、七十倍,悲觀者甚至認為企業獲利不佳、本益比已經到了一百倍,但那斯達克仍顯得相當危險。至於九一一之後是否讓市場再進行另一跌波?我認為反而可因此提早解決問題。
九月時,美國出現十年來未見的景象:失業人數接近二十萬人,前一次發生這麼多人失業的情況則在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五萬人失業,但這已經是經濟衰退的最後一階段、而且已逐漸復甦。
造成失業率大幅增加主因為「產能過剩」。美國高科技產業的產能使用率在去年七月時達九成,今年八月卻跌至六三%,九月更下滑到六一%,然而景氣最差的一九九一年,產能使用率亦只滑落至七五%,所以目前可說是從來沒有這麼慘過。現在這麼多公司將人員開除,並非九一一的關係,而是過去廠商看得太樂觀,因此趁著九一一事件裁減人員,產能過剩問題反而因之能提早解決。
另一現象是「新經濟」說法:新經濟的產生消滅原有的經濟循環,但此一說法總是發生在每次的泡沫經濟時期,例如一九二九年的美國、一九九○年的台灣,以及一九八九年的日本。泡沫經濟發生後,股市盤整需時很長,按各市場的經驗,盤整期通常需時十年。
台灣股市一九九○年崩盤之後共有兩次上攻萬點,但我不認為當時台灣是多頭市場,只能算是台股本來波動幅度就大,可以上衝至萬點、但很難維持。我認為台灣最近十年都算是空頭市場,當然電子股漲多是事實,但台灣的經濟卻不如美國般續強。所以,美國近五年股市成長近四○%,台股下跌也約四○%餘。
台灣剛好遇到一個好機會,市場正好下滑,但不要預期股票會立即上漲。例如古巴危機或波灣戰爭,甚至二次大戰德軍入侵法國時,股市跌幅均達二○%、時間則維持兩個月,但目前只跌了約兩周;再者九一一之後美股停市四天,很多人來不及出脫股票,預計還有第二波的賣壓,因此應約有兩個月的時間,股市才會慢慢穩定下來。
呂宗耀:汽車維修市場會起來
呂宗耀:九一一以前,美國證券交易所的市值是十六兆美元,那斯達克是四兆美元,台灣是兩千億美元,美國證券交易所市值是台灣的八十倍,全世界國民生產毛額在三十二到三十五兆美金,美國是十兆美元、歐盟九兆美元、日本五兆美元,這三個地區占全球七○%,今天我們在台灣市場作戰,如果這三個地區沒有讓人興奮的話,我們就要謹慎對待。
九一一是歷史的轉折點,所有經濟的理論都被打破,在美國著名的周刊中,提到一個笑話,一年前,如果你拿一千美元去買加拿大的北方電訊,現在只剩四十美元,但如果你花這一千美元去買啤酒喝,剩下來的鋁罐可以賣七十五美元,這就是市場的殺戮。
九一一之後,台灣優秀的廠商,不再問訂單是多少,就像是發生火災時,老闆不是問有幾台電腦沒有搶救出來,而是關心員工的安危,九一一後有許多台灣廠商,發動員工傳電子郵件給美國廠商,尤其是紐約地區,我從南到北的訪問發現,美國人從來沒有這麼熱情過,三兩行的問候,卻傳回六至十張的信件,甚至到現在還不斷回信,因為這是美國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件。
這次事件後,美國人心中的吶喊還沒有辦法去抹平,許多城市會轉移到鄉村地方,短期中,業務的停頓是很自然的,美國飛機安檢實施後,坐飛機的人會減少,美國開車比率一定會增加,美國保險市場受損嚴重,汽車市場中,買新車比率一定會下降,汽車的維修市場會起來。
谷月涵:庫存太多是台灣的大問題
谷月涵:台灣股市較近似日本的情形。日本經濟衰弱已有十年,也許台灣也快要發生。我認為經濟上的問題,第一種是前述的產能過剩問題,但不易解決。這是為何去年經濟已現衰退,但多數人認為今年第一季庫存消化完畢景氣就會回升,但庫存並不是那麼容易消化。
去年電子產業也遇到同樣的問題,下游產業不敢買上游產品,造成整個經濟停滯,連帶地造成第二種問題。台灣經濟這幾年會成長的一個原因,是學會了日本的「 JUST IN TIME 」庫存管理系統:下游廠商不要維持太多的庫存,讓上游廠商隨時隨地因需要送貨至工廠,以提升效率。的確,效率是提高了,但也同時增加產能。因為平時庫存多,不論訂單多寡,產能會維持一定數量與金額,但庫存太少的結果,反而會因客戶訂單量的大起大落、無法掌握實際庫存量,只好不斷增加產能。
台灣電子業恰巧是在最上游產業,以主機板廠為例,在大陸興建數量相當多,這麼多的產能造成該產業壓力相當大。「 JUST IN TIME 」的概念造成產能過剩壓力;此外,庫存易消化,但產能很難,產業要復甦時間也會拖很長。
第三種問題是經濟愈來愈數位化。很多具有附加價值的服務或生產過程都需要具有電子傳輸能力,尤其是能送到消費者端,因此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每年投資寬頻基礎設備的金額非常多,每年的資本支出增加二○%,但營收才成長二%。為什麼?因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所投資光纖基礎設備無法涵蓋所有家庭,而美國的寬頻使用戶數僅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無法為所有家庭接上寬頻,到最後還是只賺到語音服務收入。
谷月涵:利率低,資金往股市跑
至於解決問題的方案,第一是減少產能,才有機會賣到好價錢,否則大家都知道你的產能龐大,都會等著價錢下跌,而價格下跌又會產生通貨萎縮,整個經濟會停滯,台灣已經開始出現此一現象。第二是美國經濟在貨幣預算政策上反應非常積極,利率在一年內下滑四個百分點,近一個月內下降一個百分點,再加上預算不斷增加,資金釋出數量相當多。
利率降幅大、產能使用率低,資金會往何處走?利率低應會刺激企業投資,擴充資本支出,然而由於產能過剩,釋出的資金只會跑到金融市場,因此在美國會看到股票提早反映。
為何說股市通常早於景氣半年先行反映,就是因為經濟一慢下來,央行總以降息因應,但產能過剩沒有需求、釋出的資金只好往股市走,不過股市走強會帶動經濟、增加企業資金需求,慢慢地將資金抽離金融市場轉投資在設備上,所以投資股市最好的時機正是在經濟最差、但準備向上揚升時,股市之後會因資金抽離而減緩上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