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商場拆遷以後,中華路變寬了,集聚在商場裡的外省美食也都在一夜間不見了,點心世界、清真館、真北平、吳抄手、溫州餛飩、福州點心和麵店等,真正的本尊大部分都不知去向,每次經過中華路,五臟六腑都有些遺憾。
當初蔣介石為了安置水災災民,而下令在中華路興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棟商場,雖然後來災民都陸續遷走,變成大陸小吃的聯合國,吸引熙來攘往的人潮,繁榮了西區商圈。民國八十一年中華商場拆遷後,交通進入黑暗期,加速西區的沒落,中華商場的美食從此沉入記憶底層。
那天經過中山堂附近,發現原本停滿車輛的停車場,變回寬闊的廣場,樹立著類的抗日紀念碑,終於又把中山堂的開放空間還給老百姓。心中正高興著,走到延平南路上,居然發現一家新開張的小店,竟然是以前中華商場六棟,就是在義樓的「徐州啥鍋」,掩不住內心興奮,十一點多就殺進去吃中餐,嘗嘗是不是記憶中的味道。
還沒進門,就看到頭髮斑白的老師傅,將大把的蔥花包在麵糰裡,一邊●著,另一邊還看著平底油餅鍋上的抓餅。走進店裡,牆壁上掛著一張泛黃破舊的「徐州糝鍋」老字號招牌,清楚寫著是民國六十四年創立,聽老一輩的人說,當年徐州啥鍋因為有葛香亭與葛小寶父子兩人當股東,所以名氣還不小,如今老闆張敬先在商場拆遷後的七年,終於又選在西區重新開張,仍然吸引不少上了年紀的人,專程登門一解鄉愁。
單頁的菜單上,只有簡單的幾樣菜,雖然明顯有南北和的味道,可是啥鍋、烙●●子都重出江湖,醬牛肉、荷葉帶帽、素拉皮、蔥油餅等,北方菜肴都令腸胃雀躍。
說起徐州啥鍋,年代可久遠了,得從二千年前劉邦與項羽的戰爭說起。張老闆像說書講古一般,解釋劉邦據守徐州之時,巧遇一個老太婆拿著一碗雞湯熬成的,要給剛剛生產的媳婦進補,當時軍官曾攔下問話,以當時當地的土話來說,就是:你幹啥?老婦面對官兵的詢問,一時緊張,脫口而出:啥!啥!卻成為啥鍋留世之名。
後來劉邦做了皇帝以後,還懷念啥鍋的味道,可是餓肚子的滋味,可不比錦衣玉食,第二次吃啥鍋,就沒有第一次的好味道。
張老闆說,啥鍋是以大骨頭和老油雞或九斤雞熬湯底,放入燕麥、小薏米和數十種中藥熬製十小時以上,上桌前再淋些麻油,味道更香。一小碗濃稠的啥鍋,售價五十元,附近許多上班族都打包帶走,顯示啥鍋的魅力不減。
烙●●子又稱為傘包,簡單來說是薄薄的單餅包上無糖的麻花,吃起來就像冷嚼燒餅油條,中間可以夾辣椒炒蛋或是醬牛肉,每個傘包三十元。張老闆透露,傘包是由一位徐州老太太所供應,這位老太太每天都會做一箱到榮總前去販賣,是識途老馬的最愛。
山東師傅現做現煎的蔥油餅,有著外省爸爸的滋味,小而厚,外酥內軟,蔥花還很多。不過提醒饕客,千萬不要穿太名貴華麗的衣服,否則就像到武昌街排骨大王一樣,最後吃得一身油煙味。
徐州啥鍋的電話:(○二)二三七一九六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