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上檔的新片,佳作連連。
台北的觀眾比較幸福,也很辛苦,因為光是九月,至少就有四個影展同時在舉辦。 上周我們已經推薦過「絕色影展 7 」的《雪地裡的魅影》,這周開跑的「真善美影展」則有兩部伊朗電影令人拍案叫絕,一部是《父親》,一部是《水缸》,如果你很喜歡先前在台北電影圈造成轟動的《天堂的孩子》,這兩部電影絕對不容錯過。
《蘿拉快跑》可以說是今年最紅的德國片,它的情節其實很簡單:蘿拉接到男友的電話,說他弄掉要交給老大的十萬元贓款,眼看見面時間就要到了,蘿拉只剩二十分鐘籌錢解救她的男友;然後,我們看她開始不停地跑、跑、跑……。
第一個二十分鐘過去了,她無力挽回男友搶劫超市的笨舉,只好一起加入,然而自己卻死在警察的槍下。「不對!」倒在血泊中的蘿拉不甘願如此的結局,OK,電影回到原點,重新再來:蘿拉接到男友的電話……只剩二十分鐘……開始跑……。整部電影總共出現了三個結局,直到 happy ending 為止!
人生不能倒轉,電影卻只消花費一些底片,就可以重新來過。那電影又如何反映人生?或許我們應該這麼講,與其說《蘿拉快跑》的導演一定要把這個事件拍喜劇收場才肯罷手,不如說是藉由三個同樣處境卻不同收尾的際遇,來闡述世界的變化莫測,一個小小的決定或時間差,如何影響人的一生。從這裡來看《蘿拉快跑》,令人不由得想起兩周前我們才大力推薦過的《機遇之歌》。但是《蘿拉快跑》的導演可沒奇士勞斯基大師的深沉,年輕的湯姆提克威在風格上反而較接近《猜火車》的丹尼鮑伊和《第五元素》的盧貝松,炫目的創意往往來自片段、而非整體,強烈的節奏感。
則由大量的動作元素、剪接和配樂相輔相成,而創造出令觀眾迷惑又震撼的感官經驗。當然,看來放肆頹廢但堅持個性的主人翁,更是不可或缺。
《蘿拉快跑》已經從片名點出人物,你大概沒看過一部電影讓女主角從頭到尾都沒停下來「氣質」一下的(色情片不算),而飾演蘿拉的法蘭卡波登特,除了一頭醒目的紅髮惹人注意外,她奮力發狂的奔跑姿態,既讓人對她的愛情意念動容,也為她和男友所象徵的「去道德化」的年輕一代感到虛無。不過,男主角的刻畫弱了點(看來既不上進,連幹黑道都出槌),而讓我們較難感受解救他的必要與認同,女主角的強而有力的舉動背後,是不是還停留在為男性犧牲的傳統上?則是充滿爆發力的年輕影像下,令人省思的一點。
透過近年的整合壟斷,大型進口片商跟連鎖電影城皆為一家,這已對傳統獨立片商和小型單廳戲院造成衝擊與壓制,頗有潛力的《蘿拉快跑》能否為獨立西片業者帶來新生機,則是另一個非關電影藝術,卻跟電影市場生態息息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