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成文的規定,還是世代累積的結論,所謂標準的爵士女伶嗓子,一定要低沈世故、帶點煙熏味道( somke ), 才算能唱出人世的滄桑與悲涼的情愫。多數的爵士女歌手,不管年齡如何,大多有一手能掩蓋自己年齡,以便唱出老自己幾十歲心境歌曲的功夫,這狀況有點像是走唱那卡西的小學女生般,透露出一種勉強的早熟,卻能夠讓聽眾信服。 李敬子( Keiko Lee )就給人這種印象,歌聲很沉,很老,很適合唱爵士,像是所有的情緒都化不開的澱積在嗓子裡……。
這位名字很像韓國人的女歌手,其實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近年來她不但蟬聯兩屆「日本最佳爵士女藝人」第一名(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更跨足國際市場,開始與西方著名的樂手合作唱片, 《 If It's Love 》便是與 Ron Carter,Joe Henderson 等合作的新專輯。
李敬子成為 SONY 集團力捧的爵士女伶,其實一點都不意外,畢竟在東方世界要培養個真正能唱爵士樂的歌手並不容易,日本人尤其介意!爵士樂根植東瀛已久,尤其是二次戰後,適逢西方爵士樂最蓬勃發展的時期,在強行「灌入」日本之後,日本受爵士文化洗禮得很徹底,從推廣、流行,至今變成小眾文化的基石之一……,日本人並不只想接受外來的音樂薰陶,倒是企圖讓爵士樂納入自己的音樂體系中,就像看待汽車、電器、電腦等產業一般,希望透過自行運作的方式,經由專業的雜誌介紹、舉辦音樂會、或是設置俱樂部演奏爵士樂等,徹頭徹尾讓爵士樂本土化。然而即使如此,真正國際揚名的日本爵士藝人,屈指一數,除秋吉敏子、渡邊貞夫、山下洋輔之外,似乎寥寥無幾。
《 If It's Love 》是李敬子的第四張專輯,一九九八年三月在紐約上市;原本是鋼琴手的李敬子,在名古屋的俱樂部表演並非特別出色,直到她展現歌喉,才開始歷練她的歌唱生涯; 一九九五年出版處女作《 Imagine 》專輯,由於在日本與韓國大賣, 隔年與 Ron Carter、Grady Tate、 Lee Konritz、John Simon合作的第二張專輯《 Kickin'It 》,便發行到英、法等八個歐洲國家去, 從此她的東方色彩逐漸模糊,儼然是國際級爵士女伶。
在有意將爵士樂與流行樂的界限逐漸泯滅的策略引導下,《 If It's Love 》專輯裡,大多是耳熟能詳的西洋流行樂曲, 從「 Yesterday 」、「 You 've Gota Friend 」到「 Overjoyed 」,曲目涵蓋六○年代到八○年代;曲調編排上,爵士元素被壓縮得很「清淡」, 整張專輯倒有點像 Easy listening, 連 JoeHenderson 的薩克斯風也像沙龍樂手吹奏的腔調||抒情但有點匠氣;反倒是李敬子,聲音真的很「爵士」,才不至於讓人疏忽掉這是張爵士樂專輯。
由於市場上的成功,可以預測得到的是,李敬子未來的新專輯將會朝向更通俗更流行化的風格走去,在兩面韌(流行與爵士)都遊刃有餘的情況下,希望她仍能把「爵士」這一面磨得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