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糖果、一罐醬油、一包鹽和菸,沒有量販店的大分量,不主打精美的外包裝,台灣老雜貨店的存在,是補充生活雜貨的小賣所,更像人情交陪的交際場所,有時還扮演著多功能的多重角色,老頭家開店做生意利潤擺一邊,路過的街坊老友「歡喜來坐」!
兩大一小 訪舊尋寶
正是魔幻時刻出演的向暮時分,倚著斜坡而建的美和商店,以紅磚、木門撐起門面,門口高掛的菸酒牌,褪色生鏽的牌面字跡仍清晰可見,明明見著幾位熟客上門,帳上不僅不見銷貨,藏物反而愈積愈多。原來,到「仔店」走踏的鄰里,送東西比買東西的還多。
林欣誼和曾國祥全台跑透透,揭開老雜貨店的人情和不為人知的精采故事。
一家三口遠遊 逛遍特色小鋪
林欣誼和曾國祥這對六年級夫妻,長年尋找台灣每個鄉鎮角落裡一間間充滿古味與人情味的老雜貨店,用擅長的文字和照片留下紀錄。在曾國祥的記憶裡,小時候爺爺家村口的雜貨店,有糖果櫃擺著繽紛的糖果,連結著他的童年滋味,「長大後只要路過雜貨店,我就會想進去看看。」曾國祥是商業攝影師,平日就愛拿相機記錄老畫面,任報社記者的林欣誼見他對雜貨店如此偏執,趁著請休一年育嬰假,一家三口出門尋寶兼玩耍。一年之間,兩人牽著未滿三歲的兒子開車巡遍全台上百個鄉鎮,走入四十間雜貨店,聽百姓商家說故事。
來路不明的「菁仔欉」初到貴寶地,要和各個接地氣的「老先覺」探一生,林欣誼擔心自己是記者底,聊起天會「太職業」,於是派東扯西聊很自然的曾國祥帶幾枚銅板出馬「交關」探口風,三歲不到的「半獸人」難受控,稍不注意,桌上整排瓶罐就掃得東倒西歪,幸虧老人家看到嬰孩心就先軟一半,不僅給吃給玩當孫看待,一回,大人聊開久待,小兒在後院廚房就完食午飯。
拼湊台灣老雜貨店的地圖,一家人總計跑了十多趟,一個月最多有十四天不在台北的家,看到番婆坑、卡拿崙等有趣的地名就繞去看看,除了問問剛放學的小學生,偶爾也靠曾國祥與生俱來的「雜貨店雷達」指路。
雜貨店的糖果可以零買,售價便宜、款式多樣,是許多人兒時最愛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