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老人隨時可拜,每月15之夜效力更強,除了花好月圓外,滿月的磁場能量也是強大的魔力!農曆8月15日月下老人聖誕、7月7日七夕情人節,當然都是祭拜月老的大日子。
月下老人、城隍夫人等──巧點鴛鴦成眷屬
月下老人是男女祈求愛情最常拜的愛神,人們向祂祈求婚姻與愛情的頻率,完全打敗教導人類交媾之事、婚嫁之儀的婚姻之神女媧。一般人對求婚姻要拜月下老人一定不感到陌生,但你可知道,月下老人不斬的爛桃花,可求城隍夫人幫忙,不僅如此,祂還能幫忙打小三呢!
還有,七娘媽、九天玄女、嫦娥和織女也能當紅娘,為你搭起婚姻的橋樑唷!求愛情、求婚姻,除了月下老人,你還有許多選擇。
婚姻感情──月老說了算?
漢族明確出現月下老人是在唐《續幽怪錄•定婚店》,是位手拿鴛鴦譜(俗稱姻緣簿)的平民老者,是管理姻緣簿天吏的化身,象徵漢族婚姻是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姻緣天注定的觀念。
祈求愛情的儀式在西周便有記錄,春秋時代的鄭國有個風俗,每逢3月上旬的己日,男女會齊集在岸邊祓禊─在水邊戒浴,以消除不祥的祭祀。而當時男女會藉著祭祀的集會歡聚,並祈求愛情順利。
良宵月下情意正濃
月下老人是源自對月亮催情的自然與現象崇拜,良宵月下情意濃,是談情說愛、互訴情衷,進而定情繾綣的美時。古時,苗人即有在春天月圓之夜舉辦未婚男女歌舞飲酒的聚會,稱為「跳月」,即藉月亮催情而集體相親的活動。湖南侗族也有姑娘在中秋節去心上人家中圃園摘菜的習俗,這跟臺灣女孩在元宵夜去「偷挽蔥」類似,不過臺灣姑娘是含蓄地偷摘,侗族姑娘則是大方地喊著,故意讓心上人聽到。雖然文化差異產生了不同的人情與行為,但將月亮視為愛情象徵的情意,卻是各地一致的。
唐代明確出現月下老人的形象後,民間便說月下老人會用紅線將命定的情人綁在一起,縱使逃到天涯海角,仍注定會碰面,所以有的月下老人雕像上會有一綑紅線;此外,古人結婚時,新人也會一起拉著一條紅綵帶,上面裝飾一顆紅繡球,象徵這條紅線永遠牢牢地綁著,之後這顆紅繡球也成了婚姻的象徵,因而有拋繡球招親尋找真命天子的習俗。
現在月下老人的神像依原始典籍描述的樣貌出現,所以不著官服。祂在道教裡也是正神,經常與同樣不著官服、老人樣貌、手持柺杖的土地公、南極仙翁、華陀仙翁搞混,最大的區別點當然就是手上的姻緣簿跟紅線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