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藝術季、文化季,讓地方的風土人情被發現,是促進地方創生的良策。
然而這需要多方配合,才能讓這些祕境一一被盤點書寫。
我出生的地方叫東港,小學五年級以前,讀的是公館國小,這裡的東港和公館不是鄉鎮層級,不像屏東東港和苗栗公館各有其行政定位和名氣特產。
我老家東港和公館的風土人情是未被發現的祕境,卻也是人口外移,亟需青年返鄉社區營造,讓地方創生的偏鄉。
但因交通部觀光局成立連結宜蘭東港和公館的「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且是建築師黃聲遠設計和電影人蔡明亮策展才撥雲見日,成為景點。
為了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和地方創生,產、官、學、研、藝、民陸續組團體驗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和「瀨戶內國際藝術季」,影響了近幾年許多縣市推動在地化藝術季和文化季等等的活動。
大學也必須培育相關人才。北藝大于國華教授二○一六年開授「藝術經紀與文化策展」課程,選擇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展開八天的現場教學之旅。這種在地化、接地氣的上課方式是在萃取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先讓學生盤點人、文、地、景、產,然後再提出藝術經紀或文化策展的企畫。
在政府方面,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長王志輝,則構思如何在花東縱谷開辦落地深耕類似日本藝術季的大地慶典。在民間方面,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陳甫彥也正在啟動「臺灣創新地圖」計畫,發掘花東縱谷的萬物糧倉,學官民就這樣共創起來。
但要怎麼開始進行呢?恰好一七年時任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舉辦了一級主管共識營,陳甫彥受邀演講。之後,花蓮農改場場長范美玲樂意接續共識營的展望,而由她和王志輝、陳甫彥共同籌畫花東地區的農委會主管、產業界、社區幹部等約六十名參與者的共識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