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炳良、鄭添福強強相會,
細數普洱茶的發展,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班章寨子的茶葉,
用光陰與經驗,揉晒成一杯色澤溫潤的茶湯。
在陣陣茶香中,兩位製茶大師彼此暢談苦與樂⋯⋯。
今年早春,兩岸普洱茶界的泰山北斗初次在雲南昆明相逢。重量級大老,同時也是海灣茶廠創辦人的鄒炳良,二月時,與撰寫普洱茶歷史,亦為茶葉專家的鄧時海,兩位業界聞人展開一場世紀之會;三月初,鄒炳良又與享譽全球的台灣製茶師鄭添福相見歡,他們二人的製茶資歷都超過半個世紀,製茶大師在陣陣茶香中暢談入行經驗,交換製茶祕訣。
促成兩次泰山北斗之會的是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理事長許怡先,他強調,鄒炳良與鄭添福奠定了「製茶師」在普洱茶產業的關鍵角色地位。普洱茶藏家、中華普洱茶交流協會副理事長王傑,則用葡萄酒兩大名牌譬喻兩人:如果將鄒炳良比喻為普洱茶界的Romanee Conti的Aubert,那鄭添福就是普洱茶界的Henri Jayer了。鄒炳良建立工業化生產的規範標準與作業流程;而鄭添福則是將匠人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茶廠歲月 造就一代宗師
一九五七年,鄒炳良進入雲南(音猛)勐海茶廠工作,自此與茶葉結下不解之緣。期間被派往西南商檢局、昆明商檢局進修茶葉含鉛量檢驗、茶葉生化分析。參與當時外貿部、事業部、農業部聯合開展的茶葉分級研製工作,奠定他在茶葉分等分級的專業權威。
一九七三年,鄒炳良被派往廣東考察學習「渥堆製造熟普洱茶」的工藝技術。學成後,鄒炳良回勐海茶廠組成技術攻關小組,結合雲南的天然條件與理論實踐,並充分吸收來自沿海及港澳地區的加工經驗,透過反覆不斷的研究和實驗,成功開發出普洱茶人工發酵技術,開創了雲南普洱茶快速發展的全新時代。
此外,鄒炳良還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撰寫了第一套關於普洱茶生產工藝和操作規程的工具書,持續進化普洱熟茶規範化、標準化定型生產的實踐探索,而且不藏私地當作教材,訓練出一批批傳人,成為現代普洱茶熟茶生產的技術領航,被尊稱為「普洱茶一代宗師」、「現代普洱熟茶之父」。
一九八四年,鄒炳良先生出任勐海茶廠廠長。建立種植、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產、供、銷體系,發展新式茶園十萬多畝,並開設七十四間茶葉初製所。
開始民營化之前,雲南茶葉實行統購統銷,市場上認可的基本只有「中茶」牌商標。當時鄒炳良就意識到,勐海茶廠要做大做強,必須要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他成立團隊共同創意、研究,堅持飲用普洱茶對人體「大大有益」的理念,設計創立了「大益」牌商標,於一九八九年成功註冊,創造勐海茶廠的獨立品牌,延續勐海茶廠巨大的歷史無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