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市場上琳琅滿目的橄欖油品多數源自歐陸國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南非開普敦溫暖陽光下,有著同樣適合橄欖樹生長的氣候條件,即使晚至千禧年後才開始大規模栽種,被歸為新世界產物的南非橄欖油,仍以精良品質挑戰歐洲數千年產油歷史。
好壞簡易辨別 優質油品提味增香
身為南非橄欖油在台推廣者,Paul和Deborah分別從事金融資訊業與理化老師,因同樣熱愛潛水而相識成為好友。多年前因朋友轉送一罐南非橄欖油,就此一腳踏進橄欖油領域。
二○一三年台灣遭受食安風暴,消費者開始有了重視油品安全的觀念,也勾起兩人對「什麼是好油」的好奇,於是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參加品油師培訓。受到當年那一罐來自南非的橄欖油召喚,回台後不久,兩人就決定飛往南非開普敦,尋找優質橄欖果園,開啟一段「餐桌上的液體黃金」尋夢之旅。
「全球有一千六百多種橄欖,僅有三十多個品種被用來榨油。」談起橄欖油,Paul和Deborah眼神皆熠熠生輝,兩人除了代理心目中認為的優質橄欖油進口,更以專業品油師為消費者開設品鑑課程,教授消費者辨別好油、壞油的差異。
Paul提及,挑選橄欖油時,最佳選擇為容量小於五百毫升、可以避光的深色瓶身,標籤上的「游離脂肪酸數值」即為「酸價」,是辨別油氧化程度的標準;酸價愈低、氧化程度愈少,油品愈新鮮,但由於油品經過精煉加工後,會改變酸價數值,所以Paul特別提醒,千萬不要僅單靠這個數值,來判斷油品真實的氧化程度。
顏色無關品質 差別在品種與採收
台灣用油的習慣和西方不同,橄欖油在歐陸無所不在,是油品、調味品,甚至是保養品。不過,台灣多數人仍將橄欖油視為潤鍋用油,未免可惜。
每天帶著一小支橄欖油出門的Deborah認為,由於消費者對油品的認識不足,尚未將橄欖油的用途發揮到最大值,「其實任何食材,以海鹽、胡椒簡單調味,再佐以橄欖油,便是人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