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屏東內埔鄉的農民賴錫賢種下全台最早一批可可樹,奠定台灣可可的基礎。
這天,我們前往他的元老級可可園一探究竟,不料愈靠近目的地,雨下愈大,見攝影師一臉苦相,他卻老神在在地說,「可可最喜歡這種天氣啦,如果一直曬太陽,可可會受不了!」
屏東高溫多溼,尤其從三地門到枋寮的沿山公路地帶,屬微型氣候,上午大太陽,午後雷陣雨,最適合可可生長。賴錫賢表示,屏東開始栽種可可樹,可回溯至一九七○年代台灣推動農業外交的時期,「農耕隊把可可種子帶回台灣,在萬巒一帶,仍留有極少數當時留下來的可可樹,有些老農民到現在還記得可可的特性。」可惜早年政府未採計畫性耕種,也缺乏加工技術和機器,可可很快就被檳榔樹和其他作物取代。
跟著賴錫賢走進他的農地,沿路只見芭蕉和高大的檳榔樹,賴錫賢撥開芭蕉葉,一顆顆綠、紅、黃、紫相間的可可豆莢,被四周的芭蕉與檳榔樹保護著。
種芭蕉養動物 保護可可
可可樹生長的最適年均溫約二十八度,但果實成熟後若過度曝曬,容易腐爛,檳榔樹剛好發揮遮蔭功能,颱風時,也可當可可的靠山。雖然政府積極推動檳榔樹廢園、轉作,但對賴錫賢來說,它是不可或缺的幫手。
而芭蕉樹,則是種來「養動物」的,「野生動物會偷吃可可,誰咬的我都知道!」他笑說,果子狸是連殼帶豆全部吃掉,松鼠只咬一口,老鼠最聰明,只挑最香的果膠部分,其他不碰,種了芭蕉後,可可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