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人常說「一出海,紅衫就穿一半」,意味出海打漁,生命隨時有危險。這句俗諺也反映著多數人對討海人的印象,都是艱苦又粗重,年輕人也不願繼承,於是在海港旁,大多是上年紀的討海人,不過也有二代返鄉回流幫忙的例子。
現年三十五歲的林宗漢,是當地少數漁家願意返鄉的新生代,其家族從爺爺輩開始,就是在龜吼漁港討生活的漁民,也是當地第一家自捕自賣的漁家。
林宗漢回憶起二十年前,家裡是開著一艘小船就出海捕魚去,捕回來的螃蟹,就由母親林鳳嬌在漁港旁推車叫賣,第一次就賣了四、五百元,當時全家人好高興。
簽生死狀 用生命討海拚生活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以前沒有幫浦打水,都是用桶子一桶桶將海水提上來,再打氣到裝螃蟹的桶子裡叫賣,曾經因下大雨生意不好,快三十台斤的螃蟹,被殺價到五百元也得賣(當時一台斤約二百五十元),因為出海一趟就有既定成本,如果賣不出去,隔天螃蟹會臭掉,等於就是虧本,不過他也笑說:「現在我寧願臭掉也不會賣這個價錢。」
從高中起就和父親跑船的林宗漢,提到每次出海都像在搏命般,以前家裡經濟不好,「起來就是海,回來就是船」,能把握可以出海的機會就盡量出船,連颱風天也不放過,當時海巡署還會要求他們簽類似「生死狀」的文件。曾經,他也遇過浪比船高的暴雨危機,所幸沒翻船,即使大家都覺得撿回一條命,但還是要邊吐邊抓,因為那時候的螃蟹多,四百個蟹籠,收回來就有兩、三百台斤,「拚得過就七萬,拚不過就七天。」
雖然海上的日子很辛勞,不過他也老實說,在海港出生的小孩,對海都有一份獨特的情感,不是不愛出海,只是後來受不了父親,大吵一架後就跑去台北「找頭路」。
曾在雙北飯店及餐廳歷練過的林宗漢,拿起鍋鏟三兩下就能變出蟹的創意料理。
老闆自家也有船,將每日出海捕撈的萬里蟹運到魚市及餐廳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