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可以浪漫如建築天才高第(Gaudí)的屏息,詼諧如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奔放;可以高調地大興奧運盛事,推崇「智慧城市」為歐洲第一;這座城市快亦是,慢亦是,風吹來,都是迷人的海與天空。
「科技」已然是全世界各大城市角逐競爭力的武器。利用科技提升市民生活水準並優化環境,像是智慧路燈,偵測有無行人,自動調節亮度,蒐集溫度、溼度、噪音和汙染檢測器,提供城市環保地圖的數據。或是智慧垃圾桶,配備了體積及氣體探測器,垃圾桶滿了會自動通知垃圾車前往收拾。其實,我們習以為常的現代化設施,多是參考這座城市——巴塞隆納。
二○一一年前市長崔亞斯(Xavier Trias)開啟一連串的「智慧之都」計畫:他倡導開放大數據,加裝智慧偵測器,分析都市規畫。一年內減少九千七百噸二氧化碳排放,省下六十萬公升的水資源,種種成績讓巴塞隆納於二○一四年拿下第一座歐盟委員會頒發的「歐洲創新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Innovation),隔年被英國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列為全球智慧城市排名第一。
一五年新上任的首位女市長艾達.科洛(Ada Colau)更是改革派的政治新秀,她強調智慧城市的初衷是為市民服務,故她開放市民投書平台Decidim,線上提議、檢討並投票,超過四萬名民眾上網參與,光是今年上半年超過七成的政見提案就是來自於市民,與民共治的表現無疑超群歐洲。
早知道:棋盤式都市規畫
事實上,巴塞隆納早在十九世紀中葉就有創新的「智慧」,工程師賽爾達(Ildefons Cerdà)提出「都市化(urbanisation)」理論,拆城牆、拓街道,因應來自工業發展而快速成長的人口,棋盤式街道是俯瞰城市的風景,每塊方格街區均規畫綠地、市場、教堂等,人行道更寬達五公尺。
再細看,方格街區並非四方形,而是在轉角處再截一面,街區成為八角形,被截除的那一面可供貨車或計程車停靠,也成為街角餐廳極佳的戶外座位,車輛轉彎時因視野拓寬更降低危險。賽爾達精神延伸到一九九二年主辦奧運的都市設計中。
藉由主辦奧運,巴塞隆納再次成功整形。建於山丘上的奧運場館得以俯瞰海景,奧運選手村選址於鄰近濱海的閒置工業區,打開過去因工業區而無法接近的沿海地帶,人民沿著山路一邊慢跑一邊欣賞風光,濱海沿線更開放為全民活動空間、餐廳與旅館進駐,更成為經典觀光景點。
巴塞隆納的完善都市規畫,讓寬敞的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巧妙融入生活。
在奧運落幕後,選手村活化再利用,成為全民休憩空間,在奧林匹克港的黃金魚雕塑的加持下,更吸引大批觀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