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臺東縣政府所創辦的南島國際美術獎,獎項透過臺東駐地交流與創作,以及藝術展覽與競獎,成為獨特的南島藝文生產計畫,回顧展集結歷屆精彩作品,也邀請獲獎藝術家提供新作,在展覽中和舊作進行對話。
前濤 · 後浪,「島」而不孤的南島文化美學
走進一座美術館、博物館時,我們不禁習慣性的先整理儀容,以一種端庄虔敬的心去瞻仰備受呵護的選品。簡潔與純粹是現代美術館的共同法則,為了讓觀者更聚焦於藝術品,因此以一種白盒子的型態,降低環境的干擾,讓整個場域的發聲權,最完整的留給展品。白盒子的觀眾多是專程為藝術而來,特定的藝術愛好族群,當牆面、展台、廊道……一切淨潔無瑕,隨著光線的引導,視線不自覺的被受制僅在展示品上游移,然後跟著指示動線前進,每個進入到展覽空間的觀者,依循著大同小異的流程進展,藝術文化的鑑賞,好似一套制式的標準作業程序。此時,藝術文化難免成為孤島效應,僅有特定的小眾在特定的場域裡發生。
即使沒進過美術館的人們,應該也曾看過或聽過畢卡索的作品,畢卡索曾經說過:「我在小時候已經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因為強烈的表現主義、個人主義,作品一貫的呈現他眼中的世界,一生致力追尋「自覺」的表現。但是畢卡索眼中的世界並非我們存在的真實世界,亦非我們的感官知覺到的,與之相異的概念因而從白盒子展館的外部萌生,當代藝術隨之發展。
當代主義認為藝術不該再自說自話,藝術應當要關心社會、關心時代,所以藝術開始反映社會問題,各種族群問題、性別問題……社會議題都成為創作來源,在造型主義、形式主義以外,內容的闡述變得重要。台北當代藝術館前館長——「石瑞仁」從豐富的現代美術館經歷,到當代藝術館的接任之間,特別對藝術迥異的表現形式有感,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例,當代藝術館是老房子,位於老街、老社區,卻要推廣最新的東西,這裏的環境意識抹不去,那麼便帶著藝術創作從老房子走進老街、走入社區,與之對話。
館內的展與特定的藝術愛好人士接觸,館外的展與誰對話?街坊鄰里、路人過客都成為了受眾,因此要思考,如何讓藝術創作想要說的話讓大眾聽懂。回歸生活層面,講述大眾關注的議題,更能引起共鳴,創作之前,首先定調作品為誰發聲變得尤其重要。
臺東美術館為臺灣第一座縣級美術館,成立之時臺東美術館的定調成為重大的課題:如何從藝文的領域替「臺東」講話?臺東好山好水,如何替山水發聲?
2011年第一屆的南島美術獎開辦了,這是相當罕見的以人類學的概念為出發,延伸到美學發展的美術競賽主題,臺東位居臺灣東側,除擁有天然的好山好水,厚實深刻的文化底蘊更為一大特色,南島文化正是臺東重要文化元素之一。「南島」是從「南島語族」(Austronesian)這個人類學名詞而來,意指居住於南太平洋及印度洋各島嶼之族群,分布北起臺灣、東達復活節島、西到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
過去「島」總帶著「孤」的印象,但是從南島語系文化來看,島群之間的文化串連有跡可循,並未受海洋而分離切割,如同桃花源的故事裡,不也是依循著河找到美麗莊園的嗎?從南島民族的發展歷程也能探查出勇於冒險的、游移的移民文化,這樣的海洋美學與南島精神蘊藏著柔性、兼容的分享文化。
海洋本就開闊,身處臺東,人文方面有三分之一人口為南島語族,於全臺南島語族中即佔有七個族群,更應積極與外接軌,2012年起改名為南島國際美術獎開始了國際徵件。卻也面臨了國際參展的不便,收到的作品多為平面或輕薄短小的作品,作品的多元性因而受限。幾經思量,臺東的熱情、風光、人文都很好的資源,有廣闊綿延的海岸線可以成為創作空間,何不請藝術家加入臺東的場景,將真切體悟變成創作的元素,因此「駐地創作」形式開辦。
藝術家們先落地、後創作、再競賽,當藝術家住進部落、社區,親身體驗南島語族於臺東的生活風貌,創作便從與在地人及環境的對話展開。部落、神話、環境都可能變成創作的起心動念,創作的元素來自臺東、創作的材料來自臺東,在地的人也樂於與藝術家交流、共同創作,人與人的交流也為作品刻畫永恆的印記,作品與南島精神產生了更深刻的呼應,與在地共同激盪出新美學能量,這股能量也更有力量的散播到國際,展現世界各地創作者對南島議題的關懷。
南島國際美術獎參加者,不限族群、國籍,用當代藝術思維,推動藝術創作者感受生活、重回社會,透過消化、吸收、轉換的過程,召喚藝術家拓展藝術創作之能量,打開世界之心以當代省思與臺東在地特質、山海自然及南島語族的人文脈絡、環境議題、生活記憶等進行多角度國際對話。
南島,也是吹南風的島,回歸生活,在酷暑之間那南風偶而吹來清涼,使身心舒暢;有時也會成為勳風、焚風,彰顯自然的野性,也有從海面夾帶水氣形成颱風而來,在傳統生活中卻也懷著對自然的崇敬之心,感謝颱風每年來幫大地洗個澡,自然循環下賜予我們有漂流木可用。
對自然的情感是南島族群共同的根,南島國際美術獎的精神根源於此,努力在臺東開始興起浪淘,乘著當代藝術的波濤,這一股後起之浪懷著與世界對話的盼望,自我演繹成就特有風潮的藝術與文化交流平台,不斷湧起一波波的能量,將藝術展覽、創作獎助向外推展、向內紮根,形成臺東的專屬城市品牌。
2018臺東設計展,「臺東美術館山歌廳」展區,將呈現以多元文化藝術闡述的臺東生活人文故事,除集結展現歷屆得獎並已入藏的作品外,也邀請曾獲獎藝術家另外提供或就地創製新作,以供觀者對照了解藝術家創作風貌的發展及脈絡,一起認識南島文化的共享美學。撰文/楊幼如Mia Yang
資料來源: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更多資料詳閱:臺東聚落回聲 http://www.echotaitu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