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是美式冰淇淋的「澎湃」路線,品相是古早時代的原色風格,這家專賣叭噗的小店,洋溢著飲食的新思潮。
重返曾居住多年的舊街坊, 在台北東門市場靠信義路的巷子裡,瞥見一家明亮的小店,店門上方的白色招牌,畫著黑色圓球圖案,寫著「東門彈子房」五個字。
是撞球店嗎?然而,自其門面的小清新風格觀之,顯然不是,到底在賣什麼?
我按捺不住好奇心,踅轉回去瞧個仔細,這才發覺,招牌上還有「ICE」這個英文字,白牆上的紙卡,則寫著芋頭、紅豆、綠豆、花生和芒果等字眼,從而明白,招牌上的圓形不只有「球」的寓意,這家原址曾是彈子房的小店,賣的是冰淇淋,或許該說是「叭噗」,因為紙卡上顯示的多半是「正港」台灣味。
「你們賣的是不加奶油的叭噗嗎?」我問店裡的一男一女。
掌櫃的年輕人微笑著說,算是吧,店裡除了抹茶、巧克力和牛奶口味外,其他冰品皆未摻奶製品,通通在店內自製,並非工廠批發來的貨色。聽起來很誘人,於是要了芋頭、紅豆和花生等傳統口味試試看。
女店主拉開冰櫃,舀了三大球,芋頭呈淺灰色,紅豆是淡淡的粉紅,花生呢,就是炒過的去皮花生該有的色澤。從尺寸看來,走的是美式冰淇淋的「澎湃」路線,品相則更接近古早時代不加色素的叭噗。
我一嘗,基本是叭噗沒錯,可又略有不同。其滋味自然純正,就是芋頭、紅豆和花生本來該有的味道,質地卻並不像昔時的叭噗那麼Q、那麼黏,口感清爽不甜膩,很合我胃口。
和負責製冰的店主張恩豪聊起來,才得知這樣清爽的風味,是刻意為之。
傳統的叭噗,因為不含牛奶或奶油,通常會添加太白粉為天然黏稠劑,可是如今人們不愛高脂高熱量,他製作冰品時不但減糖,更不加太白粉,盡量靠物料原有的澱粉質來支撐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