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梅原龍三郎(Umehara Ryuzaburo),不但大家對他耳熟能詳,而且認為他對台灣前輩畫家頗有影響。今年十月,即將在北師美術館舉行的「醞釀及飛揚:日本近代洋畫特展」(展名暫訂),將展出《富士山圖》、《紫禁城》、《台灣風景》及「裸女」系列等六幅作品,機會相當難得。
(封面圖片:梅原龍三郎於1956年的作品《富士山圖》。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
梅原龍三郎是京都人,1888年生於京都市下市區。1903年以15歲之齡,決定以繪畫為志業。他進入淺井忠(Asai Chū )所主持的聖護院學畫,打下初步基礎,然後留歐,投入印象派名家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門下,深受薰陶,1913年回到日本,即與同時期留歐的同道發起在野的「二科會」及「春陽會」等新銳美術團體,大力將歐洲藝術思潮引進日本,並加以在地化。
他非常嚮往歐洲藝術發展,曾兩度赴歐觀摩,除了印象派的學習與啓發之外,同時對表現主義畫家盧奧(Georges Rouault)作品也十分傾心,望求其精髓。綜觀而言,梅原龍三郎的一生,可說是持續致力於油畫日本化的探索,努力將西方表現主義、野獸主義的形、色及主觀奔放的風格,與日本桃山時代的裝飾性藝術融合,而衍生出色彩鮮豔而線條造形寫意的畫面。
1929年及1939年前後,梅原龍三郎兩次應邀赴中國,分別參加第一次全中國美展及擔任滿州美展的審查委員,藉由該機會遊歷神州,深為北京的名勝古蹟所吸引。一向喜歡戶外寫生的梅原,除了彩繪日本富士山與名勝古蹟外,在中國北京也採景寫生,留下膾炙人口的畫作《紫禁城》。
(梅原龍三郎於1942年的作品《紫禁城》。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
梅原跟台灣的關係亦十分密切,他曾於1933年、1935年及1936年三度來台,除了擔任「台展」審查委員,並於寶島旅遊寫生,因此頗為前輩畫家所熟知,也對早期台灣畫壇深具影響力。台灣前輩畫家廖繼春還曾陪他到台南孔廟寫生,留下不少回憶與其唯一在台以孔廟為題的作品。而耳濡目染的廖繼春後期的油畫作品,便受到梅原的顯著影響。
(梅原龍三郎於1933年的作品《台灣風景》。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
梅原龍三郎成名於戰前,並持續活躍於戰後,一直享譽到1980年代,算是藝壇中相當有福氣的畫家。其作品用色大膽、個人風格突出,使梅原龍三郎在日本畫壇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也是日本最長壽的畫家之一,藝術生活橫跨明治、大正、昭和三大朝代,1986年過世,享年98歲。
此次借展自日本大原美術館、府中美術館、笠間日動美術館(Kasama Nichido Museum of Art)的六幅重要作品,一口氣在台北的北師美術館展出,對於愛好梅原龍三郎斑斕色彩與野獸派構圖的民眾來說相當難得,可以一飽眼福,好好地鑑賞與品評。
(梅原龍三郎於1933年的作品《坐裸婦》。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
(梅原龍三郎於1936年的作品《裸女》。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
(梅原龍三郎於1931年的作品《裸婦與虎》。 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