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回春妙手

回春妙手

陳怡如

藝文風尚

攝影/許家華、邱如仁、蔡世豪

1046期

2017-01-05 16:41

許多擁有精湛回春技藝的能人巧匠,藏在各個領域裡。透過他們的雙手,讓事物獲得再生的機緣。他們治療的,不僅是物品本身,也修補了人與物之間,多年累積的情感和回憶。

古籍文物再現天日 醫紙如親

 

整平、補洞、上糊、托裱,接著撐平陰乾。短短十分鐘,一張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的契約,已擺脫皺褶、裂痕和破洞。


眼前這位用俐落手法撫平紙上滿身傷痕的人,是「紙張修裱師」吳哲叡,不管是被老鼠咬掉三分之一的墨寶,或是遭蟲蛀宛如碎片的線裝古籍,經他巧手修復,故紙也能展新貌。

「紙的一生是水裡來、火裡去,從水裡撈出來,再到鐵板上燙,」擁有十六年修復資歷的吳哲叡笑著說。

「紙張修復也是種責任,讓文物能繼續留存。」背負著歷史傳承的紙醫生,過去卻是成衣好手,在成衣圈打滾十三年,從少淑女衣物做到皮衣再做到襯衫,從銷售到打版、縫紉,最後自己開店。當時他的襯衫店,需要繡上客人名字,他到職訓局報名電繡班,又因爸爸長年寫字,也報名了裱褙班。

 

文物修復

▲睿雅軒工作室負責人吳哲叡,費心修復每張歷盡滄桑的紙頁。

 

修復淡新檔案 人生轉捩點


當時成衣產業已走下坡,吳哲叡於是動念轉行當裱褙師,他去裱褙店當不支薪學徒,白天上班、晚上繼續做襯衫。台灣裱褙業曾有一段輝煌時光,能人輩出,吳哲叡有套「轉益多師」的學習方法,他向多位老師學藝,分別取其強項,「如果要辦桌的話,我的老師可以請三桌!」他笑著說。


二○○○年,台大找他修裱「淡新檔案」,成了吳哲叡的人生轉捩點。淡新檔案是清朝時記錄淡水廳和新竹縣的行政與司法檔案,用現代說法就是「法律卷宗」,近兩萬件的檔案數量,橫跨近一百二十年,是現存清代台灣檔案中,最具規模、也最完整的史料,世界知名。

初見淡新檔案,紙頁皺褶泛黃、蟲蛀破損,又沾黏無法撕開。吳哲叡大膽接下重任,先到跳蚤市場尋覓毀損的骨董檔案試驗,最後花了七年時間,修復五千件檔案。「淡新是我修裱的啟蒙老師與最好的教材,後來許多修裱技法都從淡新來。」

從事修裱的歲月,讓他看遍珍貴的文物古籍,曾修復一頁要價六千美元的宋朝線裝書、近失傳的清朝南管曲譜、明朝佛經,和台北市文獻會近三百件文物,其中包括耗時八個月修復「台灣畫鯉第一人」蔡九五的鯉魚圖,修復作品遍布多所大學與博物館中。如今,吳哲叡擔任台北市文獻會顧問,也是睿雅軒工作室的負責人。

 

文物修復 

 

文物修復

 

文物修復

▲不管是小心整平皺褶,或是缺洞補紙,修復紙張時的每個步驟,都考驗師傅的細膩度。

 

對症下藥 搞定書磚、肉鬆


復舊如舊,給紙張最少干預,是吳哲叡的修裱原則。他曾遇過棘手的「書磚」,書本像磚頭一樣,紙頁完全無法分離,此時要把書本放進電鍋,用蒸氣滲透把紙分開。也曾遇過「肉鬆」,紙遭蟲蛀,拿起就能抖落很多碎片,此時要仔細觀察碎片的前後順序,慢慢分離,再托裱加固。「最難的是判斷錯誤,你以為是紙張酸化,結果不是,還有修復時力道和劑量的拿捏。」


一直以來,他都習慣「往下扎根,往上溯源」,他研究筆墨紙硯,工作室有個房間,堆滿不同年代、不同種類的紙張,他還收集上千條墨條,甚至研究糨糊濃度,才不會讓紙上的墨暈開。


他觸類旁通,轉化不同領域的概念,像是用成衣裡的色卡,製作「墨卡」,觀察墨條的發墨顏色;也用中藥染紙,厚厚一疊「型錄」,有著各色紙張;甚至用中藥自製不同顏色的防蟲糨糊,配合紙張顏色選用不同糨糊。吳哲叡從來沒有停止學習的一天,也因此信手拈來都是知識,「別人賺錢以後去瞎拼,我就埋頭苦幹,研究這些材料。」

對他來說,紙張修復最動人的地方,是背後蘊藏的情感。曾有位高齡九十多歲的老將軍送來六張字畫請他修裱,老將軍長年臥病在床,行動不便,又膝下無子,唯有年輕時愛寫字,想掛起來作紀念,「他每天最大的原動力,就是醒來看看那些字。」結果吳哲叡修裱完成後,分文未取,老將軍當下感動地哭了。「現在講起來眼睛都有點酸酸的,每當看到客人感動的樣子,就足以支撐你繼續往下走。」遇到意義特殊的案子,他常這樣分文未取。

十多年來,吳哲叡努力做傳承,除了免費大班制教學,也收一對一的徒弟,更常應邀到公家單位推廣,「我不藏私,我不怕人家來學,就怕人家不來學。」這是紙張修裱師的使命感,也是砥礪自己不斷成長的動力。

 

文物修復

▲遇到紙遭蟲蛀、宛如碎片的「肉鬆」時,需要細心比對每個碎片的前後順序。

 

文物修復

▲吳哲叡對紙張的探究,不限於修復。他用中藥染紙,工作室裡存放各色各樣的紙張。

 

文物修復

▲吳哲叡對糨糊也很講究,他用中藥自製不同顏色的防蟲糨糊。

 

文物修復

▲修補時,吳哲叡會依照紙張顏色,選用不同的糨糊。


睿雅軒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291-10號3F-4
電話:0935-525-977

 

耀眼金線爬上裂痕 珍藏瓷的記憶


陶瓷碎片散落眼前,日初漆藝負責人陳明宗拿起筆刷,在碎片周圍塗上漆料,仔細黏合,隨著時間流動,碎片漸漸被拼成一只完整的碗。但修補還沒結束,他再次拿起筆刷,細長筆尖沿著裂縫描上紅漆,耐心等待漆乾燥至最佳黏性時,敷上金粉。細緻粉末隨著裂痕蔓延遊走,交織成一張閃耀金網。

 

修復文物

▲日初漆藝負責人陳明宗,用發源於日本的「金繼」技法,為客人修復破碎陶瓷。

 

「金繼」技法,源自日本


這個以漆黏合、再用金粉裝飾的修補手法,是漆藝中的「金繼」技法。金繼發源於日本室町時代(約十四到十六世紀),當時瓷器是珍貴的舶來品,隨著茶道急速發展,茶人修補珍愛茶具之餘,加以金粉裝飾,有時修補後的價值甚至高於新品。


兩年前,陳明宗開設了「日初漆藝」,不僅是北台灣少見的漆藝工坊,也開班教授「金繼」。六十九年次的陳明宗,和工藝很有淵源。父親一生都是木工師傅,他自小耳濡目染,愛畫畫,高中念復興美工,退伍後做了九年木工,半工半讀考上台藝大工藝設計系,從金工、陶瓷、琉璃玩到皮革、漆器。

「木工一定會接觸到塗裝,塗料都是化學配方,父親常說有毒。」職業傷害讓他開始思考轉職,最後看中天然生漆,因為漆料不僅無毒,也能和所學的各種工藝結合。三十歲時,他到花蓮和曾榮獲國家工藝獎的漆藝大師江添昌學習,二○一四年,在三重的老房子裡,日初漆藝開張。

取自漆樹汁液的生漆,是世上最早的塗料之一,古人將生漆塗在木頭器皿上,延長保存時間,漸漸發展成漆器工藝。「生漆非常珍貴,一棵漆樹一年的量只有一罐養樂多,以前一桶漆可以買一棟房子。」漆天然無毒,黏性極強,乾燥後耐酸鹼、耐高溫,非常適合修復破碎瓷器,尤其是食用器皿。但漆乾燥需要極長時間,修復一件物品,得花上兩到三個月,長年碰漆,也讓他的指縫染上黝黑漆色。

 

每道裂痕,都是一段故事

 

在眾多修復技法中,金繼是很特別的一種。修復,是為了掩蓋缺陷,甚或恢復原貌;但金繼卻讓裂痕更加醒目,不完美的缺失反倒成了耀眼的存在。這既是修復,也是創作,考驗師傅美感。陳明宗的繪畫底子,讓他的金繼修復像藝術品一樣,有時裂痕爬上細緻花紋,有時則開出了雅致櫻花。


「我修的是一種回憶和意義。」他說。

陳明宗經手的每道裂痕都是一段故事,曾有位女客人送來一個破碎陶偶,是她老公出生時,親友送給婆婆的賀禮,「跟他先生是同一時間來到這個家的。」透過修復,不僅修好物品,也修補了人和物多年累積的情感。

在快速消費的時代,捨不得丟棄破碎器皿,甚至想要修復的人,總特別惜物,「不是價格多貴重,而是價值無可取代。」陳明宗用金繼讓殘缺蛻變為美麗痕跡,也讓朝夕相處之物,獲得再生的機緣。

 

修復文物

▲上金時,依照修補的美感,選用不同顆粒粗細的金粉搭配。

 

修復文物

▲在裂痕描上紅漆,準備黏金粉,用紅色是因為金粉在上面更顯色。

 

修復文物

▲漆液黏性極強,從很久以前便用生漆調和黏著劑修補瓷器。

 

修復文物

▲黏補瓷器時,最重要的是密合度,不要留下任何空隙。

 

修復文物

 

修復文物
日初漆藝
https://www.facebook.com/sunrise.lacquer/

 

日本學手藝 重綻豐華 水刀救樹


你們知道我手上拿的是什麼嗎?」這天,在台中重慶國小的操場上,近百位小朋友聚精會神看著眼前的人。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劉東啟正拿著一根四十公分長的鐵棍子,插入一棵枯樹底下的土壤,「它叫『感同身受土壤硬度器』,因為一插進去你就發現土好硬,樹根當然不能呼吸啦!」說完孩子們一陣大笑。


十年前,劉東啟考取日本「樹醫生」執照,目前台灣僅三人擁有這項資格,在業界有教父級影響力。他主張自然療法,不用藥、不做外科手術,以獨創的「水刀療法」,將空氣和水分打入土壤深層,恢復樹木的自癒能力,十年來醫治了兩百多棵樹,包括后里千年大樟公、石岡「五福臨門」神木、集集七百年的老樟樹。他也和一群好友成立了「老樹救援協會」,免費為老樹或國中小裡的樹木看診。

從小,劉東啟就在植物的世界裡長大。家裡是苗圃商也開花店,「苗圃商的小孩從小就要會挖土、澆水,我六年級就到工地幫忙,就算什麼都不會,拿水管總會吧!」他笑著說。大學念了中興大學園藝系,又考取日本千葉大學環境多樣性科學博士,二○○○年回台任教。

劉東啟師承日本樹醫制度的創始者——堀大才,主張自然療法,「接觸樹木這麼久,樹用它的生命告訴我,能夠醫樹的只有樹自己!」他從研究中發現樹的自癒能力,像是長出防禦層,防止病菌蔓延;或是樹幹中空腐朽後,彎曲成C形,加強支撐力。「世上最老的樹已活了九千五百年,樹的生命力非常巨大。」

 

樹醫生

▲台灣僅有三人獲得日本「樹醫生」執照,一位已過世,一位留在日本任教,目前僅有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劉東啟仍在台灣。

 

讓樹自癒 關鍵在救根治土


而樹醫生要做的,就是恢復樹木的自癒能力,關鍵全都在根,「救樹先救根,治病先治土,我們的手術不是開在樹上,而是開在土上。」


他獨創「水刀療法」,用水刀的穿透力鑿開硬土,以最簡單的洗車機,搭配改良過的噴頭,每一平方公分噴射出兩百公斤的力量,出水同時噴頭也不會被泥土堵塞。水刀把水和空氣打入土壤,再灌進有機肥,並埋入竹管確保空氣流通。劉東啟說,大多樹病是因為土壤水分和氧氣不足,水刀能解決九○%的問題,至於成效,兩個月後見真章。

樹教會了他很多事情,水刀療法也是。以前他用金屬挖開硬土,耗時又費力,直到五年前醫治后里大樟公時,當時樹被埋了一.五公尺深,貿然開挖,底下全是糾結的根,「救樹沒法說謊,方法對了就活,錯了就死。」他想了半年,才想出用水刀開洞。「你會發現樹活了以後, 周遭人眼睛也亮了起來。」

現在,他在山上整理農場,未來打算做有機樹木學校,也想開發人人都能使用的水刀工具,「醫樹要的是知識,不是執照。」對他來說,只要有愛護樹木的正確知識,人人都能是樹醫。

 

樹醫生

▲劉東啟認為樹病九成從根而起,所以救樹要先救根。

 

樹醫生

▲他獨創「水刀療法」,用洗車機搭配改良的強力噴頭。

 

樹醫生

 

樹醫生

▲樹有許多自癒能力,像是長出深色防禦層,隔絕病菌;或是側枝有三角錐結構,防止斷裂。

 

樹醫生

▲透過水的強勁噴力鑿開土壤,讓樹根呼吸,再灌進有機肥。

老樹救援協會
地址:台中市忠明南路270號18樓之4
電話:0965-168-205

 

獨門烘焙術 拯救走味茶 飄香茶醫


執壺注,金黃茶湯從壺嘴流出。茶水將盡之時,一顆顆渾圓飽滿的「茶珠」落下,竟在杯中滾動。只要是被茗心坊老闆林貴松烘焙過的茶葉,全都能見到這樣特殊的景象。

「這是因為茶湯的純度、密度昇華,飽和度夠、表面張力變大,水珠滴下就會在茶水表面滑動。一般茶湯含水量太高,水珠滴下,就沉入杯底了。」林貴松笑著說。

十六年前,他自創「高密度烘焙法」,利用高溫、高壓逼出茶葉裡的水分和雜質,烘自家茶坊的茶,也幫客人處理走味的茶葉。他烘過的茶,茶湯透亮,茶葉浸久不苦澀,有神奇的茶珠,甚至空腹、隔夜也能喝。茗心坊「茶葉診所」的名號不脛而走,曾多次登上日本媒體,就連朝日電視台也來採訪。日人形容他是「茶的妖精」,這是比「達人」還要厲害的稱讚。

開店二十六年,眼前的茶葉專家,卻是機械背景出身。林貴松第一份工作進了三陽機車研究部,一待就是九年。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沒有讓他忘記對茶的熱情。從小他就跟著長輩一起喝茶,工作賺錢後,開始買茶研究,「我喜歡茶,人生總想給自己一次機會。」於是他賣掉一棟房子,湊足開店基金,從此與茶為伍。

 

茗心坊

▲擁有「茶葉診所」美名的茗心坊,老闆林貴松獨創「高密度烘焙法」,為客人拯救走味茶葉。

 

高密度烘茶,逼出水分、雜質

 

他從以前喝茶腸胃不舒服的經驗,思索傳統茶葉的問題。一般烘茶用開放式機器,「讓空氣進入帶走水分,但有時茶葉卻是外乾內溼。」


如果將機器封閉起來呢?他發揮研發精神,改良烘茶機,把機器從裡到外全都密封起來,利用高溫、高壓逼出茶葉的水分、雜質和雜氣,經過十年摸索,終於開發出獨門的「高密度烘焙法」。除了混過的茶葉和花茶,林貴松幾乎每種茶都能烘。

林貴松自製「診茶表」,從外觀、氣味到茶湯入口的滋味,判斷客人茶葉問題,再對症下藥。烘焙時並非固定溫度,而是依照茶性、發酵度、焙火度,以及每個階段茶葉的變化,調整溫度和時間。但機器密閉看不見茶葉狀態怎麼辦?全靠他靈敏的嗅覺與經驗判斷。

他翻開烘茶機上方的一個小洞,透過茶香,找出線索。「一開始會有很青的味道,夾雜水味,和刺鼻的雜氣。排出雜質後,則有涼氣,像山裡的氣味,讓人神清氣爽。涼氣是茶葉狀態最好的時候,如果沒有掌控好的話,就帶火味了。」

旁人聞來幾乎一致的氣味,林貴松卻能聞出其中的細微變化。烘一次茶基本要花三天,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聞一下,「有時一個晚上好幾次,半夜看一次,三點再看一次,五點又看一次。」

他拿出紀錄圖表,上頭密密麻麻寫下每段時間的溫度和氣味變化,林貴松愛茶也惜茶,二十餘載的烘茶人生,讓走味的茶葉再次飄香。

 

茗心坊

▲獨門烘焙法能將茶湯密度提升,茶水表面張力變大,倒茶時竟能出現神奇的「茶珠」現象。

 

茗心坊

▲林貴松靠靈敏的嗅覺,烘焙茶葉時,掀開機器上方的小洞,全靠氣味判斷茶葉變化。

 

茗心坊

▲林貴松自製的「診茶表」,從外觀、氣味到茶湯滋味等面向,判斷客人茶葉問題。

 

茗心坊
茗心坊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1-17號
電話:02-2700-8676

延伸閱讀

憑幾張老照片,就修復好荷蘭女皇破損瓷器…電機科班生沉醉陶藝半世紀:一代大師蔡曉芳辭世,當代官窯成絕響
憑幾張老照片,就修復好荷蘭女皇破損瓷器…電機科班生沉醉陶藝半世紀:一代大師蔡曉芳辭世,當代官窯成絕響

2024-04-15

修復師每一刻都與時間賽跑 台灣文化記憶來得及搶救嗎?
修復師每一刻都與時間賽跑 台灣文化記憶來得及搶救嗎?

2023-03-02

古稀之齡琴癡   修復六百年名琴重飄樂音
古稀之齡琴癡 修復六百年名琴重飄樂音

2018-05-03

為故宮國寶看診續命 隱藏在歷史文物背後的修復師
為故宮國寶看診續命 隱藏在歷史文物背後的修復師

2018-05-03

台灣藝術修復革新者
台灣藝術修復革新者

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