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玩味限量錶

玩味限量錶
一只限量錶能有多特殊?機芯上銘刻的結婚紀念日,成為獨一無二的量身回憶。

釋俊哲、高靜玉

藝文風尚

攝影/陳俊銘、各品牌提供圖片

994期

2016-01-07 16:35

物以稀為貴,錶的世界亦然。同樣是高級品牌,限量款式的話題、買氣,硬是要比正規產品高上一階。限量錶有什麼魅力?有哪些錶廠專玩限量錶?如何能買到值得收藏的珍品呢?

玩家篇》從主流到另類統統有


玩錶二十多年,從知名品牌玩起,到近年獨鍾限量、獨立製錶,謝承曄的收藏數量並不算特別驚人,但他人生的第一只名錶,是高階品牌Jaeger-LeCoultre的Reverso兩地時間款式,「當時是我準備出國念書,爸爸親自挑選送給我,即使這幾年流行大錶,但偶爾還是會拿出來看看。」謝承曄說。

 

從國外回台後,從事樂器製造與外銷的他,這十多年來從熱門的知名品牌,到相對小眾的獨立錶廠等十多個品牌,從主流到另類盡皆涵蓋,仔細觀看品項清單,足夠叫本格派錶迷熱血沸騰。愛錶如癡的他,甚至自行繪製草圖,找熟識的精密儀器加工廠合作,打造出自己專屬的腕錶收藏與上鏈盒。

 

讓他從主流跨界到另翼的關鍵,其實是MB&F的創辦人Maximilian Büsser(以下簡稱Max)。曾在餐會中與Max巧遇的他,在一頓晚餐的時間裡,被Max強烈的渲染力與說故事的好口才深深打動,自此發現獨立製錶、限量錶款的好。

 

訂製結婚周年紀念錶


獨立製錶通常代表少批量生產,以MB&F為例,品牌成立十年來,總生產量不過一千五百只。而一般有規模與歷史的集團品牌,年產量動輒在數千到數萬只起跳,相比之下,獨立製錶廠的產量如滄海一粟。但也正因如此,獨立製錶的少量、特殊性,為謝承曄打開了腕錶收藏的另一扇窗。

 

該如何定義限量錶?

 

「總數在兩百只以下就算稀有。」而他手邊最具意義的一只限量錶,卻是來自德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

 

「這是我為結婚周年紀念訂做的款式,當初在網路論壇上發現,這家錶廠有客製功能,並可設計樣式。付完訂金後,錶廠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傳照片或影片給我,告知進度進行到哪裡。」最後機芯上還刻上謝承曄的結婚紀念日。時間的意義在哪裡,玩錶、腕錶的意義也在哪裡。

 

而雖然手邊擁有四十多只名錶,每晚睡前,謝承曄都會用自己準備的小道具,細心清潔當天戴過的錶款,甚至連太太所戴的錶也不放過!或許是某種心理潔癖使然,但那更是珍惜愛物的具體展現。所以,別說你口袋多深、買了多少「大錶」,那只是買,談不上「玩」。

 

愛,就是要好好對待,甚至有自己一套與物件的相處之道。玩錶,就應該要這樣子。

 

錶

愛錶齊齊排開,從獨立製錶品牌、高級運動款式到客製訂做款,這只是謝承曄收藏的一小部分。

 

謝承曄

謝承曄

新生代腕錶收藏家,本業為樂器製造。從主流高級品牌玩到限量獨立製錶,海納百川。

愛錶,但不僅是購買,更定期為愛錶清潔保養,展現了玩錶新態度。

 

專家篇》三個關鍵 教你如何挑限量錶

 

限量錶該怎麼解讀、怎麼選、怎麼欣賞?且看專家指路,帶你直探門內祕境。

仔細檢視市面上的「限量」錶款,不同品牌、不同話題的款式各有千秋。有的以賽事為名、有的跨界(品牌)合作、有的採材質限定,有的更屬極少量發行;同樣以限量之名,該如何買到樂趣?買到保值(甚至增值)能力?資深錶評家曾士昕認為:要挑選限量錶,品牌是決定一切的首要因素。

 

江詩丹頓

 

江詩丹頓

江詩丹頓 250周年紀念座鐘

江詩丹頓在250周年時推出的天文座鐘,全球限量一座。

除座鐘本身集合多項複雜功能,座鐘表面還經人手工雕刻(上圖), 不同於一般珍藏品。

 

先看品牌、數量與主題


品牌形象建立的困難度、複雜度,決定了對於錶款的無窮加持力道。

 

挑選完品牌,數量則是曾士昕心中的第二重要關鍵。限量的「數量」也不一而足,影響數量的關鍵有很多:製造的複雜度,手錶的價格定價,都會影響到數量的數字。高複雜、手工生產的一定在數十只以內,而特殊的貴金屬則可能在百來只左右。

 

「像是百達翡麗曾經生產過一批貴金屬、總計三千只的十日鏈腕錶Ref. 5100P,當時一只定價約八十多萬元,現在二手市場最高曾出現過兩百萬元的紀錄,正是因為品牌屬性,加上十日鏈與貴金屬的話題,三項主題加乘之所致。」曾士昕說。

 

曾士昕認為足以下手收藏的第三因素,是限量的「主題」。

 

限量這件事,可能是某種功能的首度發表、某項賽事或品牌的交互聯名,此為限量「主題」。主題越特殊,越是限量錶行情與身價之所在。尤其在西方,高級品牌的大型周年紀念款,甚至在零售端會推出一搭一的可能,也就是多買一只常規錶款,才有購買限量錶款的可能,可見主題性之重要。

 

百達翡麗

百達翡麗 Ref. 5175R

百達翡麗在175周年時推出的Ref. 5175R大師弦音腕錶,正反面皆可佩戴,全球限量七只。

 

寶格麗

寶格麗 蝴蝶中置陀飛輪腕錶

全球限量10只,有中置陀飛輪與跳時的功能組合,收藏性頗高。

 

從興趣下手,找認同感


但限量錶款一定高價、奇貨可居、難以親近嗎?倒也未必。只要找到自己感興趣、有認同感的限量錶款,雖然整體生產量或許較多,但也是另類的把玩樂趣。曾士昕舉例:多年前Gérald Genta曾製造過一只跳時分鐘逆跳的米老鼠主題腕錶,米老鼠的手上還拿著國旗,當指針逆跳,國旗也在面盤上飛舞,甚有童趣。

 

  • 跳時:錶面使用小視窗加上數字轉盤,來顯示小時,每到整點就會瞬間跳到下一個數字。

 

  • 分鐘逆跳:分鐘顯示在一個扇形軌道上,當指針到達刻度盡頭,會瞬間歸回到起點。

 

另外又如不少車廠也會和錶廠聯名,像是早年芝柏(Girard Perregaux)與法拉利的聯名,又像是今年BALL Watch和BMW的合作,對於喜歡特定品牌車廠的車主,能買到一只車廠與錶廠聯名的款式,其收藏樂趣,絕對遠高過保值的利潤考量。

 

曾士昕最後分享限量的分類:限量有兩種,一種是不一定買得到、一種是不一定買得起。但真正的玩家,則是追求「找得到、看得懂、買得起、賣得掉」!

 

BALL Watch×BMW

BALL Watch×BMW聯名款

BALL Watch與BMW車廠的聯名之作,價位走相對親民路線,約10萬元左右,是買得起的限量錶。雖然難有增值空間,但對熱愛BMW的車主而言,卻更多了賞玩樂趣。

 

曾士昕

曾士昕

資深錶評人,玩錶資歷30年以上,文章專欄散見於各報章雜誌。

「找得到、看得懂、買得起、賣得掉」,是其玩錶的個人座右銘。

 

限量篇》戴了開心,才是賞玩重點!


同樣是限量款式,依據品牌定位高低、錶款屬性設定,甚至是特殊複雜功能、製作工藝加持,「玩」法亦有不同巧妙。

決定要入手一款限量錶了!該挑哪只比較好?較常見、也是一般人「玩」得起的限量錶,通常以某項特殊事件為主。更精確來說,這種限量錶屬「少量生產」,雖然和增值有一段距離,但自己戴了開心,才是賞玩重點。

 

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李小龍七十五歲冥誕隔天,香港上市了一款全球僅有七十五只的李小龍限量錶,這款限量錶是Hublot與李小龍遺孀李琳達、女兒李香凝所創辦的李小龍基金會合作,攜手發表的「Spirit of Big Bang Bruce Lee Limited Edition李小龍七十五誕辰周年紀念腕錶」。

 

Spirit of Big Bang Bruce Lee Limited Edition

Spirit of Big Bang Bruce Lee Limited Edition

李小龍75誕辰周年限量錶,全球限量75只。 (Hublot)

 

李小龍

李小龍75誕辰周年限量腕錶上市當天,李小龍遺孀李琳達(右2)、女兒李香凝(右1)與武打明星甄子丹(左1)聯袂出席。

 

李小龍紀念錶 酒桶形錶殼、鏤空錶盤


錶面的龍源自李小龍家中書桌桌面上、他親自設計的龍,錶帶以短吻鱷魚皮縫合天然橡膠製成,藍寶石鏡面的設計與酒桶形錶殼,讓精細的鏤空錶盤一覽無遺。消息曝光當天,幾乎預訂一空。

 

推出這款錶的廠商,正是一九八○年代才竄起的年輕品牌Hublot。Hublot雖是年輕廠牌,但自○四年起重新定位,與全球各界頂尖運動員攜手合作,強調融合的藝術,捨棄一般錶廠追求的輕、薄、典雅、精緻等角度,將細節轉而追求減少曲線,並且誇張化,不僅是全球第一家將貴重金屬與天然橡膠作為原料並且巧妙融合,同時也一口氣將錶徑提升到四十四毫米的大錶面,一推出就造成轟動。

 

Hublot最有名的限量腕錶,便是與法拉利團隊相互合作,使腕錶與汽車之間有許多相似性與共通感的超級腕錶「MP-05 LaFerrari Titanium」,不僅造形就像法拉利著名的引擎般獨特,材料更使用銀色的鈦金屬錶殼與透明錶背,並開創五十天動力儲存的歷史紀錄,風格更與法拉利頂級跑車完美匹配,儘管造價千萬元且全球僅有五十只,仍有不少買主表示興趣。

 

宇舶 LaFerrari MP-05

 

宇舶 LaFerrari MP-05

宇舶 LaFerrari MP-05

Hublot在2013年時幫Ferrari製造的聯名錶款MP05,垂直式的陀飛輪機芯,視覺張力極為強悍,讓人聯想到Ferrari的跑車引擎。

 

天梭聯名錶 融合摩托車碟煞設計


像天梭(Tissot)便與國際摩托車大賽MotoGP聯名,將摩托車的碟煞、踏板融入錶款整體設計,二○一五的年度限量款,限量三三三三只,附贈錶盒還具上鏈功能,收藏樂趣十足。

 

而Oris與奧迪汽車的聯名,以一四年得獎的Audi R18 E-Tron Quattro賽車為靈感,從錶殼、錶帶、錶盤清一色酷黑登場,面盤尚有Audi Sport紅色字樣,討好名車鐵粉,全球限量兩千只。

 

天梭MotoGP聯名腕錶

天梭MotoGP聯名腕錶

2015年限量款,以國際摩托車賽事為設計靈感,買得起、玩得到。

 

ORIS AUDI SPORT LIMITED EDITION II

ORIS AUDI SPORT LIMITED EDITION II

Oris和Audi車隊的第二回聯手,酷黑有型。與買一輛Audi汽車相比,腕錶相對實惠不少。

 

Hublot

Hublot的名字總是與運動結合,全球品牌大使便是請到NBA籃球巨星Kobe Bryant擔任。

 

萬寶龍計時馬錶 精鋼錶殼限量五六五只


萬寶龍的Nicolas Rieussec II計時馬錶,則是向墨滴式計時器,也就是如今計時馬錶的最早雛形發明者Nicolas Rieussec致敬,四十三毫米的精鋼錶殼裡,配有具導柱輪、單按把計時馬錶的MBR200自動上鏈機芯,三十多萬元的價格,全球限量五六五只,和一般計時馬錶相比,更多保值可能。

 

再來第二種限量,數量就更稀少,通常具備某種高價值工藝加持。像MB&F的Legacy Machine Perpetual腕錶,改變傳統對機芯結構的認知,除讓腕錶可快速調校日期,也消除日期轉換時,機芯所產生的風險。玫瑰金和鉑金的款式各限量二十五只,屬極少量生產。

 

而第三類限量錶就稱得上名副其實的「限量」。其數量都在二十、三十只以內,甚至一隻手數得完。這些錶款完全符合高級製錶(Haute Horlogerie)的定義。

 

萬寶龍 Nicolas Rieussec II

萬寶龍 Nicolas Rieussec II

萬寶龍的Nicolas Rieussec腕錶,向滴墨式計時器的發明人致敬。

 

MB&F

MB&F

MB&F的LM Perpetual,是少數在機械結構上突破傳統的限量萬年曆腕錶。

 

經典空氣鐘 微繪琺瑯結合細木鑲嵌


像Jaeger-LeCoultre的Hybris Artistica系列:十二只鐘、錶作品,以球形陀飛輪、複雜星空、大自鳴問錶等十二項複雜功能為主軸,全數各只造一或三件。其中,以微繪琺瑯製造的Atmos Marqueterie空氣鐘,再結合細木鑲嵌,重新演繹慕夏的經典畫作,限量一座。微繪琺瑯、細木鑲嵌和空氣鐘,每一種技術或工法,原本就具有極少量生產(因為困難、耗時)的因素。當多項複雜工藝疊加,限量僅是附加條件,錦上添花而已。

 

但是有保值空間的限量錶,一定高高在上嗎?那倒也未必。Grand Seiko這個系列屬於Seiko精工旗下的子品牌,又以機芯的高精準度為主打。從系列的建立之始,並訂下看齊瑞士天文台精準度的相同規格。

 

像是Grand Seiko一五年推出的五十五周年紀念限量錶,面板刻印有五十五隻獅子圖騰,以高振頻的9S86 Hi-Beat機芯為動力來源,建議售價約新台幣二十萬元。

 

買得起、又有增值空間,唯一的問題是,你的手腳夠快嗎?
 

JLC Atmos Marqueterie

JLC Atmos Marqueterie

Jaeger-LeCoultre的Hybris Artistica系列,其中細木鑲嵌空氣鐘,重現了慕夏的名畫,加上空氣鐘與細木鑲嵌雙重工藝,全球限量一座,賞玩與收藏性極高。

 

Grand Seiko

Grand Seiko

Grand Seiko的55周年限量腕錶,全球限量200只,台灣配額55只,頗具保值空間。

 

口氣不小,但看看過去幾年的表現,讓人不敢輕忽momo的企圖心。

 

截至目前為止,momo會員人數已經逼近1100萬名,等於接近一半的台灣人都已是momo會員,平均每日流量540萬人次,每個月不重複訪客就有900萬人(包括電腦和手機),每個月至少都有100萬筆的訂單成交。

 

觀察momo一路的成長軌跡:自從網路購物平台成立以來,momo創下從未衰退的紀錄。營收從2009年跨越100億元之後,2013年飛越200億元、2017年300億元、2018年400億元,去年(2019年)營收正式跨入「500億元俱樂部」。回顧過去10年,年平均成長率超過2成,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成長動能,但momo還有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1千億元大關!

 

早在2014年,當時董事長林福星喊出7年計畫,也就是7年後要做到1千億元的雄心壯志(等於2022年要完成),《今周刊》採訪團隊在3月中旬專訪現任董事長、2014年時任總經理的林啟峰,請問當年支票是否兌現,「那當然!」輕描淡寫一句話,林啟峰的信心不在口氣,在行動。

 

坐穩台灣電商一哥的寶座,momo早已無人能撼動,但誰知道,當年的momo從電視購物頻道起家,在富邦集團裡,只是一家微不足道的小公司;比起同集團裡的金控、電信,資本額動輒1千億元以上、每年獲利都是好幾百億元計,「公司太小,反而沒有大人管。」一位在momo資歷超過5年的員工說。

 

momo

▲點擊圖片放大

 

 

momo

 

 

銅管仔車邊修邊上路  千億營收指日可待

 

「momo是銅管仔車(台語,意指如破銅爛鐵的車子),邊開、邊修、邊上路。」富邦集團大家長蔡明忠不只一次這樣形容momo,在momo平台上賣衛生紙、賣醬油、甚至賣粉餅,這大概是當年以產物保險為本、開創富邦集團的創辦人蔡萬才都難以想像的。

 

但蔡明忠的「銅管仔車」不是對momo的輕蔑,相反地,是對momo現在成績單的最大肯定。他的意思是,這個當年毫不起眼的小公司,沒有多加看顧,竟然自己長大成人了,還成為前景看好、成長可期的有為年輕人。

 

momo如何做到?

 

一跨出momo位在台北內湖大樓的電梯,迎面就是一張大海報,上面寫著「『快』是唯一無法破解的招式」,意思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下單快、出貨快、到貨要更快,速度,是決定電商經營的關鍵因素。

 

小錯不斷  林啟峰不諱言失敗史

 

「但momo還有一樣『快』是外界不知道的,那就是承認自己做錯、失敗也要『快』。」採訪這天,天氣陰霾,現任董事長林啟峰話匣子一開,就談起「失敗」。「momo做錯很多事,我們開過五十家藥妝店,最後忍痛收掉;我們開過實體的momo百貨,後來也是頂讓收掉。最後,我們承認自己現階段,學不會做實體。」

 

momo從2008年到2014年,前後7年的時間開了50家實體店面「momo藥妝」,最後以虧損10億元宣告慘敗,黯然離開街頭;也在2013年,決定把經營3年的「momo百貨」拱手轉讓,同樣賠錢退場。當時momo的資本額不到13億元,這兩筆實體通路的認賠收場,幾乎賠掉一個股本。

 

 

「當時公司風雨飄搖,我只好硬著頭皮去向老闆報告,要求增資。」林啟峰說,錢不能白白賠掉,這堂價值「一個股本」的課,讓momo從此決定揮別實體通路,「FOCUS」(專注),專心做好自己擅長的電商平台。學會專注,也讓momo閃過一場腥風血雨的風暴。

 

2017、2018年,同業的蝦皮與網家,因為C2C(個人對個人的電子商務)的運費補貼,打到雙方幾乎都「動搖國本」,兩邊都喊出「30億元之戰」(意指補貼商家高達30億元的運費),只有momo堅持站在岸邊,意志堅定地不踩進戰場,一心只想把電商平台顧好、做好,不跨足C2C。

 

事實證明,那兩年正是台灣電商市場重新洗牌的重要分界點,momo因為沒有加入戰爭,得以持盈保泰,維持穩健的財務體質,有更多資本可以快速投入下一場戰爭:建立倉儲等硬體自動化投資。從此momo的領先幅度一舉擴大,最大電商的寶座難以撼動。

 

商場的競爭詭譎多變,誰都難以預測,早期的挫敗可以成為養分,為自己儲備下一場戰役的能量。

 

但momo犯過的錯還不僅如此,中國市場也是慘痛一役;momo曾經投資一家中國的電視購物頻道,有一天,赫然發現公司上下從高階主管到基層的採購,幾乎每個人都收取比例不等的回扣,「收回扣」,是電商界最大禁忌,在中國市場竟然如此毫無遮掩地進行。

 

無論中國市場再大再美好,痛定思痛,momo最後仍收掉這家公司,另起爐灶。

 

momo

 

大商無算  付款條件給得好才拿得到好貨

 

就像蔡明忠說的,這輛銅管仔車就這樣,「邊開、邊修、邊上路」;林啟峰也坦言公司要求什麼都要「快」,但快又不免犯錯,所以要強心臟,容忍大家犯錯,錯了就改,繼續上路。

 

電商在台灣其實已經不算新生意,蓋倉儲、建物流,這些都已經是顯學,既然是顯學,就等於是大家都知道的硬道理。即使如此,仍然有人落敗有人勝出,背後關鍵因素才更令人好奇。

 

「大商無算。」林啟峰坐在椅上往後一靠,不談算計、不計成本毛利,開口談起歷史故事。

 

「清朝有兩大商人,一位是大家比較知道的胡雪巖,另一位叫孟洛川,他的經商之道講的就是『大商無算』,意思是做大生意不去斤斤計較小利。」林啟峰說,這是前任董事長林福星常講給大家聽的概念。

 

momo的平台上有將近300萬種商品,常流動的有60萬到80萬種,當大家汲汲營營算毛利,計較一毛錢、二毛錢的成本,林福星當時反向要求momo,給供貨商的票期盡可能縮短,後來momo幾乎多以30天期付款,相較同業間多半60天、甚至更長的票期,momo付款條件相對好。

 

「前幾年,其實momo自己財務也不是多好,但還是盡可能堅持這個付款方式。」一位財務主管分析momo的策略,付款條件好,供貨商自然就願意把最好、最新的貨先給momo賣,這在向來什麼都賣的電商平台上,就像momo自己的企業標語——「生活大小事都是momo的事」,商品、價格非常透明,消費者在網路上比過一輪之後,聰明的自然就會選擇在momo下單。

 

前董事長林福星是momo的創辦人,一路到2018年才因產金分離政策,只能專任富邦人壽而離職,但他給momo訂下的企業文化,仍一路影響至今。

 

 

林福星是台灣大學化工博士,他家裡在嘉義布袋的鄉間開雜貨店,從小雜貨店到大電商平台,他秉持一樣的經營之道,就是「價廉物美」,這四字比「大商無算」還更簡單易懂,也是momo內部至今最在意的文化精神。

 

草創初期,momo業績不夠大,許多3C商品甚至因為下單量不多,還無法直接向總公司訂貨,但為了讓平台上的貨品齊全,只能忍痛轉向經銷商拿貨,這樣一來成本當然比同業高,偏偏3C商品售價又是「死豬仔價」(價格一致性高),當時幾乎是「賣一台虧一台」,但為了堅持林福星訂下的「價廉物美」原則,momo仍咬牙賣,但也因為如此,營收得以迅速攀升,等到量衝大,終於才能向總公司下訂單,取得齊頭式的平等。

 

momo董事長

 

momo取名自more and more,商品豐富齊全、品質值得信賴、消費者覺得優惠的價格,就是『物美價廉』

── momo首任董事長 林福星

 

堅持價廉物美  隨時偵測調整價格

 

規模小的時候都堅持不能賣貴,如今已是電商一哥,早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價格管理機制」,透過內部比價系統,隨時偵測價格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果價格不對,momo會立刻回頭和供應商談降價。

 

這個比價系統還設有消費者回饋的投訴機制,消費者敏銳度高,只要覺得商品價格較貴,立刻就有投訴;透過數據計算,只要累積一定客訴,momo就會立刻調整訂價來反應。

 

「momo如今是這麼大的電商平台,理論上不應該比別人貴。」林啟峰話說得保守,但記者實地測試,以各大電商平台指標性的「帶貨商品」舒潔衛生紙為例,雖然各家平台的品項名稱有1、2字的差異,有的叫「棉絨膚觸」,有的叫「蓬柔舒膚」等,包裝大小也略有差異,且各平台還有不同的促銷方案,但換算下來,每抽單價仍以momo價格最低,「價廉物美」的精神確實貫徹。

 

 

大方向對了,儘管一路走來小錯不少,但momo營運從此扶搖向上,營收在去年正式突破500億元,來到518億元,和同業差距愈拉愈大,昔日的銅管仔車愈跑愈順之際,下一步,momo要做什麼?

 

林啟峰給了兩個明快答案,一是快馬加鞭設倉儲,達到全島24小時內送達目標,另一則是頭號競爭目標的鎖定,早就跳脫電商同業,而是瞄準實體通路的強大競爭者——全聯。

 

2017年開始,當同業為了運費補貼打得如火如荼時,momo已悄悄展開全台獵地,北、中、南都要成立物流中心,每塊地要2萬5千坪,至今只有北部確立完工投入運作;去年底才剛剛買下南部土地,南部物流中心預計明年下半年才能完工,而中部的物流中心,至今還沒個影。

 

momo

▲點擊圖片放大

 

momo

早年蔡明忠( 上圖左二) 口中的銅管仔車(左一為前董事長林福星,右二為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如今已是市值最高突破500億元的台灣電商一哥。

 

搶建倉儲  到貨時間決定成長動能

 

要靠近交流道、又要占地遼闊,哪有那麼容易找?找不到物流中心的地,那就先設衛星倉儲,但即使是衛星倉,土地也要5千坪,可租可買,只要有地就好。這幾年,momo已經在北中南廣設16個衛星倉,可以大幅縮減到貨時間,是電商營運最重要的成長動能。

 

「舉例來說,幫寶適紙尿布在日本製造,進口來台從台北港、基隆港上貨,物流車隊透過大數據直接配送到屏東衛星倉、台南衛星倉等,並且把配比都算好。客人訂貨時,就近的衛星倉直接送達,例如屏東一帶的客人下單,就從屏東衛星倉出貨,這樣可以縮短至2、3小時內送達。過去商品放在桃園的大倉庫,要送到屏東,再怎麼快至少也要1天的時間。」林啟峰三言兩語,把衛星倉扮演的角色與送貨時間的關係,解釋得很清楚。

 

 

大幅縮短從下單到取貨時間,就會快速推動公司成長。在疫情發生之前,momo已經擬定接連幾年每年要成長25%的目標;疫情發生,有可能再推一把,2022年的「1千億計畫」或許將提前達陣。

 

台灣零售業每年創造近4兆元營運規模,其中龍頭老大是統一超商,去年營收1千5百多億元;老二全聯緊追在後,營業額也有1千3百億元;第3名是好市多,第4名新光三越⋯⋯,momo排名第7。即使網路發展多時,零售業至今仍是實體通路的天下。

 

「台灣實體與電商的比重,約是85%比15%。」有「電商教父」之稱的91APP執行長何英圻表示,這個比重大約已是穩定成熟狀態,但雙方都不安於室,拚命往「虛實融合」(OMO)快速靠攏。

 

momo

 

物流

圖一(攝影/蕭芃凱)

 

物流

北部物流中心(圖一)建立後,大幅縮短到貨時間,去年底,momo再砸重金買下南部物流中心土地(上圖),將是營運邁向千億元大關的重要利器。(攝影/陳弘岱)

 

momo

▲點擊圖片放大

 

創新理論

 

亞馬遜執行長

 

虛實融合是趨勢  線上線下激戰時代來了

 

如果「虛實融合」是未來的零售趨勢,那麼線上、線下開打恐怕將是一場難以避免的戰役。

 

「『全先生』是我們可敬的對手。」momo顯然早就嗅到這個趨勢,在內部會議上,主管們常以「全先生」稱呼這位假想敵,顯然將全聯視為最重要的對手,早已是momo上下不諱言的一致目標。

 

只是,momo營收規模5百億元,敢放眼直接挑戰1千3百億元的全聯,口氣不小。

 

「這兩家的文化很像,一個蓋房子(元利建設,指全聯)、一家開金控(momo),都不是流通本業,但老闆都很精打細算。」同業這樣分析這兩家零售業的「後起之秀」,但其實更像的是,這兩家公司近幾年業績都是異軍突起,momo的年成長率突破2成,全聯也不遑多讓,連年都有2位數成長。

 

全聯最近更進一步推出「實體電商」服務,展現跨足OMO的企圖心十足,而momo呢?

 

「我們把電商做好做滿,只要體質好,隨時併購都可以一步跨到實體。」一句話充分展現林啟峰不畏戰的信心與戰力。

 

還未開戰,硝煙味已經十足。如果虛實整合將是零售業必然的趨勢,那麼這兩家仰角最高的兩強之爭,恐怕會是一場難以避免的精采對決。

 

零售業

 

馬雲

 

零售業

 

momo

延伸閱讀
腕錶時尚
腕錶時尚

2022-05-11

獨立腕錶 走自己的路
獨立腕錶 走自己的路

2014-10-30

彩繪上身  瓷具、腕錶宛若新生
彩繪上身 瓷具、腕錶宛若新生

2012-05-24

鑲鑽腕錶 戴出品味與流行
鑲鑽腕錶 戴出品味與流行

2012-04-19

非瑞士系腕錶   走出另類風情
非瑞士系腕錶 走出另類風情

200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