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自己的思緒探向了過去,轉身背對現時千錘百煉而來的圓滿,反而去搜尋已逝的甜美無常,搜尋那一年所有的邂逅,那些邂逅在當時看起來如此偶然無序,如此生氣蓬勃,隨著時間過去,卻變得有些命中註定的味道。
社會專欄作家會稱之為「一流盛事」。男人都打了黑領結,呼應那些照片的色調;女人穿著豔燦燦的禮服,裙襬有長有短,長的至腳踝,短的至大腿上段。香檳放在小圓托盤上面,端盤子的是失業年輕演員,個個生著一副完美無瑕的俊臉,以及特技演員般優雅的體態。那些照片根本沒人看,賓客都忙著尋歡作樂。
話說回來,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五○年代,美國把全世界從腳跟提起來甩,已經把人家口袋裡的零錢都甩了出來。歐洲成了窮親戚,牆上是掛滿了紋章徽飾,桌上卻沒有餐具;而非洲、亞洲、南美洲那些個教人分不清楚的國家,正要開始爬過我們學校教室的牆,像太陽下不怕火的蠑螈。有共產黨,在某個地方,但是麥卡錫已經進了棺材,沒有人上過月球,現下俄國人神出鬼沒還只是在間諜小說裡。
所以我們或多或少全都醉了。我們把自己發射到這個夜晚,像是衛星,繞著離地二哩高的城市轉,崩潰的外幣和精濾的烈酒為這座城供應電力。我們隔著餐桌喊叫,痛快暢飲、隨意喧鬧。到了早上,我們準時在六點三十分醒來,神智清明,樂天開朗,準備好回到工作崗位,在不鏽鋼辦公桌後面掌著全世界的舵。
—來吧老公,我說。我們去看那些照片。
幾乎所有照片都是橫幅構圖,拍攝坐在攝影者正前方的一兩位地鐵乘客。
這裡是一個嚴肅的哈林區青年,頭上圓頂禮帽歪得很大膽,蓄著兩撇八字鬍。
這裡是一個四十歲眼鏡男,穿戴毛領大衣和寬邊帽,一看就是幫派會計師的模樣。
這裡有兩個單身女子,梅西百貨香水櫃員,著實有三十多歲,自知金色年華已逝而臉色微慍,眉毛一路拔到布朗克斯區那麼遠。
這裡一個他;那裡一個她。
這裡年輕;那裡老。
這裡光鮮亮麗;那裡單調灰暗。
這些照片雖然拍了不只二十五年了,卻從來沒有公開展覽過,艾文斯顯然顧慮著影中人的隱私。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甚至有點自以為是),想想看,照片是在這麼公開的場合拍的嘛。可是看著他們的臉排列在牆上,你就會理解艾文斯的為難,因為照片事實上捕捉了赤裸裸的人性。許多人戴著無名通勤者的面具發呆,渾然不察有具相機直直對著自己,不知不覺中暴露了自己的內在。
我們都會這樣,差別只在要花幾站的時間。有人要兩站,有人三站,那幾分鐘我們卸下防備,眼神渙散,找到獨處帶來的絕無僅有的真正慰藉。
但是攝影當時正年輕的我們,如今見到這些影中人,卻像見到鬼魂。
一九三○年代……多折磨人的十年啊。
經濟大蕭條開始的時候,我十六歲,年紀正好夠了,夠讓我所有的美夢與期望都被二○年代唾手可得的繁華給騙了。當時彷彿經濟大蕭條是美國刻意推出的政策,就只是為了給曼哈頓一個教訓。
是呀,一九三八年到四一年間沃克.艾文斯用隱藏式相機拍的肖像,是呈現了人性沒錯,不過是某一種特別的人性,向磨難低頭的那種。
我們前面幾步有個年輕女子正在欣賞展品,她頂多二十二歲,每張照片好像都是驚喜,好像她身處城堡中的肖像畫廊,裡頭的臉孔全都莊嚴而陌生。她的皮膚泛起紅暈,散發出不自覺的美麗,教我滿心嫉妒。
我不覺得那些臉孔陌生。那些疲憊的表情,得不到回報的凝視,都太熟悉不過。就好像你有過的那種經驗,你走進另一個城市的旅館大廳,看見其他客人的衣著舉止跟你如此相像,你一定會撞見某個不想撞見的人。
說起來,那天正是如此。
—是錫哥.古瑞欸,我說。法爾正走向下一張照片。
他走回我身邊,再看了一眼。照片中的二十八歲男子鬍子沒刮乾淨,穿著破舊大衣。
看起來體重不到標準,少了二十磅,兩頰的紅潤也幾乎不見,臉上看得出來很髒。但他的眼睛炯炯有神,靈敏機警,而且直盯著前方,嘴角一抹極不顯眼的微笑,彷彿正在觀察攝影者;跨過三十年的凝視,跨過無數的邂逅,像是前來探訪,而且每一寸都像他自己。
—錫哥.古瑞。法爾複述一遍,印象模糊的樣子。我弟弟好像認識一個叫錫哥的,在銀行業……
—對,我說。就是他。
這次法爾更仔細研究照片,對受困逆境的點頭之交展現出禮貌上該有的興趣。不過他一定要冒出一兩個疑問來的,他會好奇我認識這男人多深。
我和法爾開始約會的那個夏天,兩人都還只有三十多歲,錯過彼此的成人歲月頂多十年。但是十年夠長了,足夠每個人去過活度日、去誤入歧途;夠長了,像詩人說的,足夠時間去謀殺,去創新,或至少保證有疑問掉進你的盤子裡。
但是法爾不太覺得向後看是什麼美德,關於我過去的其他好多事,他都以紳士作風為優先。
儘管如此,我讓步了。
—我也認識他,我說,有一段時間在同一個朋友圈裡,不過戰前我就沒聽過他的消息了。
法爾的眉頭舒展開來。
我們在下一張照片前面站了該有的一分鐘,然後下一張,再下一張。但那些臉像是反向電扶梯上的陌生臉孔,一張一張過去,我幾乎沒看進心裡。
看見錫哥的笑容……過了這麼些年,我全無準備,感覺猝不及防。
或許只是我自滿—一個曼哈頓中年有錢人毫無根據的欣然自滿—但是穿過博物館裡一扇又一扇門的我,甚至願意發誓作證,我的人生已經達到平靜;我的人生是兩個人心性的結合,兩個都市靈魂的結合,緩慢而無可避免地向未來傾轉,就像向日葵轉向太陽。
然而,我發現自己的思緒探向了過去,轉身背對現時千錘百煉而來的圓滿,反而去搜尋已逝的一年間甜美的無常,搜尋那一年所有的邂逅—那些邂逅在當時看起來如此偶然無序,如此生氣蓬勃,隨著時間過去,卻變得有些命中註定的味道。
是呀,我的思緒飄向了錫哥,飄向了伊芙,但是也飄向了華勒斯.渥卡特和迪奇.范德淮,還有安妮.戈藍登。我也想起了那些萬花筒轉呀轉呀,給了我的一九三八年形形與色色。
我站在丈夫身旁,發現自己忙著把那一年的回憶留在自己心裡。
照片裡的錫哥看起來很窮。他看起來貧窮,飢餓,前途無望。但是他同樣看起來年輕,活躍,而且奇怪地充滿生氣。
突然間,牆上那些臉孔彷彿在看我。地鐵上那些鬼魂,疲憊孤單的他們,在觀察我的臉,留意我臉上妥協的痕跡,那些痕跡給人類老化的五官抹上特有的悲涼感。
然後法爾嚇了我一跳。
—我們走吧,他說。等哪天早上沒這麼多人再回來看。
—好。
而後就在我們走到出口之前,其中一張臉擋下了我的腳步。我的臉上浮現苦笑。
—怎麼了?法爾問。
—又是他欸。
牆上兩幅年長女性的肖像中間,夾著錫哥的第二張照片。錫哥穿著喀什米爾羊毛大衣,沒留半點鬍碴,領帶打了個俐落的溫莎結,搭在訂製襯衫的領子上頭。
法爾拉著我的手往前站,只離照片一呎。
—你是說跟剛才那張同一個人?
—對。
—不可能吧。
—不知道的人,會以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嗯,他顯然是東山再起了!
—不是,我說,這幅比較早。
—什麼?
—另一幅比這幅晚,另一幅是一九三九年拍的。
我指向說明牌。
會假定這一幅比較晚,是很自然的事。一九三八這一幅的錫哥看起來不只是日子比較好過了,年紀也好像比較大,臉比較圓,有一絲務實的厭倦俗世的味道,彷彿一連串的成功裡頭夾帶了一兩樁醜陋的真相。一年後拍攝的照片看起來比較像承平時期的二十歲男子,生氣蓬勃,無所畏懼,天真爛漫。
—哦,真是遺憾。鳳凰變麻雀,他輕聲說。
—不對,我說,不見得。
紐約市,一九六九年
......
這一天,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三點,天氣暖和,蒸蒸日上。一連三個晚上,我和梅森忙著<中央公園西路的祕密>,到半夜兩三點搭計程車回家,睡幾個小時,沖個澡,換個衣服,又回到辦公室,一點點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恰恰是我需要的步調。可是今天他堅持要我早點回家,等我一回神,我卻已經沿著第五大道漫步,爬上了主教座堂的台階。
這天的這個時辰,四百個座位有三百九十六個空著。我找了位子坐下來,想讓思緒飄走,它卻不願意。
伊芙,亨克,華勒斯。突然間,所有英勇大膽的人都走了。一個接著一個,他們閃閃發光,然後消失,把無法將自己從欲望解放出來的人拋在腦後,像是安妮,錫哥,和我。
—我可以坐這裡嗎?有人彬彬有禮地問。
我抬起眼,有些氣惱,這麼多空位,偏偏要來跟我擠。但那人是迪奇。
—你在這裡做什麼?我低語。
—懺悔?
他滑進我旁邊的座位,雙手自動放在膝蓋上,彷彿打從坐不住的孩提時期就已經受過嚴格訓練。
—我去了你的辦公室,想假裝巧遇你,但是你不在,破壞了我的計畫。一個戴貓眼鏡框的鐵娘子建議我,不如剛好走進附近某座教堂,她說你偶爾會在休息時間造訪。
—你怎麼知道我在哪一座教堂?我問。
—顯而易見呀。因為你不在剛才那三座裡面。
我握了握迪奇的手,沒說話。
我們安靜了一會兒,然後他重心又往身體右側挪了一些。
—我幾天沒看見你了。
—我知道。
—你要告訴我發生什麼事嗎?
我們現在看著彼此。
—我們出去外面吧。
我們坐在冰冷的台階上,雙手抱著膝,我把故事說給他聽。
這次多了一點距離,或許也多了一點自覺,我發現自己敘述的時候彷彿把它當成了百老匯笑鬧劇,把那些巧合和意外說得活色生香:偶遇安妮和錫哥!
—但是最好笑的來了,我說。
接著我告訴他我發現華盛頓的《社交與談話禮儀》,還有我這個傻瓜,竟然沒想到那是錫哥的兵法書。
可是,不論是因為十二月天坐在教堂台階上,或是因為我的幽默似乎沒有產生效果,我說著聲音有些發顫。
—好像沒那麼好笑哦,說起來,我說。
—是啊,迪奇說。
他突然比平常正經起來,扣緊雙手,往下看著階梯。他什麼都沒說,開始讓我有些害怕了。
—你想離開這裡嗎?我問。
—不用,不要緊,我們待一會兒。
他沉默著。
—你在想什麼?我催促他。
他開始在台階上輕輕踏著腳,一種很不像他的、不焦躁的方式。
迪奇吸氣又吐氣,做好準備。
—我在想,或許你對這個叫錫哥的太嚴厲了一點。
他不再踏腳,把注意力轉向第五大道對街,洛克斐勒中心前面的裝飾藝術擎天神雕像。簡直像是他還不能直視我。
—所以,這個叫錫哥的,他說,語氣像是希望確定自己已經掌握住事實,他被預備學校趕出來,因為他父親花掉了他的學費。他去工作,在工作中偶然認識了「魯克蕾奇亞.波吉亞」,她引誘他到紐約,承諾帶他跨出第一步。你們大家偶然相遇,雖然他對你有感覺,最後卻和你那個朋友在一起,一直到被她拋棄為止……
我發現我看著地上。
—差不多是這樣嗎?迪奇充滿同情地問。
—是,我說。
—你知道所有事情之前,很喜歡這傢伙。
—是。
這裡年輕;那裡老。
這裡光鮮亮麗;那裡單調灰暗。
這些照片雖然拍了不只二十五年了,卻從來沒有公開展覽過,艾文斯顯然顧慮著影中人的隱私。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甚至有點自以為是),想想看,照片是在這麼公開的場合拍的嘛。可是看著他們的臉排列在牆上,你就會理解艾文斯的為難,因為照片事實上捕捉了赤裸裸的人性。許多人戴著無名通勤者的面具發呆,渾然不察有具相機直直對著自己,不知不覺中暴露了自己的內在。
我們都會這樣,差別只在要花幾站的時間。有人要兩站,有人三站,那幾分鐘我們卸下防備,眼神渙散,找到獨處帶來的絕無僅有的真正慰藉。
但是攝影當時正年輕的我們,如今見到這些影中人,卻像見到鬼魂。
一九三○年代……多折磨人的十年啊。
經濟大蕭條開始的時候,我十六歲,年紀正好夠了,夠讓我所有的美夢與期望都被二○年代唾手可得的繁華給騙了。當時彷彿經濟大蕭條是美國刻意推出的政策,就只是為了給曼哈頓一個教訓。
是呀,一九三八年到四一年間沃克.艾文斯用隱藏式相機拍的肖像,是呈現了人性沒錯,不過是某一種特別的人性,向磨難低頭的那種。
我們前面幾步有個年輕女子正在欣賞展品,她頂多二十二歲,每張照片好像都是驚喜,好像她身處城堡中的肖像畫廊,裡頭的臉孔全都莊嚴而陌生。她的皮膚泛起紅暈,散發出不自覺的美麗,教我滿心嫉妒。
我不覺得那些臉孔陌生。那些疲憊的表情,得不到回報的凝視,都太熟悉不過。就好像你有過的那種經驗,你走進另一個城市的旅館大廳,看見其他客人的衣著舉止跟你如此相像,你一定會撞見某個不想撞見的人。
說起來,那天正是如此。
—是錫哥.古瑞欸,我說。法爾正走向下一張照片。
他走回我身邊,再看了一眼。照片中的二十八歲男子鬍子沒刮乾淨,穿著破舊大衣。
看起來體重不到標準,少了二十磅,兩頰的紅潤也幾乎不見,臉上看得出來很髒。但他的眼睛炯炯有神,靈敏機警,而且直盯著前方,嘴角一抹極不顯眼的微笑,彷彿正在觀察攝影者;跨過三十年的凝視,跨過無數的邂逅,像是前來探訪,而且每一寸都像他自己。
—錫哥.古瑞。法爾複述一遍,印象模糊的樣子。我弟弟好像認識一個叫錫哥的,在銀行業……
—對,我說。就是他。
這次法爾更仔細研究照片,對受困逆境的點頭之交展現出禮貌上該有的興趣。不過他一定要冒出一兩個疑問來的,他會好奇我認識這男人多深。
我和法爾開始約會的那個夏天,兩人都還只有三十多歲,錯過彼此的成人歲月頂多十年。但是十年夠長了,足夠每個人去過活度日、去誤入歧途;夠長了,像詩人說的,足夠時間去謀殺,去創新,或至少保證有疑問掉進你的盤子裡。
但是法爾不太覺得向後看是什麼美德,關於我過去的其他好多事,他都以紳士作風為優先。
儘管如此,我讓步了。
—我也認識他,我說,有一段時間在同一個朋友圈裡,不過戰前我就沒聽過他的消息了。
法爾的眉頭舒展開來。
我們在下一張照片前面站了該有的一分鐘,然後下一張,再下一張。但那些臉像是反向電扶梯上的陌生臉孔,一張一張過去,我幾乎沒看進心裡。
看見錫哥的笑容……過了這麼些年,我全無準備,感覺猝不及防。
或許只是我自滿—一個曼哈頓中年有錢人毫無根據的欣然自滿—但是穿過博物館裡一扇又一扇門的我,甚至願意發誓作證,我的人生已經達到平靜;我的人生是兩個人心性的結合,兩個都市靈魂的結合,緩慢而無可避免地向未來傾轉,就像向日葵轉向太陽。
然而,我發現自己的思緒探向了過去,轉身背對現時千錘百煉而來的圓滿,反而去搜尋已逝的一年間甜美的無常,搜尋那一年所有的邂逅—那些邂逅在當時看起來如此偶然無序,如此生氣蓬勃,隨著時間過去,卻變得有些命中註定的味道。
是呀,我的思緒飄向了錫哥,飄向了伊芙,但是也飄向了華勒斯.渥卡特和迪奇.范德淮,還有安妮.戈藍登。我也想起了那些萬花筒轉呀轉呀,給了我的一九三八年形形與色色。
我站在丈夫身旁,發現自己忙著把那一年的回憶留在自己心裡。
照片裡的錫哥看起來很窮。他看起來貧窮,飢餓,前途無望。但是他同樣看起來年輕,活躍,而且奇怪地充滿生氣。
突然間,牆上那些臉孔彷彿在看我。地鐵上那些鬼魂,疲憊孤單的他們,在觀察我的臉,留意我臉上妥協的痕跡,那些痕跡給人類老化的五官抹上特有的悲涼感。
然後法爾嚇了我一跳。
—我們走吧,他說。等哪天早上沒這麼多人再回來看。
—好。
而後就在我們走到出口之前,其中一張臉擋下了我的腳步。我的臉上浮現苦笑。
—怎麼了?法爾問。
—又是他欸。
牆上兩幅年長女性的肖像中間,夾著錫哥的第二張照片。錫哥穿著喀什米爾羊毛大衣,沒留半點鬍碴,領帶打了個俐落的溫莎結,搭在訂製襯衫的領子上頭。
法爾拉著我的手往前站,只離照片一呎。
—你是說跟剛才那張同一個人?
—對。
—不可能吧。
—不知道的人,會以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嗯,他顯然是東山再起了!
—不是,我說,這幅比較早。
—什麼?
—另一幅比這幅晚,另一幅是一九三九年拍的。
我指向說明牌。
會假定這一幅比較晚,是很自然的事。一九三八這一幅的錫哥看起來不只是日子比較好過了,年紀也好像比較大,臉比較圓,有一絲務實的厭倦俗世的味道,彷彿一連串的成功裡頭夾帶了一兩樁醜陋的真相。一年後拍攝的照片看起來比較像承平時期的二十歲男子,生氣蓬勃,無所畏懼,天真爛漫。
—哦,真是遺憾。鳳凰變麻雀,他輕聲說。
—不對,我說,不見得。
紐約市,一九六九年
......
這一天,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三點,天氣暖和,蒸蒸日上。一連三個晚上,我和梅森忙著<中央公園西路的祕密>,到半夜兩三點搭計程車回家,睡幾個小時,沖個澡,換個衣服,又回到辦公室,一點點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恰恰是我需要的步調。可是今天他堅持要我早點回家,等我一回神,我卻已經沿著第五大道漫步,爬上了主教座堂的台階。
這天的這個時辰,四百個座位有三百九十六個空著。我找了位子坐下來,想讓思緒飄走,它卻不願意。
伊芙,亨克,華勒斯。突然間,所有英勇大膽的人都走了。一個接著一個,他們閃閃發光,然後消失,把無法將自己從欲望解放出來的人拋在腦後,像是安妮,錫哥,和我。
—我可以坐這裡嗎?有人彬彬有禮地問。
我抬起眼,有些氣惱,這麼多空位,偏偏要來跟我擠。但那人是迪奇。
—你在這裡做什麼?我低語。
—懺悔?
他滑進我旁邊的座位,雙手自動放在膝蓋上,彷彿打從坐不住的孩提時期就已經受過嚴格訓練。
—我去了你的辦公室,想假裝巧遇你,但是你不在,破壞了我的計畫。一個戴貓眼鏡框的鐵娘子建議我,不如剛好走進附近某座教堂,她說你偶爾會在休息時間造訪。
—你怎麼知道我在哪一座教堂?我問。
—顯而易見呀。因為你不在剛才那三座裡面。
我握了握迪奇的手,沒說話。
我們安靜了一會兒,然後他重心又往身體右側挪了一些。
—我幾天沒看見你了。
—我知道。
—你要告訴我發生什麼事嗎?
我們現在看著彼此。
—我們出去外面吧。
我們坐在冰冷的台階上,雙手抱著膝,我把故事說給他聽。
這次多了一點距離,或許也多了一點自覺,我發現自己敘述的時候彷彿把它當成了百老匯笑鬧劇,把那些巧合和意外說得活色生香:偶遇安妮和錫哥!
—但是最好笑的來了,我說。
接著我告訴他我發現華盛頓的《社交與談話禮儀》,還有我這個傻瓜,竟然沒想到那是錫哥的兵法書。
可是,不論是因為十二月天坐在教堂台階上,或是因為我的幽默似乎沒有產生效果,我說著聲音有些發顫。
—好像沒那麼好笑哦,說起來,我說。
—是啊,迪奇說。
他突然比平常正經起來,扣緊雙手,往下看著階梯。他什麼都沒說,開始讓我有些害怕了。
—你想離開這裡嗎?我問。
—不用,不要緊,我們待一會兒。
他沉默著。
—你在想什麼?我催促他。
他開始在台階上輕輕踏著腳,一種很不像他的、不焦躁的方式。
迪奇吸氣又吐氣,做好準備。
—我在想,或許你對這個叫錫哥的太嚴厲了一點。
他不再踏腳,把注意力轉向第五大道對街,洛克斐勒中心前面的裝飾藝術擎天神雕像。簡直像是他還不能直視我。
—所以,這個叫錫哥的,他說,語氣像是希望確定自己已經掌握住事實,他被預備學校趕出來,因為他父親花掉了他的學費。他去工作,在工作中偶然認識了「魯克蕾奇亞.波吉亞」,她引誘他到紐約,承諾帶他跨出第一步。你們大家偶然相遇,雖然他對你有感覺,最後卻和你那個朋友在一起,一直到被她拋棄為止……
我發現我看著地上。
—差不多是這樣嗎?迪奇充滿同情地問。
—是,我說。
—你知道所有事情之前,很喜歡這傢伙。
—是。
—所以我想現在的問題是—撇開別的先不說—你現在還喜歡他嗎?
偶然遇見某個人,迸出一些火花之後,對於那種彷彿已經相識一輩子的感受,你心裡能覺得踏實嗎?在最初幾個小時的交談之後,你真的能確定你們之間的連結如此特殊,可以不受時間與習慣的束縛?如果是這樣,那個人既然能完滿未來你的每時每刻,是不是同樣也能一手顛覆?
—所以,撇開別的先不說,迪奇以不可思議的超然問著,你現在對他還是有愛?
—是,我說。
坦白,確認,甜蜜的許可。但是在這段對話裡,卻是毒藥。
我幾乎可以感覺他身體裡有東西死去。死去的是他對我的印象,充滿自信、毫不質疑、包容一切的印象。
在我上方,黑色翅膀的天使圍成一圈,像沙漠裡的鳥。
—我不知道你這個朋友是真心嚮往這些禮儀,或者只是想模仿,讓旁人更加接納他。不過真的有差別嗎?。
我一定是看起來慘兮兮的,因為迪奇拍了拍我的膝蓋。
—如果我們只會愛上最適合的那個人,他說,一開始就不會有這麼多關於愛情的紛紛擾擾了。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亞莫爾.托歐斯 Amor Towles
1964年生,在麻州波士頓市郊出生長大,畢業於耶魯大學,後取得史丹福大學英文系碩士學位。1991~2012年間,他任職於紐約的投資公司,工作二十多年之後退休,於二○一三年開始專職寫作,目前與妻子和兩個小孩同住曼哈頓,同時擔任美國經典文庫、耶魯大學美術館與華勒斯基金會的委員。
他非常喜愛20世紀早期的繪畫、1950年代的爵士樂、1970年代的警匪劇,搖滾樂黑膠唱片、聲明、早餐糕點、義大利麵、烈酒、下雪天、托斯卡尼、普羅旺斯、迪士尼樂園、好萊塢、電影《卡薩布蘭加》的演員、007、寇克船長、鮑伯.迪倫(早、中、晚期)、凌晨時分、紙牌遊戲、咖啡館,還有祖母和外婆做的餅乾。
他的小說處女作《上流法則》由美國企鵝集團旗下的維京出版社以百萬美金天價搶下,於2011年7月出版,即迅速登上並蟬聯紐約時報、美國書商協會、出版者週刊、波士頓環球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的暢銷排行榜,《華爾街日報》評選為年度十大好書,法文譯本則獲得二○一二年費茲傑羅獎,版權已銷售15種語言。
出版:漫遊者/大雁文化事業
書名:上流法則
目錄:
前言
冬
第一章 友誼萬歲
第二章 日月星辰
第三章 敏捷的棕毛狐狸
第四章 機械降神
一月八日
春
第五章 有與無有
第六章 最殘酷的月份
第七章 寂寞的垂墜大耳環
第八章 放棄一切希望吧
第九章 彎刀,網篩,和木腿
第十章 鎮上最高的房子
第十一章 美好年代
六月二十七日
夏
第十二章 二十鎊又六便士
第十三章 騷亂
第十四章 蜜月橋牌
第十五章 追求完美
第十六章 戰利品
第十七章 讀了就明白
第十八章 此時此地
第十九章 往肯特路上
九月三十日
秋
第二十章 女性的復仇
第二十一章 你們的勞苦人,你們的貧民,你們的塗炭生靈
第二十二章 永無島
第二十三章 忽而看見
第二十四章 願你的國降臨
第二十五章 他生活的地方以及他生活的理由
第二十六章 過去的聖誕幽靈
十二月三十日
後記 獲選者少
附錄 少年喬治.華盛頓的《社交與談話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