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八卦是生活的必需品嗎?

八卦是生活的必需品嗎?

2015-03-03 11:09

我們覺得自己儼然成為故事的一分子,即使主角是一群吸血鬼或巫師。當主角的戲分沒了,觀眾也會產生負面情緒反應,就像一段人際關係真的要結束似的。

當我們接觸到一段虛構故事時,舊大腦與新大腦會給我們兩種不同的經驗:新大腦知道那只是個虛構的故事,但舊大腦卻不這麼認為。與情感有關的區域受舊大腦管轄,讓我們對書本和電影的情感反應強烈,這也是為什麼故事中的人物能如此牽動我們。我們覺得自己儼然成為故事的一分子,即使主角是一群吸血鬼或巫師。當主角的戲分沒了,觀眾也會產生負面情緒反應,就像一段人際關係真的要結束似的。

人類會直覺相信聽到的故事—至少我們的舊大腦,會把聽來的故事視為真實發生的事。這麼做是為了獲取世界的種種知識,而對故事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也會讓這些故事更具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電影時,會跟著劇情落淚。

那麼,我們究竟從這些故事中學到什麼?

大多數的故事都涉及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這和現實生活中的處境相似。如同我們一直努力了解身邊的人在想什麼,要理解這些故事,也需要模擬故事中複雜的社交資訊。這些故事可以視為原始的「虛擬實境」,讓我們暫時忘卻現實,感覺自己置身於虛構的世界。

即使是科學家之間,也經常使用擬人化的隱喻來相互溝通。在人類學家史都華.古思瑞的著作《雲中臉:新宗教理論》一書中,有一整章全部都是相關例子。古思瑞甚至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當時之所以造成轟動,有一部分應歸功於使用擬人化用語—舉例來說,達爾文用「天擇」這個詞,讓基督徒從「上帝的精巧設計」來解讀進化論。

話說回來,如果少了人物角色,說不定這些科學原理的解說根本稱不上「故事」。不過在思想概念的競爭市場上,這些科學理論的競爭對手,顯然是以故事形式包裝的其他理論,例如宗教。我懷疑,科學故事所欠缺的戲劇性元素,正是宗教理論有效讓人們產生共鳴的原因之一。放眼世界各個角落,任何超自然理論幾乎都有擬人化的神靈,而祂們全都擁有人性的欲念、個性與信念。

有趣的是,在探究疾病發生的原因時,人們願意相信巫術這類看不見的力量,卻對同樣看不見的細菌心存懷疑。這可能是因為我們預期「實質的事物」就該「具體可見」,但超自然的力量本來就是無形的,看不見是理所當然。相信詛咒的人,未必都來自深信巫術的原始部落社會。心理學家艾蜜莉.普羅尼與丹尼爾.維格納進行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會覺得某人之所以突然頭痛,竟是因為自己在心裡暗自詛咒對方的緣故;而且頭痛的那個人態度越惡劣,效果就會越明顯。由此可見,人類的心智似乎天生會尋求超自然的說法—要信仰宗教很容易,但要抱持科學態度卻相對困難


 
根據心理學家克特.格雷與丹尼爾.維格納所提出的理論,人類的心智常會跳脫正常的表象,來解釋自己為何遭遇到不幸。比方說,如果某人做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你大可指責對方不顧道義。但如果你是某場意外的受害者,例如被閃電擊中或突然生了場大病,腦中活躍的「神媒探測機制」就會啟動,認定必然有某種超自然的媒介存在(例如神鬼)。
 
我最感興趣的一個戲劇概念是「地位挑戰」,也就是地位較低的主角,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超越原本地位較高的人物。「地位挑戰」很可能是社會階層中最重要的事件,因為這會牽動社會中的權力結構。就我個人演出的經驗而言,我發現「地位挑戰」可說是即興劇中點石成金的劇碼。觀眾就是愛看徒弟的表現勝過師父,或是部屬晉升後,地位比老闆高。

八卦其實是生活必需品

我們想了解其他人的渴望,也明顯反映在「八卦消息」的吸引力上。人類學家與演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指出,無論哪一種文化,日常閒聊中有八○%與社交有關;也就是說,幾乎每個人三不五時都會八卦一下。雖然愛講八卦不算什麼好事,但我們常常能從中受益,因為八卦可以形成一個人際圈,其中所流傳的消息正確度竟高達七○%至九○%,而且似乎還能防止個人自私的行為。不過八卦的內容,顯示出人們愛說三道四的另一個目的:八卦消息之所以吸引人,原因其實就和故事差不多。

八卦的內容通常是需要保密的資訊,只能對信任的摯友透露,因為我們大多不希望八卦消息的主角,知道自己被人議論紛紛。

那麼,人們為什麼這麼愛講祕密呢?在社會環境中,掌握祕密的人往往比別人擁有更多優勢。舉例來說,發現別人偷情,就能以保密為由,對偷情的主角予取予求。這些八卦消息,可以幫助人們預測社會階層未來會出現什麼變化。事實上,人非常不擅長保守祕密。根據心理學家安妮塔.凱莉的一項研究,受訪對象中有高達六成承認自己曾洩漏過好友的祕密。而光是說到「祕密」二字,對方洩漏出去的機率就會提高不少,因為祕密讓人覺得這則消息更具價值!

這也正好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吸引人的故事都跟「背信忘義」有關;為什麼莎士比亞的戲劇情節,總是充滿各種祕密—看到不該看的事物、私下進行交易、刺探敵方消息等等。觀眾覺得這些情節精采刺激,那是因為人的大腦對這類資訊的感應特別敏銳。

既然八卦消息這麼有價值又有趣,為什麼幾乎每個社會都不太認同隨意散播八卦的人?雖然我們大都喜歡聽八卦,卻又無法全心信賴愛嚼舌根的人。畢竟,我們自己的祕密也可能被這樣的人散播出去。此外,公開表示不贊同別人亂講八卦,也能讓其他人知道你比較不會隨便道人長短,別人對你的信任度就會提高,因而願意向你透露有價值的資訊。

「人際吸引論」主張,我們之所以對他人深感興趣,是因為我們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社交世界。根據這個理論,我們最有興趣獲得的資訊,應該會與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有關,例如愛人、競爭對手、敵人、領導人物,還有跟我們交換資源的人。

心理學家法蘭西斯.麥安竹的一項研究發現,學生通常對於教授得獎的消息興趣缺缺,但如果是他們的朋友或男女朋友得獎,就會變得極有興趣,也更可能把消息散播出去。也就是說,對於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我們對他的負面消息特別有興趣,想看看那些大人物是不是也會落得一敗塗地。相反的,對於社會地位較低的人,我們則對正面消息比較有興趣,想知道這些一夕發達的人物,是否會威脅到我們的地位。

我們對人的反應,往往取決於與對方社會地位相對高低的主觀認定,我稱為「相對社會地位論」。

對於那些社會地位明顯較低的小人物,我們通常樂於付出關懷,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低到不會對我們產生任何威脅。於是想到他們時,我們通常會覺得自己有責任照顧這群人,而這一點可能是出於潛意識中招集盟友的傾向。

對於那些社會地位比我們低一點的人,我們通常會謹慎觀察,並給予少許關心。儘管我們認為自己的地位比他們高,但他們仍是潛在的競爭對手。對方的社會地位一旦提升,就會對我們的地位造成威脅。

至於那些社會地位跟我們差不多的人,和我們的關係往往是不穩定、充滿競爭的。對方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也可能是潛在的盟友或競爭者。只要是跟這些人有關的消息,無論正面負面,我們永遠都有興趣,因為只要他們的地位有所波動,彼此之間的相對地位就會跟著改變。根據「相對社會地位論」的推測,人們最感興趣的八卦對象,正是社會地位與自己大致相近的這群人。

至於那些地位比我們稍高的人,我們的反應往往帶有侵略性和挑釁的意味。人人都想往上爬,我們也樂見這些人失敗,因為這表示自己的地位很可能有所提升。這種想法有可能讓人們變得好鬥,只要採取行動,說不定能讓他們摔得更慘。

最後,我們會將社會地位明顯高於自己的人,視為學習榜樣或英雄人物,傾向迎合對方。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比我們高太多,幾乎不可能扳倒。再說,他們很可能把我們當成保護的對象,也不會造成任何威脅。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與這些人為友,表達敬意。

一般而言,人們比較容易對同性別且年紀相仿的人產生競爭心理。面對這些人的時候,以上這些反應也會變得更強烈。當然,上述的推測都是以一般的反應而論,假設對方是你的好友,你可能不會因為他的社會地位比你高一點,而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沒有語言,別人要發現你做了某件壞事,唯一的方法就是當場目睹你的行為。但有了語言,一個人只要做了壞事,名聲就會毀於一旦,還有可能遺臭萬年。千萬年來,互通八卦一直是人類談論他人的方式。時至今日,科技讓我們更有效率地談論八卦—當然,我說的是新聞報導。

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世界上所有資訊,對大多數人而言,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留意各種新聞來源。一般情況下,我們都認為只要這麼做,就可以得到應該知道的重要情報,但大多數的新聞媒體,不見得會提供人們最重要的資訊。以營利為導向的新聞媒體需要大眾收看新聞,才能獲得訂閱或廣告收益。即使是公共新聞媒體,也需要擁有廣大收視群,才能證明預算沒有白花。所有的新聞組織都一樣,觀眾/讀者越多越好。

如果觀眾最感興趣的新聞,正好是最重要的,那當然沒有問題;可惜的是,「感興趣」與「最重要」之間未必有交集。大多數的新聞媒體,似乎比較重視觀眾感興趣的消息,而不那麼在意重要性。為了在競爭激烈的新聞市場中求生存,媒體不得不這麼做。

回到主題,新聞報導的英文之所以寫成「新聞故事」(news stories),是因為人們對各種人物所交織出的故事感興趣。研究顯示,人們對別人身上發生的不幸最為同情,但受害人數越多,同情心反而越少。舉例來說,當我們聽到有大批受害者罹難時,反而讓人覺得沒那麼傷感。這一點正好由一句名言(一般誤傳為蘇聯獨裁者史達林所言)來說明:「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人卻只是個統計數字。」

下次當你閱讀報紙時,你或許會驚嘆新聞報導簡直就是為讀者量身打造,好迎合我們想知道八卦的深層渴望。我們喜歡聽成功與失敗的具體事例,也同樣在乎像運動賽事的輸贏這種象徵性的勝負。

運動競賽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為這些賽事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
 
在人類社會中,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象徵性競爭。如果在競爭中贏得勝利(包括運動比賽),就表示自己擁有更高的能力,而不只是贏過對手需要的特定技能。這項能力可能是力氣,或是才智、社會力量,甚至是幽默感。運動比賽之類的競賽,其實顯露出人類在文化或演化中長久養成的價值觀。

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看別人挑戰困難,或聽說某人在某方面成就不凡的故事?這是因為人類心智某個部分認為,我們所看到的每個人都是「跟我一國的」,無論在哪裡看到都一樣。這些人的能力說不定對我們很有用,而分享類似的資訊,也可能有助於建立人際關係或進行談判。

由於人們偏好社會性的解釋,所以我們很容易相信違反科學觀點的說法,而且幾乎所有的「偽科學」都跟人有關,無論是現代人或古代人。舉例來說,占星術認為出生那天的天體位置,會深深影響每個人的個性與命運。為什麼天上星體的分布,會和每個人的性格扯上關係?答案很簡單,因為無論何種理論,只要是以人為中心、與人密不可分的,我們都會喜歡。

人類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通常跟自己的需求有關,心理學家黛博拉.凱萊門所做的一項研究,也為這種傾向提出了進一步的證據。黛博拉發現,不管父母有沒有宗教信仰,相較於「非功能性解釋」,兒童通常比較偏好具有目的,且能提出理由的解釋。舉例來說,孩子可能會認為太陽很亮,是因為太陽公公要為我們照亮天空。〈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吉姆.戴維斯(Jim Daives)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教授及想像力科學實驗室主任。除了是《懷疑論者》及《鸚鵡螺》等科學雜誌的專欄作家、《今日心理學》網站駐站作家,也在渥太華的Pecha Kucha發表會及TEDx論壇上,講述關於想像力的科學理論。現居於加拿大渥太華。

出版:究竟出版社

書名:吸睛的科學:為什麼八卦、藝術、宗教和恐怖片令人著迷?

目錄:

當我們不斷看見同樣的特質
最吸引人的,就是人
巫師第一守則
發現模式的無比樂趣
不協調,才最迷人
人類的生物天性
我們為什麼這樣思考?
我們為何深深著迷?

延伸閱讀

最新股票抽籤/台灣虎航上市開跑,抽到賺快4萬!這2檔增資股拿3.5萬押下去「全中報酬3成多」
最新股票抽籤/台灣虎航上市開跑,抽到賺快4萬!這2檔增資股拿3.5萬押下去「全中報酬3成多」

2024-11-19

這檔股票9.5元直奔22.1元暴漲132%!一度變壁紙、停止交易88天後滿血復活,漲勢能多久?
這檔股票9.5元直奔22.1元暴漲132%!一度變壁紙、停止交易88天後滿血復活,漲勢能多久?

2024-11-29

1千萬存股0050 vs 0056,退休月領5萬,20年後誰先破產睡公園?它存摺還多出3千萬「股票不會賣光的秘密」
1千萬存股0050 vs 0056,退休月領5萬,20年後誰先破產睡公園?它存摺還多出3千萬「股票不會賣光的秘密」

2024-11-22

最新股票抽籤/這檔餐飲股抽到可望賺2.4萬,矽光子大熱門「惠特」倒數2天中籤進帳逾4萬
最新股票抽籤/這檔餐飲股抽到可望賺2.4萬,矽光子大熱門「惠特」倒數2天中籤進帳逾4萬

2024-11-14

最新股票抽籤/LINE Pay抽到賺9萬,申購得掏50.8萬要衝嗎?這檔特斯拉概念股也能賺近2萬
最新股票抽籤/LINE Pay抽到賺9萬,申購得掏50.8萬要衝嗎?這檔特斯拉概念股也能賺近2萬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