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擁有絕佳水域與水岸山郊,可作為休閒生態的教育基地。套疊上多重的歷史紋理,台北不斷發展的成長曲線與均衡是否需要修正,值得思考。
建構完整都市基本資料
建構完整都市基本資料
一八八四年,台北建城,城牆及五座城門正式落成。而後鐵路、郵電、道路等基礎設施開始建設,台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台北市的雛形至此初步建立。回到現在,二○一四年捷運松山線通車,台北市居住地區距離捷運車站一公里的範圍已幾乎涵蓋全市八○%。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得生態、永續、人文、人本等相關議題開始浮上枱面,檢視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環境是否完善。
各種對城市的想像正在發生,我們必須廣納意見,也必須持續了解過去歷史的發展脈絡,更應該建構一個完整的「都市環境研究基本資料庫」,系統化將各種數據、文字、圖像等背景資料,收納其中,構築成該座城市的大數據,不同歷史政權交替而留下的多元文化想像與都市生活紋理,才能持續地在時間軸上不斷累積。
讓我們以南機場公寓為例。南機場一帶,舊稱「加蚋仔」,屬河灣低區,農業發展受限,日治時期曾作為疏散機場,與松山機場區別,稱「南機場」。戰後初期,百廢待舉,政府興建了南機場一期整宅,成為當時最現代的社區,更曾是外賓參訪的範例。
時過境遷,五十年來,因著房屋老舊與格局狹小而相對低廉的房價,反構成其包容弱勢的居住面貌,因此在南機場社區內,不難看見為了在有限空間得到無限延伸的各種可能:半空中飄揚著各色衣褲的曬衣竿、水塔與電纜、天線交織的違建屋頂、錯綜複雜停靠的機車等等。
▲台北的城市紋理。
設計思考 問題先行
設計思考 問題先行
這些老舊窳陋的建築空間、不均衡的教育與經濟發展問題,都可能造成都市發展上,震災、火災與治安疑慮等問題;然而政府必須兼顧到老舊社區既有存在的鄰里生活感。在社區營造方面,如何在既有福利導向的社造成果上,對公共環境乃至於居住空間再提升,同時避免士紳化的情形,也是都市發展上必須小心謹慎的。
我們若將視野拉寬、放大尺度思考觀察,就會發現南機場鄰近新店溪北岸,卻因河堤阻擋了視野以及活動的連結,讓台北市民得以在水岸沿線居住的夢想,是否又應該與南機場都市再生願景共同想像……。
問題種種,又環環相扣,政府要有一套完整的想法,面對社會、經濟、教育、治安、生態、環境、空間等綜合課題,在想法完整之前,必須先問對問題,藉由「都市環境研究基本資料庫」的建立與持續擴充,政府可架構一個跨領域都市發展創意小組,以創意行政公私部門合作方式,整合不同面向問題,導出關鍵問題,解讀事件背景,才有機會在當中尋求突破,走出當前都市再生與規畫的困局,進而共同發展城市未來的大願景。
這不只是規畫的問題,更是從大的體制到細膩的空間尺度皆需要設計思考的態度,期許台北成為一處具有海洋性格的設計思考城市:包容、想像、勇敢,建構一個大數據的城市,透過跨領域的激盪辯證與解讀,超越行政界線與時間的影響力,持續衍生,創建一個有反省力與創造力的城市,生生不息。
林洲民
四年級中段班,台北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及紐約林洲民建築師事務所( J . M . L i nArchitect , P. C.)主持建築師;成功大學建築系及研究所兼任教授以及駐校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