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學校都一樣,為了「獎勵」小朋友,班上都會有獎卡或貼紙機制。學生的表現符合老師的要求或期待,就可以蓋或領一張獎卡。所以現在的小朋友,太容易被鼓勵,不只每個人都有XX長的頭銜,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換到了不少獎卡。
平平姐姐四年級學期末,班上也要擺攤,而且老師很用心的,在「不帶錢到學校」的前提下,設計了遊戲玩法。
相信很多學校都一樣,為了「獎勵」小朋友,班上都會有獎卡或貼紙機制。學生的表現符合老師的要求或期待,就可以蓋或領一張獎卡。所以現在的小朋友,太容易被鼓勵,不只每個人都有XX長的頭銜,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換到了不少獎卡。
獎卡要怎麼消化呢?在小學四年級以前,平平姐姐的老師都是採取直接換禮物策略,老師買禮物的錢,則是學期末剩下的班費。這些禮物,通常都是平平姐姐愛在手上一陣子,然後在某一次的大掃除被平凡爸媽回收或丟棄的文具物品。從小發零用錢給孩子,也從不限制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東西的平凡媽,心裡常常會發出疑惑的OS:「這樣的獎勵,究竟是在教育孩子,還是養成孩子浪費的習性呢?」
平平姐姐小四的老師,多花了一些心思。她將獎卡用一定的「匯率」轉換成代幣,然後要孩子把家裡的二手書籍、文具或玩具帶到學校,或者靠「才藝」或「能力」擺攤。同學彼此利用獎卡換到的代幣互相消費。
小時候常常帶著平凡姐妹在家裡擺攤的平凡媽,肯定老師的用心。平平姐姐很早就開始興奮的跟爸媽討論,要擺什麼攤位,因為她的房間裡,擠不出多餘的「二手物品」拿出來拍賣。
一開始,姐姐想要賣麵包,幾經轉換,最後她決定和同學合夥,賣百香果汁、冰棒和餅乾。擺攤的前一晚,平凡媽看著平平姐姐一個人在廚房裡辛苦的製作果汁和冰棒,沒有出手相助,但一路相陪。
第二天,姐姐回家報告戰果。
「你賣完了嗎?」平凡媽問。
「都賣完了啊!」平平姐姐得意的回答。
「哇,那一定賺到了不少錢?!可以把成本還給媽媽了吧?」
「什麼?!沒有剩錢了啊?!」平平姐姐說。
「沒剩錢,你不是都賣完了嗎?如果照你昨天和我們一起算出來的售價……」平凡媽開始深入了解,姐姐是怎麼賣的,賺到的錢又去了那裡?
「可是同學說……」平平姐姐說,因為大部份的同學都準備吃的,所以「不降價」根本賣不出去,合夥的同學就決定半賣半送,「買一送一」五折求售。
「所以你們是賠本銷售嘍?沒有商人做賠本生意的……那好吧!總是有收入,賠本也不是賠媽媽的本啊,賺多少就付我多少錢吧?!」平凡媽緊追不捨。
「可是……我沒有剩錢了啊……因為,我都去買其他同學的東西了啊!」姐姐開始亮出她的戰利品,包括同學的二手書、文具和玩具,這些二手物品,和姐姐四年級以前用獎卡換回來的禮物一樣,都是平凡媽可以預見,沒多久就會被回收或丟棄的物品。
「你需要這些東西嗎?」已經訓練平平姐姐很多年,什麼是需要,什麼又是想要的平凡媽問。
「還好耶,可是老師說一定要把代幣花完啊,我賣完了東西,也買不到其它想吃的東西了……只好……」姐姐很無辜的解釋著。
向來主張「練習」的平凡爸媽,利用這次機會,和姐姐花了很多時間練習:要賣什麼東西、要怎麼定價、要用什麼方法行銷……並且在最後,再一次的,複習了「想要」、「需要」和「必要」的消費原則。但是姐姐班上,有多少孩子的父母會陪著孩子這樣一起練習呢?如果爸媽沒有教,老師也不教,這群孩子透過這次擺攤的經驗,到底學到了什麼呢?
平凡媽肯定老師的創意,也感謝老師製造這麼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和孩子溝通這些生活理財的經驗,卻為最後執行的過程和成果,感到萬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