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九日,日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迎來一場今年泛亞洲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大展「Guess What?」,讓人們一睹全亞洲最豐美的私人藝術收藏。作品的主人──台灣科技大亨陳泰銘,是如何在科技業的高壓環境下淬鍊出人文藝術的果實?
陳泰銘(站立者)於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Guess What?」大展開幕記者會現場。 牆面中間作品,即為李希特《瑪麗安阿姨》畫作。(攝影/林亞偉)
唯一的科技產業藏家
唯一的科技產業藏家
這十位全球最頂尖的收藏家,有皇室公主,有豪門家族,有白手起家,每人都是一個傳奇。陳泰銘在電子零組件的被動元件打下自己的企業王國,胼手與兄長創業國巨,購併飛利浦的被動元件部門,一步步茁壯為跨國企業。若我們觀察全球前十大收藏家名單,陳泰銘是唯一的科技產業實業家。阿諾與皮諾是全球奢侈品大亨;蘭黛是雅詩蘭黛家族繼承人,小尼可拉斯是希臘船王家族的小船王,艾莉絲是沃爾瑪百貨第二代,謝赫.瑪雅莎是油元王國卡達公主;布萊克與寇漢是股市高手;全心投入慈善的布洛德退休前是地產、金融大亨。九大收藏家,不是出身顯赫,就是在金融、地產、奢侈品行業打下一片江山。
國巨基金會「Guess What? Hardcore Contemporary Art's Truly a World Treasure」大展,展出七十四件作品,是陳泰銘從東方擴展到西方現當代藝術的私人珍藏、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曝光。日本四大美術館從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開始,接下來九月到名古屋市美術館,十二月到廣島市現代美術館,再到明年三月的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巡迴展出陳泰銘的珍藏。例如Marc Quinn的雕塑作品《Myth〈Sphinx〉》一作矗立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草坪,以英國超模凱特.摩絲〈Kate Moss〉為創作女體的此作,是日本迄今迎來最大的Marc Quinn戶外作品。
透過陳泰銘的收藏之橋,哪些藝術傑作讓我們深深震撼?例如,五○至六○年代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李奇登斯坦〈Roy Richtenstein)一九六二年的《Head-Yellow and Black》,就是他著名的網點入畫;安迪.沃荷(Andy Warhol)兩組作品,分別為《賈姬》與《自畫像》;培根(Francis Bacon)的《教宗英諾森六世習作》與《佛洛依德肖像三習作》;再到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Life Painting for a Diploma》。但還沒有結束,還包括李希特(Gerhard Richter)早期黑白肖像系列最最經典的《瑪麗安阿姨(Aunt Marianne)》,湯伯利(Cy Twombly)一貫命題為《無題》的抽象畫,東方有常玉最大尺幅、最讓人驚豔的《荷塘白鶴》,廖繼春承繼野獸派的《漁港》……。
這棟由知名建築師王大閎設計的老房子,多年未使用後已逐漸失去生命力,但在陳泰銘接手後,重新散發魅力。屋內,巴塞利茲於1971年創作,其著名的顛倒錯置系列作品《伊戈兒》就在牆上(右)。來到這兒,宛如置身於夢幻宅邸。
萊蘭的銅蘋果雕塑,就在門口迎賓,歡迎人們來到藝術的伊甸園。這片草坪,未來將成為一片雕塑花園。
《典藏投資》雜誌為專業藝術收藏投資刊物,是國內最負盛名的藝術出版社 ——典藏雜誌社旗下的一員。透過《典藏投資》的視野, 《今周刊》邀您一同優遊於藝術世界的話題人物與收藏趨勢。
專挑封面作品買
專挑封面作品買
這些作品,許多都是國際拍賣行垂涎三尺的神品,一件估價千萬乃至數千萬美元不在話下。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還特別為參觀者設計一款遊戲,每個人限時三分鐘,自己在一間小玩具屋裡挑選五件藏品,馬上計算出作品市場價值,考驗每個人的價格判斷力,讓觀者測試自己的眼力。只能說,隨便挑五件,電腦馬上給出的總值總有數十億日圓!
東京宅邸 政治與情色都能成為藝術
客廳的牆上,有一幅約翰.柯林(John Currin)的作品。這位討論性著有名聲的藝術家,能將粗俗的情色轉變為精湛的繪畫。
西班牙藝術家卡諾的作品《小泉純一郎》,掛在東京宅邸再應景不過了。 小泉,他眼神正對著多依格的《湖中獨木舟》,不知是否暗示著,政治人物可以學學多依格,到千里達這樣的世外桃源,感受真正的大自然?
登上收藏界的珠穆朗瑪峰
登上收藏界的珠穆朗瑪峰
陳泰銘說:「藝術、音樂對我非常重要,進入藝術世界,是自我放鬆,轉換心情的關鍵。」「如果沒有藝術,生活肯定是一場災難。」他這樣形容。
陳泰銘是最早收藏華人二十世紀藝術精品的收藏家之一,更是最早跨入西方現當代藝術的亞洲收藏家。他在大學期間半工半讀,在成功大學二年級時存了新台幣一萬五千元,買了人生的第一件藝術品,一件有著中國甲骨文的木雕,那是一九七六年。而今作品還留在他的辦公室。從學生時期,他就開始愛上藝術,藝術其實是這位理工科系學生,到科技電子業大亨的最大生活樂趣。
陳泰銘開始大量購藏作品,大約是在一九九○年代。當時,全亞洲同步進行收藏的藝術愛好者為數眾多,但能在今天躋身全球最頂級的收藏家之林,關鍵,就在於他的收藏之路,從華人二十世紀精品,擴充到西方現當代藝術的名家。
陳泰銘最開始的西方收藏經驗,其實也非常簡單。他就像在台灣、香港拍賣公司買台灣本土、華人藝術品的經驗一樣,挑封面作品買。陳泰銘說,拍賣行裡這麼多藝術史專家,他們從這麼多作品裡挑進拍賣圖錄,然後再從中挑一件作為封面,「等於是多少張才有一張封面?」陳泰銘這樣說。
而且他肯持續不斷地購藏,與他同時期,有財富實力的買家所在多有,但少有人能及他對藝術世界的無限想像,更能樂此不疲地持續購進。他在各地的寓所,都是自己親自與設計師溝通,將房子設計好,再搭配最合宜的藝術品。「藝術要生活化,生活也要藝術化。」陳泰銘是真正的貫徹者。因此,此次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大展的一大重點,就是呈現收藏家從台北、香港到東京寓所,如何讓藝術品融入居家。
比如說德國斯圖特(Thomas Struth)的米蘭大教堂與巴黎聖母院二幀攝影作品,就與中國常玉的《六匹馬》油畫完美搭配,走進陳泰銘的香港寓所客廳,彷彿從中世紀的歐洲拱門跨入異想的東方世界。
在當前法蘭西斯.培根精品價格突破億美元之際,陳泰銘在○三年開始進入培根的收藏,而且,一出手就連續購藏最好的幾幅精品,讓他成為全球最知名的培根收藏家之一。李希特亦然。在三年內,李希特作品價格暴衝,而今已然是全球當代藝壇公認的天王,陳泰銘第一件購藏的李希特作品,就是藝術家早期最為人熟知的經典《瑪麗安阿姨》。
陳泰銘在○六年見到《紐約時報》的報導,知道倫敦蘇富比上拍一件重要的李希特《瑪麗安阿姨》作品,他看了圖片之後決定下標,估價一五○萬至兩百萬英鎊的此作,他出價一九○萬英鎊奪得,含佣金成交價為二一三萬英鎊(約四百萬美元)。「買這件作品之後,我才知道李希特在當代藝壇的重要地位。」陳泰銘說。
從歐洲拱門跨入東方世界
從歐洲拱門跨入東方世界
一一年至一二年,全球最重要的展覽之一,「李希特:全景〈Gerhard Richter: Panorama〉」的全球巡迴回顧展絕對位列其中。《瑪麗安阿姨》即是從泰德現代美術館到柏林國家藝廊等重量級美術館,館方宣傳的重點作品。《瑪麗安阿姨》為李希特一系列以家庭相片為題材的黑白畫作,畫中嬰兒是一九三二年於德國德勒斯登出生不久的李希特,時年十四歲的阿姨瑪麗安抱著李希特。李希特微蹙著眉頭彷彿有些緊張,就像所有的小嬰兒一樣,隨時都會號咷大哭;瑪麗安抱著姊姊的小嬰兒,笑得羞怯而開心。陳泰銘談起這件作品,十分感慨,照片拍攝的五年後,李希特的阿姨瑪麗安,就餓死於納粹集中營的「優生學計畫」。青春年少,還不到雙十年華的少女就此離世。
李希特的出生地德國德勒斯登,○六年當倫敦蘇富比上拍《瑪麗安阿姨》時,還一度向大眾籌款希望買下此作迎回李希特的家鄉。後來,德勒斯登國家藝術博物館館長馬丁.羅特輾轉得知此重要作品,買家來自亞洲的陳泰銘,特別情商陳泰銘暫時割愛此作,長期借展在德勒斯登國家藝術博物館。
羅特館長的盛情邀約,陳泰銘只能割愛,自○八年開始,他答應長期借展六年。今年因為從東京、名古屋、廣島到京都四大美術館的大規模巡展,《瑪麗安阿姨》一作來到了日本。之後,還要回到德勒斯登,履行陳泰銘先前的允諾。
藝術,讓陳泰銘覽遍人生沿途的風景,在前行路上,不斷充實他的智慧。他沒有忘記成功大學二年級時的夢想,牢記藝術帶給他的美好。因為藝術,他與全球其他科技業大亨不一樣,人生更為豐美。
〈本文節錄自《典藏投資》雜誌七月號,與其同步刊登〉
香港宅邸 作品與家具交織成舒適的空間
從客廳的另一旁望去,常玉的《六匹馬》與斯圖特的《米蘭大教堂》、《巴黎聖母院》 攝影作品,就像引領人們踏入另一個空間。
更衣室裡,沃荷1986年的絲網印刷《自畫像》, 看著男主人與女主人怎麼穿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