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存在」的我們又是什麼呢?如果有天我們存在雲端的所有文件資料不復存在,是否就無法證明我們曾確實存在過呢?
(劇照引用自電影網,本片上映日期為2014/6/20)
尼克跟死黨約拿是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材生,但因為一樁駭客入侵學校電腦的事件,讓兩人的學籍岌岌可危,然後,尼克自己又因為比賽的意外,讓他從一個運動健將,變成了要靠拐杖助行的身障人士。
接著因為各種生活的壓力與變化,尼克的女友海莉決定要搬離波士頓,到充滿陽光、歡樂的加州,於是尼克、約拿還有海莉三人展開了一趟公路旅程,要從波士頓開車到加州,途中,他們發現當初陷害自己差點被退學的駭客高手「流浪者」竟然出現在愛荷華州,於是心有不甘的尼克跟約拿決定追蹤「流浪者」的IP位置,要給這個自以為厲害的駭客一點顏色瞧瞧。跟著衛星定位的指引,他們到了一個詭異的偏僻廢棄小屋,雖然一切行為看起來幼稚又荒誕,甚至瀰漫著不尋常的氣氛,但是尼克不服輸的個性還是決定跟約拿進入小屋一探究竟,接下來的事,連他自己都難以說明清楚,因為迎接他們的是一連串異常又難以理解的神秘事件……
不知過了多久,尼克發現自己在一個與外界隔離的醫療單位中醒來,沒有海莉跟約拿的消息,他的行動處處受到限制,但憑著意志力,跟超強的邏輯推理能力,他打算突破重重封鎖,衝出這個地方,解開這個詭譎的謎團,真相卻遠超乎他的理解……
本片由新生代導演威廉・尤班克所指導,他在幾年前也有一部科幻電影,可是台灣沒有引進,所以台灣觀眾對他比較不熟悉,但是因為本片的特殊故事發展跟迥異的故事結構,讓他在獨立製片掛帥的日舞影展中大放異彩,可以想見,再過不久,本片導演就可以晉身為科幻大片的導演了,而且絕對是個值得期待的新秀。
嚴格說起來,這部片是部偏藝術類的科幻片,所以如果是期待看到大場面,或者期待在戲院中被嚇的失聲尖叫的觀眾可能要失望了,因為這不是這部片的風格與目的,我想導演只是透過高科技的展示去訴說另一個更深層的文化現象,這個稍後再論。
本片最突出的是他的攝影風格,前半部是公路電影,所以許多美國中西部的空景被拍的美侖美奐,宛如明信片打印出來的效果,這也跟導演自己是攝影師出身,並當過廣告導演有關。另一個則是片中的曲折故事線,讓懸念一直引著觀眾的好奇心,到了最後一刻,最後一顆鏡頭,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至於是什麼,雖然我想熱愛好萊塢的觀眾大概不難猜到,但還是讓這部片有了值得深入討論的面相。
看完這部片,我最直覺聯想到的就是上個世紀中葉(五、六十年代)盛行於西方的哲學與文學思潮:存在主義。存在主義的鼻祖,海格爾講過一句存在主義的中心思想:「人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跟這句話相呼應的是存在主義的戲劇大師齊克果的台詞:「嘿!我是怎麼到這個人生舞台的?怎麼從沒人先問過我的意見?導演在哪?我要見他!」
這兩句話都說明了存在主義的中心思想:生而為人存在於這個世界的荒謬性。他們認為人從何處來?要往何處去?都是毫無道理也終將沒有答案的「哲學命題」,這世上唯一確知的就是:「人存在的本身」這個事實,其他是都只是這齣荒謬劇的陪襯背景。
也因著放大了人的存在的絕對崇高地位,所以,也特別強調人的自由意志跟人的選擇,為身而為人每天就是不斷在做選擇,我們活在自己的選擇中,但更多時候,我們糾結在他人的選擇中,看似出於自由意志的決定,其實往往被他者的選擇所干擾,而不得不妥協,因此所謂的存在與自由意志,也終將只是一個荒謬的過程。
這些思想在這部影片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尼克,一個原本的高材生,莫名其妙失去了健康的雙腿,人生開始變調,然後又被駭客陷害,接著,被非自願地囚禁在一個怪誕的地方,但他出於對自我意志的追求,決定不顧一切衝出牢籠,最後才發現真相竟如此荒誕難解……
說真的,這是一個有趣的事,因為雖然存在主義如此大名鼎鼎,泰半文學系或哲學系的會熟讀他,但是他也只活躍了大概二十年,大概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後,關於他的論述的發展或文學作品就徹底停滯了(畢竟他跟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宗教體系的思想是相違背的,雖然存在主義並非絕對的無神論者,但似乎大多他的擁護者多是無神論者)。時隔將近半個世紀後,他再次借屍還魂,出現在一部科幻電影中,我想,這是個更有趣的命題:存在與存在感。
尤其現在大多數個人的「存在」已遠超過現實意義上的存在了,我們不只在真實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在虛擬的空間(網路、雲端等等)更佔有比真實世界中更重要的很多地!甚至很多人的存在感不是建立在現實世界中的,而是架設在虛擬的網路空間中的(宅男府女的存在即是一例)!弔詭的是:「存在」這個事實,卻與「存在感」無涉,多少人存在卻毫無存在感呢?
多數人賴以存在的網路世界如此虛無飄渺,如果連真實的我們「從何處來?」,「要去何處?」都難以解答,那網路上的「存在」的我們又是什麼呢?如果有天我們存在雲端的所有文件資料不復存在,是否就無法證明我們曾確實存在過呢?(想想看這種存在感的消失會引起多大的焦慮症與恐慌症!)
我們如今存在,以各種方式、各種面向存在,然後,現實的我們又被這些存在不斷割(很多人在現實生活與網路上有著不同的人格特質,更別說局限於某些小圈圈的私密社團中被允許凸顯的深層潛意識特質),那麼,切割到最後(講得好像大家都是佛地魔的分靈體一樣),哪部份才是真實的自己呢?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對我(一個修行者)來說,卻是一個生活型態的準則,我找到了屬於我的答案與信仰,並依此所思、所念、所想、所願、所言、所行,這些一個一個建構成了現今與未來的自己。
至於身為讀著文章的你呢?借用年初很紅的內地歌手汪峰的流行歌的歌詞:「我該如何存在?」也許,這已經不只是一個哲學問題了,而是一個行動準則了。
最後分享一個片中的冷幽默,因在片中出現時,很少觀眾笑,所以寫在這邊,因為我個人覺得算是挺高級的幽默,讓大家動動腦也好:
安卓(Android)機器人最討厭的水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