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大量生產的成衣時尚品牌面世之後,在不斷推陳出新的趨勢之下,未銷售的成衣或消費者的舊衣形成大量存貨,這些國際品牌如何因應、且塑造良好國際形象?
只不過,快則兩周、慢則三十天就高效率上架的時尚新品,是否會造成可觀的汰舊問題?全球光是被丟棄的衣物就有五一一億公斤,卻高達九○%是還有重複使用價值的,龍頭品牌的環保意識該如何下注解?
募集舊衣捐助弱勢
募集舊衣捐助弱勢
二○一○年進軍台灣,UNIQLO成為目前全台門市最多的平價服飾品牌,兩年前開始提倡二手衣物的回收計畫,共累計約四千多件衣物,一部分交由日本總公司處理,一部分則分配給台灣有合作的第三方單位。我們不難在UNIQLO門市看到白底綠字的宣傳背板「UNIQLO不浪費資源」,鼓勵消費者將不穿的、破損的UNIQLO衣服帶至店內做回收,除了做捐贈,還可以加工做工業用纖維或燃料。
在日本,五年前就開始了這項綠色計畫,全球統計開辦至一三年九月已達到二八九七萬件回收量,透過聯合國難民署等單位經過整理捐出一一二九萬件,一人一件計算相當於可幫助十分之一的非洲人口,包括歷經兩年內戰的敘利亞、遭遇強震的海地等四十六個國家都接獲幫助。
台灣UNIQLO去年起在台扎根回饋,至今捐出約三百件衣物給華山基金會中獨居或失智失能的老人。台灣UNIQLO也坦言,資源不浪費的概念普及還有努力的空間,今年會更強化募集,希望能發揮衣服使用的最大價值。
提供優惠推廣回收
提供優惠推廣回收
H&M去年二月建立了全球衣物回收方案,號稱是全世界第一家做全球整合衣物回收的時尚品牌。
姑且不論排名,H&M推廣回收的方式算是相當完備,所有的門市內均可見綠色的回收箱,不但可容納非H&M品牌的衣服,還回饋消費者一定金額的品牌折扣券〈香港H&M提供九折優惠券〉。統計至目前共累積了三○四七噸的回收衣物〈相當於一千五百萬件的T-shirt原物料〉,再以每公斤兩分歐元,捐贈給非營利H&M全球基金會來幫助弱勢兒童、衛生水資源設備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婦女工作權益等。
全世界的回收狀態,H&M都完全透明公開在網站上,可以清楚看到各國的環保成果,至今年三月,德國H&M已蒐集七八五公斤的二手衣物,居世界之冠。
可當設計學院教材
GAP的大中華區總裁Jeff Kirwan打趣地說:「我們幾乎沒有賣剩的衣服耶!」當被問及如何處理剩餘資源時,兩年前GAP集團在香港設立了亞洲配貨中心,現在台灣的分店也將一併納入管理,每天可以即時處理亞洲區各店點的配貨,做無接縫的運輸,避免過剩的倉儲成本,至於透過高科技的管理系統可以省下多少的不必要資源呢?就讓GAP在台灣發酵久一點來觀察了。
第二家進入台灣平價服飾市場的ZARA,與去年開幕的Pull&Bear均屬於全球最大服裝品牌集團Intidex,五年前開始做衣物的回收再利用,透過全球集團化的管理方式,回收旗下八個品牌賣不完的衣物。集團做回收處理的方式不一,例如以二手價在非洲販售,或當作馬德里IED設計學院教材使用等等。
回收系統自成品牌
在台灣街頭巷尾已行之多年的舊衣回收箱,瑞士已在二○○九年發展成全球性的企業I:CO,至目前遍布世界三千多個點,每天進行超過七百噸的物品回收!品牌名稱縮寫自「I Collect」,母公司Soex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專門從事紡織品和鞋類回收再利用的瑞士集團。他們強調一旦衣物被生產出來,最終會化為垃圾而汙染地球,故盡可能增加衣物被利用的機會,是很合理的環保作法。平均而言,一件T-shirt的生產會耗掉一萬至三萬升的水資源並產生三.六公斤的碳廢物,然而若經過回收再利用的過程,這件衣服竟然只需要一成的資源並減少九成的汙染!除了H&M之外,在歐美的幾家知名服飾品牌例如adidas、Puma、The North Face、C&A等都有I:CO的衣物回收箱,當消費者投入二手衣物,回收箱會自動印製折扣券吸引消費者將回收作為習慣,在這生產過剩的時代,開創一條綠色生機。
整合全世界的回收衣物做倉管 (圖為I:CO倉庫)。
將可再穿的衣物捐贈至需要國家 (圖為UNIQLO記錄圖)。
全世界H&M門市均可見二手衣回收箱 (Sandy Ku攝於上海)
消費者將二手衣帶至門市 (圖為I:CO回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