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的台灣藝文界很魔幻,台北與高雄不約而同請到20世紀的國際級錯覺藝術大師艾雪與前衛時尚攝影巨擘曼.雷,藉著數學邏輯、錯覺透視,以及實物投影與玻璃的變形與折射等技巧,帶來精采的視覺饗宴。
台北場》
錯覺藝術 挑戰你的洞察力
錯覺藝術 挑戰你的洞察力
從事美術設計的人們,相信對荷蘭平面藝術大師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一八九八~一九七二),這位被視為二十世紀藝術盛代的奇葩,你一定不陌生,其獨樹一幟且無法歸類的美感風格,讓他的作品永垂不朽。
艾雪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同時運用了數學邏輯、錯覺透視和視覺心理,結合重複的人物造形與不可能之建築體,打造出兼具遊戲式和科學感的謎樣版畫,衝擊著觀者的視覺感官,並挑戰人們固有的邏輯思惟。
除了數學理論,艾雪也擅長運用規律的幾何形及動物等元素,在規律排列且互為背景的情況下,玩弄二維與三維空間的交互變化,賦予平面版畫動態感。
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版畫創作、素描手稿、版畫板材、出版品、相片與藝術家雕刻之立體球形等共一百五十二件、作品年代自一九一六年至一九六○年代藝術家晚年描繪空間的顛峰之作,民眾可細細品味圖像裡的謎語,挑戰自我洞察力與解析力,透過艾雪一張張作品感受前所未有的經驗。
《相遇》(Encounter,1944)
黑色象徵悲觀與白色代表樂觀,牆面中的人物沿著中央圓弧行走,最後於正前方相遇。
《上下階梯》(Ascending and Descending,1960)
樓梯就像無止盡的迷宮,一旦進去就無法出來。作者利用錯視的原理,讓觀者無法找到最高點與最低點。
《天長地久不相離》( Bond of Union,1956)
暗喻男女關係,以男女互相纏繞意象,象徵永恆與合而為一。
高雄場》
光影幻境 無意識的黑與白
論及歷史上的前衛時尚攝影師,就不能不提到曼.雷(Man Ray,一八九○~一九七六)這位巨擘。
面對生命,他不斷重新定義自己,也因此摸索出許多驚豔世代的作品。他獨特的攝影暗房技法,以戲劇化帶有詩意的影像表現著稱;他的創作媒材多元,並積極參與達達與超現實運動,同時也是畫家、平面設計、作家以及攝影師,以繪畫創作其核心,一生在各種不同的定律之間游移不定。
獨特暗房技法 著稱於世
獨特暗房技法 著稱於世
曼.雷獨特的「曼雷投影」暗房技法是種建立在實物投影上的技術,無需透過相機,而是將物件放置在光源與相片紙之間,即可形成影像。
他還將浸泡過顯影劑的相紙上方再放上玻璃板,並以燈泡照射,利用玻璃的變形與折射,浮現出剪影般的影像,產生獨特的光影虛幻感與時光感,有如光影作畫,呈現出一種無意識的狀態,奠定曼.雷在超現實主義中的地位。
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我發現了透過黑白複製作品的價值,有一天我很可能毀了自己的畫作而保留下這些紀錄。」
此次在高雄美術館展出曼.雷鮮少曝光的創作,包括油畫、雕塑及現成物、電影、劇照、插畫,以及他所製作出版的珍貴書籍畫冊印刷品等,展現他的旺盛創作力,創作時期自一九一○至一九五○年代,共一百五十六件作品,涵蓋各創作階段的代表作,相當值得欣賞。
《永恆的主題》(Perpetual Motive,1970)
曼.雷將眼睛置於節拍器上,彷彿作畫時在一旁觀看的觀眾。
《白與黑》(Blanche et Noir,1928)
黑對比著白、歐洲對比著非洲,文化的平等性透過關鍵的光線,加強了整體畫面的幾何性。
《眼睛與淚珠》(Eye with tears,1933)
為了突出淚珠,曼.雷運用晶瑩欲滴的玻璃球,取代真實的眼淚,透過大特寫畫面,把玩真實與不真實。
藝術小辭典
超現實主義 & 達達主義
20世紀初重要的前衛藝術運動,起於對一次大戰的反感,達達主義(Dada)者認為是資本主義者的理念將世界導向恐怖與毀滅,因此他們反對邏輯並支持無秩序的想法。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從達達運動發展而來,主張呈現人的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展期:2/27~6/2
網址:http://www.npm.gov.tw
曼.雷—光/影/幻/境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期:2/28~5/25
網址:http://www.km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