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你以為的英雄,真的是英雄嗎?

你以為的英雄,真的是英雄嗎?

2014-02-14 10:24

你以為:吳鳳是捨生取義的英雄,廖添丁是劫富濟貧的抗日志士????事實是:吳鳳是日本人為教化官員刻意形塑的典範,廖添丁抗日形象則是意外形成的。

吳鳳與廖添丁都是在臺灣民間流傳已久的傳奇人物,後有人為他們立廟,成為被供奉的神祇,然而他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

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有座祭祀吳鳳的廟,廟中文物展示館記載了吳鳳的生平,略述如下:
一六九九年出生的吳鳳是福建平和縣人,清康熙年間隨父母遷來臺灣,住在諸羅縣(今嘉義市成仁街)。因跟著父親到阿里山上替原住民治病,並做山產交易而學會了原住民語言,那時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經常發生衝突,吳鳳就居中協調,成了排解糾紛的角色。

有一位姓李的通事經常欺壓原住民,強占他們的田地與女子。諸羅知縣(即縣長)擔心演變成動亂,決定由二十四歲的吳鳳接任新通事,原住民得知後,高興得設宴、載歌載舞來慶賀。

當時原住民有個習俗:每年新穀收成時,必定要出草殺人,以獵來的人頭祭祀祖先。通事與原住民約定每年只能殺男、女漢人各一名,但是原住民不遵守約定,還是時常外出殺害漢人。

吳鳳擔任通事後,決心要革除這種惡習。先是勸導原住民以朱一貴之亂時被殺的漢人舊存頭顱做為祭祀供品,前後維持了四十八年。

吳鳳七十一歲那年,山地爆發傳染病,年輕的原住民要求再出草。吳鳳認為既然不能移風易俗,決心犧牲自己,他請原住民在村莊山腳下等候,有個穿紅衣、戴紅巾的人出現,可以把這個人給殺了,用他的頭顱去祭神。原住民照著做之後,赫然發現竟是吳鳳本人。

吳鳳慘死後,原住民惶恐不安,酋長邀集阿里山四十八個頭目商議,決定從此不再出草殺人,並設壇祭奠吳鳳,各社豎立圓石為記號,使後世子孫遵守,革此惡習。

吳鳳的故事流傳了二百多年,隨著原住民運動興起開始受到質疑、挑戰與爭論。歷史上確有吳鳳這個人,但他如何被「捏造」及「神化」的呢?

先是因部落發生災癘,原住民認為是吳鳳鬼魂作祟,因此祭拜、祈求吳鳳不要再降災害;一八二○年,吳鳳信仰已擴及漢人社會,當時的通事還將位於今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的吳鳳公廨(辦公室)改建成吳鳳廟。

日本統治時期,吳鳳信仰更有擴大的趨勢。一九○○年,臺灣總督府官員發現了阿里山大片原始林,豐富的林木資源引起日本朝野的注意,進而展開調查,日本人因此接觸到阿里山地區的鄒族。

四年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前往阿里山地區視察時,發現鄒族不像其他地區的原住民會襲擊、騷擾日本人,甚至還幫忙修路;日本人覺得奇怪,詢問後才知道是受吳鳳影響。後藤新平除了到吳鳳廟祭拜之外,還派同行學者伊能嘉矩考察吳鳳事蹟,但沒有大加宣揚。

年久失修的吳鳳廟一九○六年在嘉義大地震中傾圮,在後藤新平慫恿鼓勵之下,嘉義廳長津田義一推動募捐重建。後藤新平撰寫<阿里山通事吳元輝碑文>,推崇吳鳳的犧牲感化了原住民,也間接促進阿里山的文明開化;津田義一還請人為吳鳳立傳《殺身成仁通事吳鳳》,將吳鳳生平事蹟、捨生取義的過程,寫成詳盡的紀傳體。吳鳳的「義人」形象從此獲得肯定,卻也因此凸顯臺灣原住民的野蠻形象。

重建的吳鳳廟在一九一三年三月十九日落成後舉行大祭典,由正在進行「五年理番計畫」的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擔任主祭。日方如此推崇吳鳳,就是企圖藉此來消除原住民的獵頭習俗,以增進日本在臺灣山地的經濟利益。

再者,日本官員認為吳鳳傳說有助於強化公務員「殺身成仁」、「大公無私」的皇國精神,文部省在同一年將吳鳳傳編入教科書,自此凡是日本政府所控制的(包括臺灣、韓國等)殖民地區學童都能讀到這一課。

吳鳳從此成為當時詩人吟誦、學童歌舞稱頌的對象,也是優良公務員的代稱,例如東石地區有位日本警察森川巡查對村民很好,就被渲染成日治版「明治吳鳳」。

一九二五年,嘉義郡守因吳鳳廟被風雨侵蝕、白蟻侵害,倡議重修,但未獲同意。五年後的十月底發生了霧社事件,日方極度恐慌,由日本人著作、該年底出版的《義人吳鳳》一書中,就刻意強調番人的「凶殘性」,以及吳鳳是如何聲淚俱下地勸番人不要獵人頭,大加讚美吳鳳是「東方的基督」。

隔年,吳鳳廟再次修建,增加了拜殿、正殿與兩側廂房,以及廣大的庭園。其中嘉義郡守佐藤房吉新立的<改修吳鳳廟碑記>尊稱吳鳳為「阿里山忠王」。落成時,第十四任臺灣總督太田政弘親自來祭拜,可見是有意擴大吳鳳傳說的影響力。
同年還有嘉義中學校長三屋靜撰<吳鳳傳>,並由教員改編成舞臺劇;隔年,電影《義人吳鳳》發行上映,甚至傳入日本境內播映。

一九三七年中國發生七七事變,日本統治者怕臺灣人「人心思漢」,下令撤除吳鳳廟的騎馬塑像,並禁止祭拜。可是日本統治末期為推行皇民化,一一排除臺灣民間信仰時,卻保留了吳鳳信仰。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翁佳音教授說:「吳鳳傳說的大部分情節是在日治時代鑄造完成。」陳其南教授更認為日本人的種種舉動與政治意圖脫離不了關係,亦即日版吳鳳是個「捏造的神話」。

一九四五年臺灣光復後,國民黨政府更進一步形塑吳鳳神話;首任嘉義市長宓汝卓徵詢耆老、訪問吳鳳後裔,再次強調吳鳳事蹟都是事實,不是傳說。為激發公務員捨身從公的熱忱,他呈請臺灣省政府表彰吳鳳,更稱頌吳鳳是蔣中正總統「力行哲學」的實踐者。

隔年為了強化吳鳳的影響力,將阿里山鄉改名為吳鳳鄉、將吳鳳故事編入小學《國語》、《生活與倫理》課本;接著嘉義市出現吳鳳路、吳鳳中學(後改制為商專、工專,即今吳鳳技術學院);更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吳鳳》,電影裡的吳鳳形象─像聖誕老公公般慈眉善目,紅衣、紅巾、騎白馬的樣子,從此深植大家心目中了。

一九四九年後,在反攻大陸的旗幟下,政府需要全國軍民戮力、犧牲,因此著重吳鳳傳說寄寓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仁義精神,期許軍民效法吳鳳精神以完成政治意圖。蔣中正總統蒞臨巡視吳鳳廟,令嘉義縣長林金生予以重修,於一九五三年底落成。蔣中正總統題贈「舍生取義」橫匾,在園中豎立「毋忘在莒」碑;以及考試院長賈景德撰<重修吳鳳廟碑>詳述修廟始末;二十一年後,增闢吳鳳陳列室,後來再增建後殿及廂房,並擴建為紀念公園。

就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吳鳳神話逐步建構的後期,一九八○年七月,陳其南教授發表了<一則捏造的神話─吳鳳>,開始引起各界討論。一九八四年左右,臺灣原住民運動興起,將破除吳鳳神話做為運動初期重心,提出「吳鳳神話扭曲了原住民形象,剝奪原住民歷史詮釋的權利」之訴求。

隔年吳鳳公園開幕時,代表「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的胡德夫等五人,到達現場抗議,指稱此為「神話吳鳳、醜化山胞」的典禮。隨後有些文章開始出現「吳鳳常占山胞便宜」或「吳鳳是奸商」的說法,試圖說明原住民殺害吳鳳是一種反抗侵壓的行動。教育部只好在一九八八年刪除小學課本的吳鳳故事;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林宗正牧師率領數名原住民青年以電鋸拆毀嘉義車站前的吳鳳銅像。

隔年一月,吳鳳廟遭到縱火,引起嘉義中埔鄉與竹崎鄉等信仰吳鳳的漢人反彈;吳鳳後代在原住民抗議行動中,除了感到祖先受侮辱,也覺得自身受到傷害。三月一日,內政部將吳鳳鄉改回原名阿里山鄉。

吳鳳廟依然矗立,只是隨著吳鳳神話被破除,不再有政治人物的加持,少了喧嘩與炒作;但吳鳳為阿里山區漢、原族群交流的努力與用心,還是值得被肯定的!
 

接著談廖添丁。新北市八里的「漢民祠」是祭祀廖添丁最主要的寺廟,但主祀關公,附祀廖添丁。為什麼廖添丁會與關公扯在一起?

此地原是廖添丁墓園,日治時期已有人焚香祭拜;臺灣光復十三年後修建成祠,一九七三年成立廖添丁墓園管理委員會,並向內政部申請建廟。內政部規定建廟必須有歷史根據和文化史蹟,歷史文獻上找不到廖添丁傳記,申請案被駁回,廟方隨後以重修關帝廟提出申請才通過。兩年後建成,將廖添丁入祀關公廟,既不能名正言順地稱為廖添丁廟,也不能只稱關公廟,因此一九八五年重建後改名為「漢民祠」。

「漢民祠」非常吻合當時政府致力消除日本文化,強化對中國傳統文化認同的政治氛圍。廟裡<漢民祠紀略>記載:廖添丁是出自福建的漢人血緣,因不願被異族統治,才藉著劫富濟貧來凸顯民族大義。

廖添丁圖像是留著長辮子的漢人形象,加上「抗日、反日」光環,使他升格為民族英雄,大大提升了廖添丁廟的形象與神明的正當性。

廖添丁是虛構傳說?還是真有其人?文史工作者考證之後,確定廖添丁真有其人,他是臺中清水鎮秀水庄人,一八八三年出生,清朝將臺灣割讓給日本那一年,廖添丁十二歲,死時年僅二十七歲。他的生平傳奇有大半是死後才塑造出來的,反日、抗日行動最被推崇,尤其是挑戰日本警察的事蹟。

據說廖添丁小時候聰敏、機智,童年因家境不好幫人放牛,少年時到臺北謀生,曾當過鐵道工人,常看到日本警察或親日的臺灣富豪仕紳壓榨臺灣人,因而萌生反日思想。

更有傳說廖添丁結交行走江湖的奇人異士,學了一身好功夫;可用隨身的腰巾飛簷走壁、飛天遁地,也擅長易容術與少林武功,甚至會隱身術,能來去自如地竊取臺灣總督府官印,及日本警察的槍械彈藥。

在日本人高壓統治下,廖添丁為了對抗日本政府,專挑親日的臺灣富豪仕紳打劫行竊,得手財物用來濟助貧民;更多次毆打、羞辱日本警察,公然挑戰日本人的統治權威,成為日本警察的頭號緝拿對象。

根據現存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的臺灣總督府《凶賊廖添丁搜查報告》,發現在當時紀錄中,廖添丁犯案累累,日本警察一直將他視為竊盜,而不是抗日分子。他一九○九年三月八日最後一次出獄,直到十一月十八日死亡的短短九個月之間,犯下包括殺警等五件重大刑案,才成為日本警察重金懸賞的要犯。

當時大名鼎鼎、神出鬼沒讓日本警察無法近身的廖添丁,戲劇性死亡震驚了臺灣社會。有關廖添丁死因最具權威的資料應是當時臺北廳長井村大吉向總督府提交的報告,其中指出:廖添丁曾和謝姓茶女同居,犯下五件案子後,謝女安排他藏身在今新北市八里區阡山的猴洞內,並委託她的小叔楊林送飯,不料楊林可能是貪圖賞金,密報日本警察圍捕廖添丁。

日本警察在楊林的前導下進入猴洞,兩者保持十二至十五公尺距離,廖添丁睡眼惺忪起床,看見警察逼近,知道是楊林告密,舉起偷來的警槍打算射殺楊林卻卡彈,楊林則毫不猶豫地撿起身旁的鋤頭猛擊廖添丁額頭,日本警察沒射出一發子彈,廖添丁即已氣絕。楊林雖獲得二千元賞金,但也因殺人罪入獄多年。

廖添丁的死亡太突然,讓長期追捕卻始終無功而返的警察很沒有面子,當時官方的漢文報紙《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廖添丁是罪大惡極的匪徒,連他的家族都不齒他的行為;楊林因廖添丁和他的兄嫂發生姦情,同時覬覦廖添丁身上的鉅款而謀財害命。

日本官方說法指稱楊林與廖添丁狼狽為奸,互相殘害,其實是為廖添丁戲劇化喪命的不合理情節尋求合理性解釋;並用來警告臺灣百姓法網恢恢,諸惡莫作。

按廟中所立<廖公墓碑紀略>記載:廖添丁被殺害後,第二天遺體就下葬在訊塘埔墳地。當時圍捕廖添丁的日本警察之一松本建之的妻子在廖添丁死後突染怪病,群醫束手無策,後來松本在鄉人規勸下替廖氏立碑建墓並加以祭拜,他的太太不久後竟然不藥而癒。但這個說法有些矛盾,廖添丁死後一天就建墳;若是廖添丁死後作祟讓人罹患怪病,建墳時間理應更晚些。合理推測是廖添丁墳墓確實是由日本警察所建,但只是職務上必須埋葬死亡的罪犯遺體,與顯靈作祟等事無關。

臺灣民間有「幽魂崇拜」,主要祭祀無主孤魂和橫死厲鬼。廖添丁因「不得其時、不得其地、不得其法」而凶死,被村人奉為厲鬼。厲鬼有能力使信眾有求必應,於是出現廖添丁顯靈可以治病的傳說。

一九一○年一月十六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許多人相信「生時凶猛,死後必為雄鬼」,凡是感冒及各種季節性發生的疾病,到廖添丁墓前持香祈求庇佑,相當靈驗,後來遠近相傳,膜拜者絡繹不絕,僅幾天,墓前連能插香的地方都沒有了。
六天後,該報又刊出<雄鬼為厲>的報導:某位祈求廖添丁治病的村民,病癒後沒有履行諾言酬謝,被廖添丁托夢責怪。這件事傳開後,大家趕緊供奉牲畜,演布袋戲酬謝,到廖添丁墓參拜的人因此愈來愈多。

從當權者的角度來看,擾亂社會的刑事罪犯死後還繼續影響社會風氣、助長迷信之風,當然要介入處理。廖添丁死後三個半月(一九一○年三月四日),《臺灣日日新報》又刊出<非其鬼>報導:記載了警察介入拔去廖氏墓碑、驅散信眾的過程;但此後反而出現了信眾跑給警察追的怪現象,經常是警察前腳剛離開,信眾隨後就開始集結祭拜,警察發現又前來驅逐。可見政治力量仍難以抵擋民間信仰的力量。

廖添丁的傳奇故事在死後陸續被發掘、被鋪陳,除了報紙報導帶來的宣傳效果,日本退休警官庄田和臺北朝日座劇院老闆高松豐次郎也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據《臺灣日日新報》報導: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七日,朝日座劇院開始演出「改良戲」,由他們二人共同編劇,以警察搜捕廖添丁為主題,共二十餘幕。兩年後朝日座再度演出「廖添丁」,甚至連夜演出廖添丁故事前後篇,戲劇內容雖是強調凶賊因果報應,卻「頗投人好、觀者滿座」,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此外,一九二一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就選上廖添丁做為宣揚民族精神的榜樣,將他的犯罪行為合理化為對異族的抵抗;同時間,臺灣民間流行的「文明戲」中,則將廖添丁演成仗義勇為、除暴安良、劫富濟貧的「義賊」形象、甚至是與日警對立的「抗日英雄」。

由於廖添丁劇情已經有了抵抗日本的行為,至日本統治後期就被禁演;但廖添丁的故事從未被遺忘,更成為八里的民間信仰。臺灣光復之後,國民黨政府為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凸顯臺灣人民受日本殖民逼迫統治,在一九五六年上映的《廖添丁傳》電影中,廖添丁肩負鼓吹抗敵意識的時代使命,延續「劫富濟貧、抗日英雄」等形象。雖然因廖添丁是盜賊,官方無法大剌剌在公開場合或教育上宣揚,但廖添丁的傳說卻頗能滿足民眾的心理需求,成為另類的愛國教育題材。

隨後以廖添丁為題材的童書、戲劇、廣播逐一問世,再加上以廖添丁為祭祀對象的廟宇所帶來的影響,使廖添丁傳說至今持續流傳著。

從一介竊盜、殺人的「凶賊」躍升為正義的「義俠」,如此大的轉變,臺灣史上相當罕見。如今廖添丁廟仍是八里著名的風景名勝,信眾們不見得關心廖添丁到底是大盜、義賊,還是民族英雄,只希望他能繼續大展神威,滿足他們心中祈求的願望。

吳鳳與廖添丁的傳說在歷史長河中,被各種因素與力量形塑,成為臺灣人集體記憶與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思考的是,對於臺灣人民而言,「偉人」、「英雄」的標準該是什麼呢?(本文選自第六章,陳若雲整理)
 
作者︰駱芬美 
九八新聞臺「九八講堂」臺灣史主講人
臺灣雲林土庫人,輔仁大學歷史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博士
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兼任。教學頗受肯定,曾獲「優良教師獎」
著有《三楊與明初之政治》、《明代官員丁憂與奪情之研究》、《被誤解的臺灣史》
 
出版:時報出版(2013年12月)
 
書名:被混淆的臺灣史:1861~1949之史實不等於事實 
 
   
 
目錄:
 
推薦序 驀然回首 宋光宇 
推薦序 本以為自己都知道 駱芳美 
作者序 病‧痛‧史  
 

1福爾摩沙與瘴癘之地 
你以為:臺灣是美麗之島 
事實上:漢人和日本人都曾將臺灣視為「瘴癘之地」 
 
2抽鴉片 
你以為:滿清末年,只有中國有抽鴉片問題 
事實是:當時臺灣抽鴉片的情況不亞於中國 
 
3近代日本從何時開始覬覦臺灣? 
你以為:一八九五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才把臺灣割讓給日本 
事實是:在此之前,日本人已覬覦臺灣二十一年
 

4臺北如何變成臺灣的政經重心? 
你以為:臺北一直是臺灣的政治及經濟中心 
事實是:原本臺南才是政經中心,是劉銘傳改變了臺北的命運 
 
5臺灣的醫生 
你以為:醫生就是醫師 
事實上:日本統治時代,漢醫及洋醫是「醫生」,總督府認可的醫學校畢業者才是「醫師」 
 
6吳鳳與廖添丁 
你以為:吳鳳是捨生取義的英雄,廖添丁是劫富濟貧的抗日志士 
事實是:吳鳳是日本人為教化官員刻意形塑的典範;廖添丁抗日形象則是意外被塑造出來的 
 
7臺灣人的時間觀 
你以為:漢人移民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觀念帶進臺灣 
事實是:日本統治後,臺灣人才開始有時間觀念 
 
8裹小腳 
你以為:日本人禁止臺灣女性裹小腳 
事實上:西方攝影機及X光機科技破除了臺灣人對裹小腳的美感迷思 
 
9剪辮子 
你以為:日本統治臺灣之後,強制規定男性剪掉辮子 
事實是:日治初期不敢強迫剪辮子,辛亥革命成功後才順勢推動 
 
10戒鴉片 
你以為:日本人改掉臺灣人抽鴉片的習慣 
事實是:杜聰明博士用醫學方法解決了臺灣人的鴉片上癮症 
 
11日治時期的兩岸關係 
你以為:日治時期的臺灣與中國沒有外交活動 
事實是:臺灣總督府有制訂「對岸政策」與中國往來

延伸閱讀

你有用這張卡嗎?5銀行明年起限縮「7-11、全家」支付方式!砍掉2家信用卡,交易變動一次看
你有用這張卡嗎?5銀行明年起限縮「7-11、全家」支付方式!砍掉2家信用卡,交易變動一次看

2023-12-21

信用卡沒用就剪掉?20年信貸專家直呼「千萬不要」 1指數會暴增:恐降低信用評分
信用卡沒用就剪掉?20年信貸專家直呼「千萬不要」 1指數會暴增:恐降低信用評分

2024-11-24

信用卡被盜刷,銀行不認帳怎麼辦?學霸律師教你申訴6管道「找這個單位最有效」:1個星期就解決了
信用卡被盜刷,銀行不認帳怎麼辦?學霸律師教你申訴6管道「找這個單位最有效」:1個星期就解決了

2023-12-26

刷卡不是只付最低應繳金額就沒問題!沒出社會便已背負卡債...信用卡商4大陷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刷卡不是只付最低應繳金額就沒問題!沒出社會便已背負卡債...信用卡商4大陷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2024-03-28

22家卡友看這邊!信用卡被盜刷怎辦?銀行出招「4大通知機制」:卡一刷就跳訊息,消費簡訊別刪
22家卡友看這邊!信用卡被盜刷怎辦?銀行出招「4大通知機制」:卡一刷就跳訊息,消費簡訊別刪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