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訊息的數位化,使得進入紙本書閱讀場域的能力,越形珍貴,成為一種眾人皆無、而我獨有的優勢。
相形之下,閱讀紙本書成了一件「昂貴」的事情。不只是因為要付出金錢代價,更因為需要和各種便利工具競爭眼球,與使用時間的成本。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紙本書即使不絕跡,也會成為小眾的愛好或陽春白雪的收藏。
這些看法指出事實的一面。但還有另一面:正因閱讀紙本書成為一件昂貴的事情,所以也會成為一種珍貴的能力。閱讀紙本書的人會成為小眾,擁有這種珍貴能力的人也會成為小眾──在智能上居於優勢的小眾。
用閱讀與飲食的比喻說起。閱讀像是給頭腦的飲食,其中有主食(加強見聞、增添知識)、蔬果(查詢、協助理解訊息),以及甜品(休閒娛樂、陶冶性情)。這種種飲食,今天的確是有各種新媒體、新載具上的豐富內容可以替代。不但替代,還更便利。
享用「美食」,也就是閱讀諸如思想、哲學領域的書籍,則不然。
閱讀「美食」,最重要的是培養三種能力:一種是抽象思考、歸納演繹的能力;一種是和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對話的能力;一種是奠基於以上而產生的獨立思想、追求真理的能力。
相較於使用新媒體、新載具,從閱讀紙本書來培養這三種能力,有獨特的優勢。理由如下:
一、文字,是抽象的思想;紙張,是抽象的載體。當文字印製於紙張而成書的時候,其內容越是和抽象思想有關,越會形成一種獨特的場域。
二、如何體會這個獨特的場域,並進入這個場域,使用這個場域的力量,需要一定的訓練與培養。
三、這種訓練與培養過程的本身,又需要抽象思考、歸納演繹、獨立思想。於是,透過閱讀紙本書來探索抽象思考,和透過抽象思考來閱讀紙本書籍,形成相得益彰的雙向強化。
今天,隨著數位、多媒體、電子載具豐沛而免費的內容無所不在,如果我們當真認為紙本書將不是絕跡也趨向小眾化,所以就不重視;或是認為紙本書的閱讀太過「昂貴」,因而可以跳過,那可能是沒有看清紙本書裡還有這麼一塊特別的閱讀場域。
然而,物以稀為貴。正因為大多數人忽視進入這個場域的能力,所以少數人如果能夠具備這種能力,就越形珍貴。這種珍貴的能力,也一定會讓他們在智能上擁有一種眾人皆無、而我獨有的優勢。
在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讀書日」(編注:四月二十三日)來談「閱讀」、談「讀書」,不能不特別提紙本書的這種特殊閱讀場域。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