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高級葡萄酒的確來自好山、好水、好空間,但最難得的是,先能將山水空間「文化」化,再將文化商品化,商品的某些特徵更能反過來與文化對照印證。
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曾描述:葡萄酒是法國民族的「圖騰飲料」(boisson-totem),支持著各式各樣的神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事實上葡萄酒不僅是法國的文化象徵與神話,更是暢銷全球重要且昂貴的文化商品。有趣的是,不論是象徵、神話或者是商品,核心價值都聚焦在terroir這個法文字(編按:詳見七○七期),terroir所蘊含的意義之神聖,在西方許多語言都直接引用法文原文。
關於葡萄酒作為法國文化產業的代表,英國文化地理學者大衛.哈維(David Harvey)有過精采的分析。他借用馬克斯關於「生產頂級葡萄酒的莊園可以賣得壟斷價格」的觀察,而以「壟斷地租」概念,分析法國在葡萄酒文化商品化的過程中,以一九三○年代從terroir而發展出來的法定產區管制AOC制度化的管理與行銷,不斷向全世界消費者強調的「真實性」(authenticity)與「原創性」(originality),因此奠定了葡萄酒文化商品詮釋權的壟斷基礎。
這個基礎說穿了,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法國人釀出的高級葡萄酒的確來自於好山、好水、好空間,但最難得的是先能將山水空間「文化」化,再將文化商品化,商品某些特徵更能反過來與文化對照印證,前述所謂「真實」、「原創」關鍵元素隨之浮現,形塑一種展現特殊且無法複製的宣稱,至此,壟斷性才得以確保。
所以當一群「內行人」談波爾多葡萄酒的時候,應該能夠區分紀隆德河(Gironde)所劃分左岸與右岸不同產區所創造的不同特色;區分布根地區三座主要丘陵:金丘(Cote-d’Or)、夜丘(Cote-de-Nuits)、朋丘(Cote-de-Beaune)的微氣候效果;區分北隆河與南隆河流域的差異,甚至能夠琅琅上口地分辨北隆河屬於大陸性氣候區,而南隆河則接近地中海氣候區。
與自然地理特徵呼應的則是文化地理價值,最明顯的是,一九七○年代由歐盟發起的葡萄酒正名,全球性貿易談判努力:要求新世界的生產商不得在酒標上出現香檳(Champagne)、蘇甸(Sauternes)、夏布利(Chablis)這類主要源自法國的產區名稱,或酒莊(Chateau)、莊園(Domaine)等法國葡萄酒文化的傳統語彙。
舉例而言,當二○○○年澳洲維多利亞最古老的葡萄園之一塔畢爾克酒莊(Chateau Tahbilk)被迫拿掉酒標上Chateau一字時,曾強顏歡笑地公告周知:「我們很驕傲澳洲人不必再使用這些繼承自過去其他國家與文化的名詞。」而為了彌補損失,塔畢爾克酒莊在宣言裡標舉所處納甘畢湖(Nagambie Lakes)區的獨特性,強調它是全球罕見的葡萄酒產區之一,並特有含高氧化鐵質的紅色砂壤土。
明眼人自可解讀出塔畢爾克「依然法蘭西」的競爭策略:去掉Chateau,換上terroir;淡化文化商標,凸顯風水特性。
風水文化 中法若合符節
風水怎麼呈現?清人丁芮樸在《風水祛惑》裡說:「風水之術,大抵不出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之理氣。」簡言之,在中華文化裡有環境、理氣兩大主流學派,彼此並不相悖。
環境學派源自江西,又稱巒頭派或形法派,著眼於山川形勝和外在自然環境的選擇,主要操作方法是「相土嘗水法」和「山環水抱法」。基本理論在於「負陰抱陽」、「山環水抱必有氣」,以及「覓龍、察砂、點穴、觀水、取向」等古典地理五科,這些原則與terroir若合符節。
理氣學派興盛於福建,主要理論來自八卦術數與占星術,論及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剋傳統玄學,注重方位朝向和布局。理氣學派的發展使得同樣一座山陵,卻可分成金、木、水、火、土等形態,而每一種形態若再配合天干地支所構成的「二十四山」方位理論,同一形態不同方位更將推演出層出不窮的變化。
法國葡萄酒文化在環境風水上的詮釋已為人熟知,但作為圖騰飲料,理氣風水其實也隱而不顯地扮演深化神話的重要角色,繼續追究下去,我們將會發現法蘭西文化與中華文化饒有趣味的共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