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其他日系彩妝保養品牌,以與亞洲女性的膚質接近為訴求,資生堂以既有的東方美學精神,結合西方科技的產品策略,加上與台灣消費者貼近的歷史背景,穩坐國內美妝市場的龍頭寶座。
提起資生堂(Shiseido)這個品牌,對台灣的消費者來說,想必再熟悉也不過。
從進駐台灣初期,家家戶戶都曾使用過的「蜂蜜香皂」開始,資生堂就和台灣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不論男女老幼都曾使用過資生堂的產品,就連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於日前參加《今周刊》的「商務人士品牌調查頒獎典禮」時,也大方透露自己使用資生堂的保養品。
東方精神 以東方美學意識為基礎
若從數字來看,資生堂受亞洲消費者認同的程度,可從二○○五年在台發售的「驅黑淨白露」獲得印證。根據資生堂的統計,以傳明酸為主成分的驅黑淨白露(第一代),在全亞洲地區創下兩百萬支的銷售紀錄,成為資生堂有史以來賣得最瘋狂的美白產品,也締造了市場佳績。
從頭髮到身體、從男性到女性,從年輕到熟齡,產品線幾乎一應俱全,資生堂的商品多到甚至要用東京櫃與國際櫃作區隔,在日本,資生堂化妝品甚至高達四、五千種品項。
然而,究竟資生堂有什麼魅力,可以在競爭激烈的保養美妝市場,維持屹立不搖的龍頭地位?
回顧資生堂的品牌發展史,也許就不難理解資生堂的企業精神,一八七二年,曾任日本海軍藥劑師的福原有信,在東京銀座開了一家資生堂藥房,當時店內銷售許多日本少見的西方藥品,至於店名「資生」二字,是取自中國《易經》其中一節「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意為「讚美大地的美德,它哺育了新的生命,創造了新的價值」。店名的東方哲學,結合西方產品策略,讓資生堂在戰後迅速發展出不錯的形象。
西方科技 以西方技術商業為應用
從創業初期開始,東西合璧一直是資生堂的特色,到了一八九七年,資生堂開始化妝品事業時,福原有信的兒子信三繼承父志。喝過洋墨水的信三,曾到美國攻讀藥物學和生產、銷售藥品及化妝品的方法,又到法國研究社會潮流,回到日本後,他將西方的科學、美學觀點和日本的傳統結合起來,也奠定了今日的資生堂品牌訴求。
可以發現,資生堂與其他日系品牌不同,不會刻意強調血統與亞洲女性之間的關係,而是將東方的美學及意識,與西方的技術與商業實踐相結合,強調東西方人膚質差別不大,但是受到文化與環境的影響,導致在意的部位不同,例如東方人追求美白,西方人強調防晒;東方人講究保養,西方人注重彩妝。
細細觀察資生堂的產品,處處可以發現東西文化兼容並蓄的精神,以保養品來說,明星商品「驅黑淨白露」,就是將東方女性的美白情結,以西方科技發揚光大的商品,而即使是國際櫃的彩妝商品,也能看到資生堂刻意融入東方美學的蹤影,即將上市的二○一○年春妝,便是以日本江戶時代,人們用花染料放在小碟中,沾取「紅」塗在脣上為發想起源,以東方紅脣為重點,讓歐美女性也能擁有東方風情。
不僅如此,從一九五七年資生堂於台灣設立第一家海外分店開始,就一直身負教育台灣民眾保養與彩妝概念的責任。
領先潮流 以教育民眾觀念為依歸
舉例來說,早在一九七一年,資生堂就率先推出男性保養系列,開啟男性保養概念;一九八五年推出的豔陽防晒系列(SUN CARE),也是台灣專櫃品牌當中,首先推出防晒保養品、倡導防晒觀念的品牌。
甚至在○九年的初秋時節,在其他品牌沒有推美白商品時,資生堂卻反向操作,推出號稱「美白戰神」的驅黑淨白露,就是要灌輸消費者「夏天才開始美白就來不及了」的觀念。
擁有十四年經驗的彩妝保養達人,現為日系美妝雜誌《VoCE》國際中文版總編輯的袁觀玲,也肯定資生堂在台灣的努力,她說:「先抓住消費者的心再來賣商品,才是銷售的王道,而資生堂就真正達到這一點。」
袁觀玲認為,若沒有因應潮流,了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即使再強大的品牌,也很難長存,而資生堂從灌輸消費者保養觀念,到帶起各種趨勢潮流,都能讓消費者產生共鳴,「信賴造就追隨」,或許就是資生堂能在台灣維持龍頭地位的原因吧!
關鍵數字
100 萬瓶 2009年秋天推出的「驅黑淨白露EX」,日本上市迄今7個月,已熱賣100萬瓶。
1 億瓶 針對東方女性打造的「TSUBAKI」洗髮精,上市以來銷售突破1億瓶。
1/5 台灣平均每五位女性,就有一人擁有「心機彩妝」系列商品。
品牌大世紀
1872年 創辦人福原有信在東京銀座創辦資生堂藥房
1897年 推出第一罐化妝水「紅色夢露」
1957年 第一家海外資生堂於台灣設立
1929年 推出第一支條狀脣膏
1971年 推出GM─5,開啟男性保養風潮
1985年 推出豔陽防晒系列,成為倡導防晒觀念的先驅
2009年 推出頂級抗老「時空琉璃禦藏系列」